国际贸易历史与贸易政策选择综述

点赞:8495 浏览:3268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国际贸易作为各国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了整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历史上国际贸易政策的转变的剖析,从现实入手,结合经济危机下保护贸易盛行来分析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后果,同时对未来的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前景作出预测,并就面临的问题从政策等方面提出意见.

关 键 词:国际贸易;贸易政策;选择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国际贸易历史与贸易政策选择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06701

1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简析

国际贸易的产生应该说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大分工的产生以及商品的交换而逐渐形成的.社会化分工以使得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因而会出现在奴隶社会初期就有了剩余产品的产生.然而当时并无主权主体可言,因而可能只在区域间存在一些规模不大的商品交换.直到国家的出现,商品交换才开始走出了国门打破了国界.然而国际贸易在不同的历史背景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和作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可以说真正意义上国际贸易只在资本主义的出现后才有了发展并继而体现出其世界性来.

按照各类国际贸易政策的不同特征,国际贸易可以分为保护贸易与自由贸易.在如今错综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选择一个合适的贸易政策,才能更好面对来自总体经济下行格局下各国贸易政策的转变,也使得保持增长步伐稳定.因而我们有必要以史为鉴,借助历史的眼光来剖析经济格局,对于贸易政策作出正确的选择,以中国之力带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

2文献综述与评论

在过去的200年里,国际贸易理论在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不断发展与融合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古代先哲的思想在现代贸易实战中依然绽放着绚烂的光辉,然而不同的时代必定会对其当时的国际贸易提出最契合的要求,是故我们在评价各种贸易理论时,绝不能将其与时代脱离开来.

2.1自由贸易理论

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所提出来的绝对优势理论论述了一国应该生产其具有要素禀赋的产品,再利用所生产的产品与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进行交换,这样使各国均能从贸易中获利.

斯密认为自由贸易会导致国际分工,而绝对有利的自然禀赋是国际分工的基础,或者是通过发展有利优势而形成的生产条件,这些都能使一国在某一方面处于较他国更有利的地位.而照此思路,各国都能够以其有利的条件为中心进行生产,那么将参与贸易的各国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各国都可以因为资源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获利.

其理论价值在于用分工理论给自由贸易政策理论上的支持,这迎合了当时英国想积极开拓世界市场的目标.然而不足之处在于只说明了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如当时的英国)参加贸易和分工可以获利,而对于在资源和生产力各方面都处在绝对劣势的国家如何参与到国际贸易中却并没有详细的论述.


大卫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对“绝对优势”这一条件进行了放松,参与到国际贸易中的国家,不一定要生产所有的商品,而是应该集中资源去生产那些与其他国家比具有相对优势的商品.即所谓的“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以贸易各方利益为整体来说就增加了产品的数量,节约了社会劳动和资本,使得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得以形成.在比较优势理论下,按照比较的原则去分配和分工,可以把有限的资本和劳动力运用到对本国最有利的产业中去.

其理论亮点在于证明了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仅是因为绝对利益的差异,更是因为比较利益.同时,也为自由贸易的政策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这符合当时英国资本积累和发展生产的目的.然仍有局限,因为李嘉图在研究贸易的问题上方法是“形而上学”的,对于社会分工的形成并没有真正找到其主要原因,对实际贸易中的情况无法解释.

2.2保护贸易理论

贸易保护主义理论根据其所在历史阶段不同以及其保护对象、手段和目的的差异,可以大致分为:重商主义,幼稚工业保护主义和超保护贸易主义.

由于市场主体的利己性,贸易保护主义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说是贯穿到整个贸易发展进程中的.重商主义的先哲如托马斯孟、蒙克列清等都曾从各个方面来讨论过保护主义的政策,其核心思想是货币差额论,贵金属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贸易是以追求更多的货币财富为目的的.到了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中叶,核心进化为了“贸易差额论”,即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

保护主义的合理之处在于反映了商业资本在历史不同阶段的要求差异,同时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必要的条件.其局限在于结论很大不具有普适性,这使得运用到实际产生了限制,另外,重商主义中对于将贸易理解为一种“零和游戏”是比较局限的.最关键的一点是重商主义把货币同资本等同来看,贸易顺差也被错误地等同于收入超过消费的年差额,这也是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批判的关键点.也正是因此,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

幼稚工业保护理论是重商主义的发展.其代表人物费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了一国选择怎样的对外贸易政策是取决于整个经济主体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李斯特是站在国家个体的角度上来讨论的,因而其批判古典贸易理论对于个体性质和利益没有区别来看.

其合理之处在于符合当时的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并在其中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德国在短期内有了迅速的发展.缺陷在于从研究基础上来看对生产力和与影响生产力的因素的理解和分析相对混乱,且在贸易保护理论中对象的选择上也缺乏具体客观的标准.同时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是以部门经济为标准的,从现在的角度看来是比

较狭隘的.因为其对于国家对经济干预上过于强调,使得生产力的发展缺乏活力.

至21世纪,主流的理论是由保罗克鲁格曼提出的超贸易保护主义.在其理论中,强调了国家的贸易政策发挥作用,以中观产业的角度指出由国家干预贸易来提升其地位,进而促进战略性贸易政策体系(主要是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产生,使得国家在短时间可以扶植相关产业,形成国际竞争力.随着国际竞争的愈演愈烈,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较量的逐步白热化使得战略性贸易政策更为广泛的被接受,新贸易保护主义得以成为主流.

3总结与评述

近年来我国在钢铁、光伏等产业受到的双反调查及惩罚措施即能很好的体现贸易环境的恶化.现在经济相对不算景气的时候,各国都希望通过刺激内需、降低国民经济对于外贸的依存度来保护国内经济.中美之间的贸易战白热化是体现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实现目标和方式上的.以全球经济的视野看来,中美两国共同是引领全球经济走向的先驱,任何影响中美关系的事件都会牵动全球经济的脉动.

4政策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主动应对贸易摩擦.

一方面我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双反诉讼,应充分发挥“谁应诉,谁受益”原则,调动企业及组织同业行会聚集力量来积极应诉,挽回市场.另一方面,我方相关参与者还应自己加强关于反倾销反补贴的意识,对于受到侵害的相关产业利益也应当积极提出诉讼.

(2)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设.区域圈中发生贸易壁垒的可能大大减小,稳定该区域的贸易环境.同时使得国际分工能够得到更高效率.不断完善我国的技术标准先进技术,促进国内产业升级.

(3)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多年的双顺差已使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所以要通过直接投资将这个烫手的山芋变成香饽饽.一方面,政府努力扶植本国跨国公司,另外,企业也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参与到国际环境下的分工中,利用自己的资源和机会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加快自身发展速度.

外贸易发展战略[J].甘肃科技纵横,2007.

[2]柳晓冰.开放型经济升级的资源路径探讨[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3]宋秀峰等.世贸组织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析论[J].鸡西大学学报,2008.

[4]郑民等.从后危机中的贸易保护主义反思我国经济增长方式[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1.

[5]姚琦等.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倾销行为的法学和经济学辨析——刍议WTO及FTA框架下中国的贸易政策应对[J].东方法学,2010.

[6]仲诚春等.中美贸易摩擦的探析与应对[J].天津经济,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