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继续教育现状和

点赞:5593 浏览:162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主要调查了河南农村乡镇教师队伍现况,针对教师队伍中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进行继续教育的必要性,提出搞好河南教师

继续教育的新模式.

【关 键 词】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教师队伍;中小学教师

当前,我国正在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阶段,广大农村师资力量相对还很薄弱,如何加强河南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保证农村基础教育健康

发展的关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职责是授业、传道、解惑.如果教师的知识贫乏,道德品质底下,可想而知

,怎能教育好学生.只有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才能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

一、河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继续教育现状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比较偏僻的中小学比较多,教师培训学习基本现状及分析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


如下情况.

1、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原因分析

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有客观性原因,也有主观性原因,这些原因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数据显示,教师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其中认为

“学校实行聘任制,必须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的占54.1%;“自己愿意进行培训,想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的占69%;“想通过培训提高

自己的水平,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占56.1%;“学校有硬性的规定,不得不进行培训”的占10.9%;而聘任制的采取也是促进教

师继续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学校实行聘任制,必须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的占54.1%.在调查中发现,教师所在单位完全实行聘任制的

约占10.4%,不够完全彻底的约占63.7%,而没有实行聘任制的约占25.9%.部分单位并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

2、中小学教师学习状况和需求分析

中小学教师的学习状况以及获得的培训机会也影响着教师培训的效果和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就教师的日常学习状况及对知识获得的期望进行分

析.在中小学教师学习状况的调查中发现教师的自我学习状况还有待提高只读过1本书的有11.9%,大量读书的人群仅占50.4%教师还应加大读书

量.关于教师的培训机会的获得情况比较乐观大部分的教师能有机会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从来没有参加过培训的教师仅占8.1%,近三年参

加过1—2次培训的教师占62.4%,三次以上培训的占总数的27.5%.但是对于教师自我学习状况不容乐观中小学教师的学习状况直接关系到教师

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速度以及质量问题倡导教师读书、学习能够促进和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师期望获取的知识类型表教师在继续教育过程

中更渴望哪些知识呢调查的数据显示教师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更渴望实践型知识的获得.

3、教师培训机构分布状况

调查显示教师培训机构呈现多样化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学院等机构都展开培训活动.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培训过程教学

机构主要以教育学院、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为主.中小学教师培训也注重校本培训调查发现经常进行校本培训的占27.4%,不经常进行的占

49.2%,从来没有进行过校本培训的占23.4%.关于校本培训效果如何调查发现对校本培训中认为效果一般的占45.3%,效果很好的占17%,这说

明一方面校本培训已引起了各个学校的重视另一方面校本培训活动有待加强校本培训的形式和效果也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4、教师培训时教学情况分析

培训时的硬件、环境条件也是影响教师培训效果的原因之一.调查发现培训过程中也存在着班额太大的问题,其中有79.1%的人认为教师培训时

以大额班级集中授课影响了培训效果,对于教学设备是否先进也认为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历普遍低

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多数是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学历普遍偏低.有的地方教师年龄偏大,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师资水平也普遍偏低.农村中

部分教师,家住农村,不是双职工,另一方有责任田,农忙时教师还要从事农活,繁重的体力劳动,牵扯教师很多精力.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

偏低,师资水平低,很难达到上级要求的高度,也不适应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2、专业不对口

乡镇农村教师队伍中,部分中学教师所学的学科,与所承担的教学课程存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由于专业基础知识差,继续教育跟不上,后天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继续教育现状和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继续教育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知识不足,对学生授课有一定的难度,不可能深入开发学生们的智力和学习的,知识面也达不到上级要求的深度,存在教育质量不高的现

象.

3、满足现状

在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学历已经达标,并且当老师多年,教课是老俗套子,凭多年教学经验也能应对课堂,完成教学

大纲规定的教学计划.课程没有新内容,教学没有新方式和新方法,习惯于呆板的应试教育,教师们普遍存在满足现状的思想.

4、教师队伍不稳定

近郊的乡镇教师队伍中,有近60%的教师家住县城,边远乡镇的中小学教师中也有部分教师家住县城.居住条件较好,到农村任教是迫不得已.

很多教师,到处找关系、挖门子,千方百计想往县城调转.加上学校与居住地距离远,交通不便,天天早出晚归,家里的老人与孩子无法照料

,生活节奏紧张,部分教师不安心在农村工作,教师队伍存在不稳定的因素.

三、开展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针对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现状,必须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借以提高教师队伍中的师资力量,增加教师的知识含量,拓宽知识面,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教育与修养.以适应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更好的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为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用人才.

1、国家建设需要

建设一个强大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靠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教育领域投资占各级财政支出的比重很大.国家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各级师范院校为国家培养大量师资人员.近年来,国家实行普及义务教育,免除农村中小学

生学杂费,提供寄宿生的生活补贴等等措施,都是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加快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让全民族都得到教育,提升全民文化水准.

一个发达的国家不能没有文化,教育是现代化、国民富欲、国家富强的基础.

2、新农村建设需要

全国正在实施的“四化”发展战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县域经济

发展,需要大量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人才哪里出,多数来自农村.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只有建立稳定的农村教师队伍,巩固现有村小的

合理布局,提高教师知识含量和专业水平,方便农村子女就地就近上学.并且建立一支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才能满足社会主义

新农村培养人才的需要.

3、广大农民需要

广大农民热切期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有出息,成材,希望他们多读一点书,多学一点知识,长大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一代新人.即使将来毕业回到

农村,农业现代化也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广大农民辛勤劳作,或者外出打工,千方百计为孩子们提供好的学习条件,他们渴望教育,尊敬

教师.办好农村中小学校,怎么写作广大农村,是广大农民的企盼与需要.

4、留守儿童需要有爱心的教师

现在农村外出打工现象非常普遍,有的家庭夫妻二人长年外出打工,把儿童留在老家,委托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看护;农村单亲家庭现象

也有存在.中小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思想叛逆.青春期的中小学生教育本来就很难,爷爷辈们根本管不了他们,需要更多有爱心的教师去关爱

、抚慰他们,教育好留守儿童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继续教育的方式与对策

1、坚持自学为主的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弥补先天知识不足.我们不可能把现有在岗教师都集中在一起再上一次学习,系统的学习师范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

基础学科.教育同其他行业一样,由于社会进步,知识不断更新.信息化迅速发展的的今天,有很多新的东西值得需要教师继续学习,比如电

脑的使用和普及,英语的推广、心理学科的辅导等等.这些新知识应当坚持以自学为主.各位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需要补充哪些知识,

自己最清楚,可以选择适应自己的教材进行继续教育的自学.

近年来,国家教育网开办了远程教育,特别是开展了国培教育,为广大农村教师提供了优惠的继续教育资源,农村中小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国培

教育资源,对自己进行继续教育.提高自己的学识和知识水平.

2、集中组织骨干培训

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利用好本地的教育资源,如教师进修学校,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采取轮训等方式培训

现职在岗教师,开展继续教育;还可以组织本地优秀教师上公开课,让广大的教师向先进教师学习,相互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

3、选择优秀教师到重点大学培训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教育质量,必须注重培养高端人才,带动和辐射全县.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同省内高校建立联谊制度,定期选送优

秀教师到高校培训.

教育局与河南师大,就建立这种联谊制度,每年都组织部分中小学校的校长和优秀教师参加短期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学员们普遍认为

到了高等学府培训就是不一样,听到的是高等学府教授和全国最有名望的学者、教授讲课,确实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也认识到自己肩上任务

和责任重大.一定要把河南师大的教育新理念、新方法带回去,让河南的教育事业更好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好更多优秀人才.

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资助论文,项目编号:【2011】JKGHBA-0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