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德宏傣族剪纸艺术的文化特色

点赞:33837 浏览:15718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傣族剪纸是云南德宏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是傣族人民现存文化的象征、标志和基因,首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傣族剪纸具有典型的文化多样性,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实用功能,广泛应用于喜事、丧葬、家居、祭祀和礼佛.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这种纯手工的技艺已经濒临灭绝,在当代外来文化的冲击下面临失传的危机,少数民族的剪纸亟需进行保护与传承,尤其是对传承人口传身授的传承模式,民族剪纸艺术生存的生态环境,都要做出切实可行的保护.

关 键 词:德宏;傣族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宗教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9-0245-02

在民族文化遗产面临着不断强化的保护和发展双重压力的今天,如何实现二者间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新趋势.2006年,芒市傣族剪纸被列入首批公布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8月,22种中国剪纸联合申遗成功,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中国剪纸的子项目之一,芒市傣族剪纸也有幸紧随其后入选非遗成功.在旅游开发的驱动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中各种盲动、无序、变形的行为和现象依然存在,有些地方甚至比较严重,其结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和难以修复的危害.

云南德宏傣族剪纸艺术的文化特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民间艺术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一、傣族剪纸的历史

在云南傣族地区,剪纸习俗源远流长.主要流传于德宏州芒市、瑞丽、盈江等傣族聚居的地区[1].起源年代已无从考证,但傣族剪纸其最早的图形样式源于傣族祭祀仪式所用的纸幡,其发展的历史与傣族的历史文化发展是并存的[2].公元14世纪下半叶到15世纪,佛教传入傣族地区后,傣族剪纸的风格逐步发展完善并在更广泛的地区流行开来.后来在佛教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充实发展,形成完善的剪纸面貌并广泛用于祭祀、礼佛、丧葬、喜庆及居家装饰等方面[3].在芒市,几乎每个村寨的傣族村民家家户户都有人能剪纸.傣族剪纸内容多与傣族所信仰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和生产生活有关,剪纸的内容多涉及佛经故事、民间习俗、民间传说和边疆风物等,带有强烈的个性、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这个地区的剪纸艺术,深入民心、雅俗共赏、世代相传,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是植根于当地百姓心中的本土的原生态的艺术形式.

二、傣族剪纸的特色

与人们所熟知的中原剪纸不同,傣家人不但剪纸,还把剪纸样式做了进一步衍生,如剪布、剪金属等,这些剪纸之大足可以做建筑部件.除了常见的一般剪刀外,傣族剪纸还使用特制的刻刀、凿子和锤,剪纸可达8层以上.傣族剪纸分“剪”与“凿”两种方法,剪无需稿样,随手可剪;凿则需稿样,按样制作.剪纸的内容,大都代表吉祥的内容,有各种花果、佛塔、佛像、佛经故事,还有孔雀、大象、菩提树等动植物.芒市傣族剪纸,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传统,过去,几乎村村寨寨的傣族人都能剪一些简单的剪纸用于祭祀和赕佛.每当逢年过节,傣族人民家家户户的堂屋佛龛上都插有各式各样色彩鲜艳的“喳”和“董”(五颜六色的剪纸条),寨头村尾都立有大小不同的各种图案的剪纸吊幢和凤尾竹相映,迎风招展,佛寺内外、挂灯、吊幢、佛幡以及各种各样的赕佛礼物上,都有精致的剪纸花边装饰图案.

在实地调查中,笔者多次走访了德宏州芒市城区佛寺及附近风平镇弄么村的傣族村寨,从佛寺、奘房到普通的农户家中,随处可见剪纸的踪影,其中以寺庙中的剪纸使用最为繁多、精美.进入寺庙中,就会在门上、檐边、墙面、顶下、柱旁、台前等处所,看到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剪纸:为佛宝遮阳挡雨的宝伞;大和尚讲经时扶持的“伟召”(长柄圆扇);长达数米、从寺顶垂到人们头顶的“冬”(长幡);梁上一排排悬挂的宝灯;还有奘房供品、佛龛装饰、门笺等等,都是笃诚的信徒精心制作后,送入寺庙以表诚意的.寺庙的建筑外观,也大量运用了剪纸特有的镂空形式进行装饰,并在墙面、柱脚、窗框刻画有剪纸形式的图案花纹.傣族剪纸造型艺术的最大特征是简练概括、夸张传神、构思大胆,作品风格古朴、粗犷、自然,地域感强,保留着较多的傣族古老文化传统痕迹和民族风俗,体现了民间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

三、傣族剪纸的用途和题材

傣族剪纸大多数用作“赕佛”的供物和寺院的装饰,多贴于寺庙中的神幔、神树及旗蟠上.作为信徒们敬神拜佛的供物,剪纸内容以宗教题材和僧侣生活场景居多,有佛像、佛塔、寺院、菩萨、天神、菩提树等纹样和描写拜佛、赶摆等宗教民俗活动的画面;动植物纹样有大象、孔雀、牛羊等,展示亚热带自然风貌的.形式上傣族剪纸以伞花、墙花、挂灯、吊幢、佛幅、佛盒花为多,是傣族社会风貌和民俗风情的折射.

傣族的剪纸艺人用布、绢、的确凉等面料制成“佛伞”,赠送佛祖象征人佛有缘;居民家中的祭神供品,由民间艺人自我创作、自我使用.这些技法娴熟的剪纸作品除佛像和“金水”外,还有傣家献给娶亲的双鱼剪纸,有向佛祖表示信念的,“荷瓶有鱼(吉语谐音——成双成对)”;悬挂在佛祖两旁的“灯彩”大部分装饰用剪纸来组合.傣族剪纸这种特殊的功能,使剪纸的选题内容均带有浓郁的宗教意味.傣族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傣家人制作出充满灵性的剪纸,作为与自然、与神灵、与佛交流的语言,佛界人间难以分离,佛祖神灵就在身边隐现,常常是心动神知,佛过人觉[4].

以德宏州芒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思华章的金属“剪纸”为例,布剪、金属剪的产生,有效地拓展了傣族剪纸艺术的生存空间,是傣族剪纸技艺的延伸和发展.思华章的作品,是随着剪刻工艺改良后出现的新型“剪纸”形式,其特点是以金属材料取代了传统的纸张做为镂空的表现媒介,主要用于宗教祭祀,以经幡、佛伞、佛龛等祭祀用品为主[5].在表现技法上,傣族剪纸有着构图大气丰满,造形浑厚概括,图案匀称得体,线条变化流畅的特点.其不仅注重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在布局上还注重繁与简、疏与密的合理分布.不仅能成熟地运用线线相连的阳纹好和线线相连的阴纹手法,还能兼用不镂空的刀痕线条,达到充分表现物象质感的目的.四、傣族剪纸与民俗习惯

傣族剪纸在德宏当地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一年中的各种节庆,以及人的生老病死都形象地融会在剪纸的各色纸布之中.从剪纸内涵到外在表现形式诸方面折射出傣族人民的历史文化传统、审美追求和独特的民族精神[6].少数民族地区剪纸艺术本身就含有民族文化的养分,因为它们的资源就植根于民族民间文化的沃土.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积淀,利用通感联想造型、互渗思维方式创造综合形象,包含民俗风情、传统习惯等特征[7].在云南德宏,傣族剪纸是许多少数民族喜爱和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它们走线匀称,阴阳布局妥帖优美,刀法干净利落充满野性,表现着傣族人民纯净质朴的心灵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傣族的民间剪纸,用于宗教活动的较多,如伞花、墙花、纸扎、挂灯吊幢或幡、佛龛剪纸、奘房供品、门笺、门神等形式.另外,在建筑装饰、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婚丧习俗等方面,剪纸的使用也很普遍.特别是佛寺中的剪纸,常用金箔、银纸及各色彩纸剪出一些人物众多、装饰华丽的大型剪纸,表现佛界的庄严恢宏.另一种用自制白棉纸成叠剪凿的剪纸,则线条粗放、造型单纯,多以人、牛、马、象、塔等重复排列,似只为“人旺年丰”的祈愿而存在.

五、傣族剪纸的传承与保护

傣族剪纸在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极其珍贵.傣族剪纸的传承,除了少数民间艺人具有明确的师徒授受关系外,一般都是在傣族特有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下,从小耳濡目染,逐步自学而成.在现代各种外来文化浪潮地冲击下,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正变得越来越狭窄,目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傣族民族民间艺人屈指可数,后继乏人,面临着现实传承困境.


首先,要对傣族剪纸目前的分布状况、民俗环境、宗教习惯、保护现状等问题展开调查和信息收集,运用文字、录音、录像等各种方式,对傣族剪纸及其所属的民俗文化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资料记录;进行科学全面的研究,逐步建立相关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料库、数据库和网络怎么写作平台;建立较为完备的民间艺术、民间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和体系,将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发展提到日程上来,使之能尽快得到有效的保护[8].

其次,应将技能高超的民间剪纸艺人授予民间艺术家称号,鼓励他们带徒传艺,编写适合当地民众学习的教材,结合学术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多方面力量进行学习研究,共同开展傣族剪纸艺术保护工作.

傣族剪纸的保护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全面静态的保护,把所有在民间流传的傣族民间剪纸遗产都用科学方法记录下来,把民间剪纸成果当作珍贵文物搜集起来,放进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保护起来,但只是作为文物还是不够的;还要同记录此作品的创作过程,艺人的创作经验、作品的社会功能,历史内涵及其有关的民俗等等.二是重点的、动态的保护,使它适应人民的现代生活的需要,既保护它传统的优点又进行创新,从而能产生新的艺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