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雇佣视域下《统计学》实践教学

点赞:4285 浏览:1194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分析《统计学》实践教学存在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考核方式、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可雇佣性基础上,结合培养学生可雇佣能力的要求,探讨了《统计学》实践教学设计思想,提出从体系构建、模块重组、变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实践教学改革.

关 键 词:统计学;实践教学;可雇佣性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1013001

《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经管类专业十门核心课程之一,主要讲授基本统计理论,为经济研究提供资料调查与整理、统计定量分析方法,以揭示经济现象的统计规律性.作为一门方法论学科,统计学具有应用性、实践性特点.近年来,《统计学》实践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实践教学学时数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教师及管理人员意识到《统计学》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重要性,纷纷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1《统计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我国大学一般是以学科—专业—课程路径来设置专业与设计大学课程,从学科逻辑出发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学科体系和专业知识以课程形式呈现并传授给学生.当前,我国大学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仍以理论课为主,实践教学所占比例一般不足20%,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受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限制,《统计学》课时安排多为48学时,课程教学内容较多课时又不够情况下,教师只好压缩实践教学学时.其次,许多高校教师使用的多是偏重理论讲解的教材,鲜有配备专门实践教学教材;教学大纲的编写多针对理论课,对实践教学的描述较为简略,客观上导致《统计学》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难以衔接,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1.2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目前大部分高校《统计学》授课教师采用综合成绩来评定学生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多为70%,平时成绩(一般指出勤率、课后练习题完成情况、课堂问答等占20%左右)和上机课成绩(一般占到10%左右)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过小.其次,期末考试多采用闭卷考试,导致学生在期末复习时死记硬背公式,漠视统计方法的应用.

1.3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可雇佣性

部分《统计学》任课教师思想观念陈旧,将实践教学理解为习题课,或者是单纯的上机课,安排学生完成练习册,或是照着书上操作步骤在计算机上简单演示一遍,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会运用统计学的思维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能力不足,难以将所学统计方法用于经济现象的分析中去,缺乏可雇佣性.例如在进行统计调查时,不懂选用何种方法收集资料,如何进行概率抽样.

2《统计学》实践教学设计思想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陡增,2013年将近700万大学生毕业,相比而言就业岗位增加有限,这导致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特别看重学生能力,尤其是可雇佣性技能.约克(Yorke,M.)认为可雇佣性即“使个人能更好地就业并使他们成功胜任所选择职业的一组能力、理解力和个人特质”.可雇佣性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为了对其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国外学者将其细化为可操作的指标—可雇佣性技能.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约克(Yorke,M.)等提出的USEM模型,在该模型中,可雇佣性由理解力、技能、自我效能、元认知4个部分构成.

奈特(Knight,P.T.)等认为可雇佣性教育应该融合进课程,而且只有整合进课程时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就如何融入课程,代表性观点有瓦伦(Warren,D.)的三分法和奈特(Knight,P.T.)等的五分法.瓦伦(Warren,D.)认为将采用独立式、半整合式或整合式将可雇佣性的培养融入课程.奈特(Knight,P.T.)则提出将可雇佣性嵌入课程的五种方式:“将可雇佣性融入全部课程”,“将可雇佣性融入核心课程”,“在课程中融入基于工作的或者与工作相关的内容”,“在课程中设计专门的培养学生可雇佣性技能的模块”,“与课程并行的、基于工作的或工作相关的学习”.

《统计学》作为一门实务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其实践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立足理论、强化操作,突出应用,将对学生可雇佣技能的培养融入课程;在课程中融入基于工作的或者与工作相关的内容,充分利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在课程中设计专门的培养学生可雇佣性技能的模块,强调实践教学在学生可雇佣性技能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3可雇佣性视域下《统计学》实践教学改革

3.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从统计学学科逻辑出发,将学科体系和专业知识以课程实践教学形式呈现并传授给学生.一是适当增加《统计学》实践教学学时,强调统计分析软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针对各学校生源特点编写专门的《统计学》实践教材,从各学校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可雇佣能力.三是完善《统计学》实践教学大纲,强调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对有关课程专业知识的研究,并结合培养学生可雇佣性技能开发实践教学大纲.

3.2实践教学环节模块重组

依据培养学生可雇佣性原则,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模块重组.将《统计学》实践环节模块化为上机操作环节、课

题申报环节、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环节.

《统计学》上机操作环节主要在各实验室进行,着重于帮助学生增加理论教学环节的感性认识,利用Excel、Spss、SAS等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课题申报环节一般在课程教学中后期进行,学生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学知识就经济管理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课题申报,设计调查方案、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和项目报告等实践活动,全部由学生自行完成,强调学生学习自主性,注重统计学知识的迁移性.通过课题申报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统计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加深了他们对统计学课程的理解,认识到统计学不是一堆复杂的公式加统计软件,而是一种思想,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重要工具,从而真正建立起统计思维,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可雇佣性技能.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环节.学生学习完《统计学》课程后,通过E-mail、、课程教学网站等多种方式和渠道与授课教师保持长期联系,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统计数据处理的问题,随时进行咨询,授课教师可进一步指导学生如何应用统计学知识和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可雇佣视域下《统计学》实践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统计学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3.3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与参与式教学相结合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授课教师对教学重点进行透彻解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在此基础上,结合任课教师的科研工作,编制课堂教学案例,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够较快地领会相关教学重点,使得本课程的应用导向、可雇佣性导向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其次,在课题申报环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题申报,实践整个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并通过课堂讨论环节进行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可雇佣性技能.

3.4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

在《统计学》实践教学中,除要求学生独自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外,积极探索学生之间相互点评总结的作业形式.在考试方式上,不仅有传统的闭卷考试,更鼓励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口头报告与答辩、撰写小论文等形式的考核.这些作业、考核方法的实施,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训练了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扎实培养了学生的可雇佣性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