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下的政府行为

点赞:4495 浏览:1557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全国上下掀起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热潮.

一、问题的提出

循环经济主要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是适应新的资源供给形势和新经济增长观念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是国际社会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具有时代特性和前瞻性.目前我国正在实行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现已开始立法来保障循环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而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制度具有一定的惯性,难以很快适应经济模式的转变,在新经济模式推广过程中成为阻碍因素.因此,分析循环经济的制度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内涵

1.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于环境保护兴起的上世纪60年代.“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之后各国学者大量研究,且大多是从技术、资源、环境及生态等角度进行的.实际上,循环经济不是研究环境保护方法,也不是单纯的生态经济,它的基本含义是生产、消费的集约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从而实现提高资源效率、环境优化和可持续发展,进而达到社会进步和福利最大化.它的基本特征,又称“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减少资源利用量及废物排放量;再利用(Reuse)——努力回收利用废弃物;资源化(Recycle)——大力实施物料的循环利用系统.图1为循环经济的“3R原则”.

2、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融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物料循环利用和可持续消费为一体,将经济活动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再循环”的“开环”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资源再生”的“闭环”循环模式,从而使传统的资源消耗型经济转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循环经济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微观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要求实现清洁生产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中观区域层面的循环经济要求企业之间建立工业生态系统或生态工业园区,实现企业间废物相互交换;宏观社会层面的循环经济要求废物得到再利用和再循环,产品消费过程中和消费后进行物质循环.

三、传统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存在的缺陷

发展循环经济的首要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经济高速增长与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要求最大限度地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废弃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循环经济需要有新的政策与之相适应,才能充分发挥效力.传统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的缺陷表现在以下方面.

对环境资源的产权界定不明确

由于我国环境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产权的界定不明晰,使得环境资源人人都可免费使用,对环境资源的竞争性过度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因此,要解决环境资源使用过程中的外部性问题,使外部成本与收益内部化,十分有必要明晰界定环境资源的产权.但是,由于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性质和一些环境资源具有弥散性与流动性的特征,使得部分环境资源产权的界定非常困难.政府必须利用市场机制建立环境资源产权制度,明晰界定环境资源的初始产权,调整环境资源体系,建立环境资源产权交易市场,使环境资源的能够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正确地反映环境资源的稀缺性.

2、政策缺乏约束性与激励

经济社会发展中环境资源保护的正外部性使得在传统政府管理体制下部分地区与行业缺乏实施循环经济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应当在循环经济条件下建立完善环境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制度以及产业发展的环境评价机制.由于许多资源产区发展水平较低,环境资源价值的贴现值不高,容易导致环境资源使用上的短期行为.政府必须建立必要的保护机制,确保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还需建立资源生产与资源利用地区之间的生态建设利益补偿机制.

3、政府有效制度供给不足

中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环境保护不力,而环境保护不力的根源在于缺乏有效的制度供给,难以调动人们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经济主体具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内在特性,在无外力干预下,它总是会不顾社会利益而追求私人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是有效制度供给不足的结果.现有环境保护制度存在着很多问题,即环境保护的制度力度不够,漏洞较多,没有足够的权威,因而不能保证有效地贯彻实施.例如排污收费制度,排污收费标准既难以与通货膨胀相适应,又不足以改变排污者的行为.而且,由于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执法不力等原因,使环境保护效果不明显.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必须着重加强有效制度的供给.

循环经济下的政府行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循环经济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4、传统方式阻碍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方式还是以“两高”为特征.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这又是产生废物污染最多的阶段.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资源与环境的制约日益增强,中国资源和环境现状要求我们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具有惯性,使得转变增长方式很难一蹴而就.再加上现阶段中国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效益仍是考核政绩的主要指标之一.各地区为了发展本地经济,很有可能选择急功近利的经济政策来获取政绩.因此,政府必须通过循环经济立法和执法的手段,强制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在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加入循环经济的指标考核内容.

四、循环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的实证分析

目前,云南还是处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外力的推动,使尽快建立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式,推动云南经济的发展.针对云南的实际发展情况,云南省应该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来引导和促进循环经济在云南的发展.1、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

循环经济思想的前瞻性和长远性并不是每个企业和消费者都能够理解并主动地实施.因此,政府在建立循环经济战略的任务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应该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来引导和促进企业和消费者实施循环经济,统一协调各种利益,协调各部门,并加大政府投资力度.

2、加快各种法规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基于生态效率的经济模式,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政府可以通过政策调控手段来实现.要保证各市场主体在关心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积极关注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就必须尽快建立起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体系,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引导企业的行为.只有建立公平的制度,创造了市场平衡机制,才能把循环经济变为企业、政府、公众的共同行为.目前云南缺少相关的法规制度,严重影响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加快法规的制定,保障循环经济的实施.


3、加强对试点企业的跟踪指导,发挥示范作用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在云南仍处于起步阶段.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对探索、总结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而云南虽然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目标不够明确、发展动力不足、缺少技术资金以及协调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试点企业的跟踪指导,加大对试点企业的支持力度.协调、解决试点单位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同时,强化试点示范效应,发挥好示范作用,为今后实施循环经济做铺垫.

4、加快构筑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不断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没有科技的支撑,最基本的回收利用都难以实现.只有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才能加速促进循环经济的建立.因此,必须加快构筑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包括促进科技投入的政策、各项专项技术政策,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以及环境无害化技术、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系统化技术等.

五、结论

通过政府的参与和调控,建立起一种新的制度框架,把生态环境纳入政府的公共管理范畴,形成鼓励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的政策体系、制度体系和社会机制,创造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新的环境管理机制,使发展循环经济的外部收益内部化.外部环境的这种变迁必然会对企业形成一种新的约束或激励,企业可将这些变化内化,进而引导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生态化转变.

【参考文献】

[1]李云燕: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08(7).

[2]李云燕: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作用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8(8).

[3]季文、王少华: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地方政府行为转型机制研[J].中国行政管理,2008(10).

[4]刘伯雅:浅析政府行为外部性及其经济职能[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1).

[5]刘志荣、陈雪梅:论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制度设计——基于政府与企业博弈均衡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4).

[6]宗建树、陈湘静:为循环经济管理决策提供依据[N].中国环境报,2007-09-05.

[7]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若干意见[Z].国发〔2005〕22号.

[8]徐建中、马瑞先: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利益激励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7(9).

[9]马继民:推进甘肃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问题思考[J].开发研究,2007(5).

[10]乔延清: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J].理论探讨,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