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法经济学

点赞:33932 浏览:15708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受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不断加大的环境压力的影响,新能源汽车最终必将取代传统的燃油汽车,为了使本国的汽车产业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或者赶超其它国家,各国纷纷出台各种政策以扶持本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现有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扶持政策同时从经济学与法学的角度去分析利弊,并提出一些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建议,是有所裨益的.本文主要运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理论,分析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动力以及政府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得出一些拙见,望对以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 键 词】

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政府补贴

前言

为加快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节能减排,近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写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写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能源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安全,调查显示各国对石油的消费需求偏高,发展新能源成为我国加强政治经济安全的首要方针,而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消费者对汽车消费需求的日益增加,研发推广新能源汽车俨然成为改善城市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第一要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现有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扶持政策同时从经济学与法学的角度去分析利弊,并提出一些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建议,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与相关政策的出台

(一)新能源汽车的内涵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超过400万辆液化石油气汽车,100多万辆天然气汽车.中国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都是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汽车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在《私人购新能源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新能源汽车主要指插电式(plug-in)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这也是下文中,描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内涵.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扶持政策

经过“九五”、“十五”和“十一五”时期国家科技计划的持续研发支持,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创新体系,形成了能支撑未来规模发展的产业体系雏型.2001年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启动,2004年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虽然仅提出“引导汽车消费者购写和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新能源、新动力的汽车,加强环境保护”等内容,而没有明确提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持.2007年出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为新能源汽车的上市销售奠定了基础.“十城千辆”电动汽车示范工程启动以来,尤其是,2009年初,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了对电动汽车的财政补贴,已经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形成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2010年6月《私人购新能源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更是将私人消费者也纳入新能源车的使用行列.

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经济分析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成本分析

1、技术投资资金巨大

近十余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事业从无到有,取得了试验示范的长足进步和科研开发的高端突破,但是无论是新能源的技术研发阶段,还是技术应用阶段,以及后期的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带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都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在我国,各个汽车行业对科研创新的投资力度不够,不能为研发提供基本的资金保障.考虑到交通能源动力系统的复杂性,及其变化转型的长期性,保证充足持续的资金投入是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基本保证.

2、产业化前景不明朗

中国有着全球最具潜力的广阔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就中短期而言,由于目前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技术都处于初级研发与试验示范阶段,与汽油、柴油等车用传统能源相比,车用新型能源生产能力极其有限,生产成本难以控制,消费能力严重不足,市场大幅波动.

3、自主创新能力缺乏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培育自主开发能力和创建自主品牌的难度相对于传统汽车领域要小很多.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整体上依然缺乏核心技术,主要表现为在主流新能源汽车领域如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方面缺乏核心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缺乏核心技术使得奥运会上投入的新能源车辆中使用的一些关键零部件主要是从国外进口.技术创新能力较低,是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4、消费者缺乏购写动力

成本是决定企业盈利情况的重要因素,是决定消费者选择的主要因素,如果新能源汽车企业无法克服成本和上障碍,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也将面临巨大的风险.造成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不足的原因主要有:首先,新能源汽车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在主要性能指标上仍不如传统能源汽车成熟,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不断提高的消费者需求,暂时也无法取得对传统能源汽车的竞争优势;其次,由于替换传统汽车的成本相对较高,且目前政府仍未出台相应的汽车报废补贴政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拓展;第三,加气站、充电站等配套设施的缺乏,也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重要因素;第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成本较高,而目前政府的补贴政策主要集中在对试点城市公共交通领域购车的补贴,范围很有限,对个人的补贴政策尚未出台,这也是造成新能源汽车需求风险的重要原因;第五,新能源汽车车型少,消费者选择余地不多.以上诸多原因造成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缺乏购写的动力.

5、政府大力的扶持政策与法律投入

为实现车用燃料多元化、节能和汽车尾气排放治理等目标,国家有关部委已相继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标准,其中既有限制性的措施,也有鼓励性的政策.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配套设施建设、市场推广等都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在未实现规模化发展之前,单靠企业的力量难以承担这种巨额成本.这些都使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投入巨大的资金成本和社会成本.(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收益分析

1、生态环境取得改善并夯实能源安全战略

能源的利用是有代价的,地球资源的日趋枯竭,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能源利用的后果.能源是全球性的大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汽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造福子孙后代.能源和汽车是现代文明的动力与载体,相互依托、相互支撑.但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和煤为主体的消费格局不能满足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是不可持续的.然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将给中国新能源经济的发展带来革新.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现阶段的尾气排放,环境污染等问题,还能发挥新能源优势,使中国在政治和能源战略安全方面取得成效.

2、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后发优势

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潜力、新兴的汽车市场之一,基础设施和发展模式尚未完全定型.因此,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交通能源技术路线,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比发达国家更为易行、更为现实,代价也要小的多.现阶段,传统汽车行业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欧美和日本企业手中,其前期投入成本大,配套设施完善,中国汽车行业只能在汽车的零配件方面获得一定市场,实际是投入劳动成本大,却收益甚微.如果现在中国着力于自主研发新能源汽车,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反而可以摆脱世界加工厂的厄运,成为国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引领者.近年来,国际汽车公司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中国汽车企业在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汽车技术的同时,更高度关注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品牌的建设,新能源汽车不仅成为业界而且也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法经济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3、重塑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传统汽车技术领域的落后也是导致我国汽车企业经济效益普遍较低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对美、日等传统汽车强国来说,产品升级存在的技术障碍小,额外支付的成本也较低.而在我国,随着排放等级要求的不断提升,要求汽车技术有很大的提升,这会使汽车制造商付出很高的经济代价,致使汽车成本的不断上升.由于技术实力、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的巨大差距,我国自主品牌的汽车要想超越汽车强国,难度很大.而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对要小的多,甚至在某些技术领域还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可以说新能源汽车领域是我国汽车产业获得跨越式发展的唯一机会.我们必须抓住这次机会,重塑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4、刺激新一轮的消费热潮

直到新中国成立43年之后的1992年,中国汽车年产量才终于突破100万辆,而后来实现年产200万辆仅用了8年、300万辆用了2年,跨越年产400万辆大关更是只用了短短的1年时间,之后每增加100万辆的时间越来越短.200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888.24万辆和879.15万辆,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国和第三大生产国,中国在汽车化的高速路上越跑越快.特别是在当今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动荡之时,进入2008年以后中国己连续三个月稳居世界汽车销售量第一,中国的汽车发展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尤其是电动汽车的量产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政府的各种优惠和补贴政策的刺激,同样能够带动消费者更换传统汽车而使用新能源汽车,带动新一轮的消费使用热潮,拉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5、增加税收收入

我国汽车产业对税收贡献在机械行业中占有重要位置.从1991年起,汽车产业的利税总额占全部机械行业利税总额基本上维持在20%以上(除极个别年份),税金增加率除2008年较低之外,其他均增长达到两位数.在未来五年周期中,汽车产业利税总额占全部机械行业利税总额仍维持在20%左右.尽管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期是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但是当这一产业日益趋向产业化时,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我们将取得长远的税收收入.

三、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合理的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过程涉及到技术、市场、政策等五大风险,这些风险主要由汽车制造商承担,而像燃料(动力)生产和供应企业、终端使用企业(如公交公司等)等所承担的风险很小.不同企业在产业化过程中的获益情况也有很大差异,汽车制造商是产业化过程中主要受益者,燃料(动力)生产和供应企业的受益前景不明,公交公司等使用单位还有可能负担较高的成本.这种风险和受益的分布不均,显然不利于调动所有单位的积极性.所以有必要在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化的链条中建立合理的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这是使各单位都能够积极和高效的参与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中的重要前提.

(二)扩展投资主体、引入风险投资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和企业,政府投资过于分散,企业财力有限,并且企业发展重点仍在传统汽车领域,而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又耗资巨大,这两项投资显得不足.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所需资金问题,国家应允许多种资本进入清洁汽车产业,如国外金融资本、国内民营资本等.此外,还应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公司的作用,风险投资公司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助产婆”.发达国家经验表明,风险投资对开发高新技术成果、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扩展投资主体、引入风险投资是保障新能源汽车发展所需资金的重要途径.

(三)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提供法律法规上的保障

1、加强对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的市场监管,建议对替代燃料实行专营制度,保证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

为了保证石油替代燃料的质量,对销售系统要严格市场监管.为了防止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替代产品加入消费者汽车,造成安全和财产损失,建议石油替代产品实行专营制度,仅允许设备条件和管理基础较好的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从事石油替代产品的调合和销售.各级工商管理部门要对油品市场和新能源汽车质量进行经常性检查,并要制定相应的处罚条例.

2、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

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标准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重要的技术保障.应尽快改变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滞后于产业发展的现状.在制定标准时,既要与国际标准接轨,又要考虑我国环境保护的需要,考虑企业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要保证标准的技术先进性,充分发挥标准的技术导向作用;应保持标准高度的系统性、完整性,注重成龙配套、协调统一.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顺利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发达国家一般都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方面法规,并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纳入到相关法律的内容.我国应该吸取这些国家的经验,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为系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