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的文化绿洲

点赞:15137 浏览:6854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城市空间

“他们没啥意思,就窝在屋里喝点小酒,要不就睡觉.现在天冷了,连上外边遛弯都不去了.哪像我们,大家一起唱唱歌,多有趣.”小孙扭头看看老郑,笑着问了句“是不”.老郑咧嘴嘿嘿笑,点点头没说话.

在浑河北岸的沈阳新世界会展中心工地的宿舍里,来自四川的老乡二人,刚参加完合唱队的排练.尽管离新年还有差不多两个月,小孙说合唱队已经在排练节目,准备在工地晚会上表演.宿舍外面,是正在建筑中的几幢高楼,在萧瑟的冬季时分,它们越高大就越发显得冰冷.

类似这样的大型建筑工地,在沈阳市和平区随处可见.当各地政府都把土地收入视为最快捷的财政来源时,旧楼被夷为一片片平地后,接着就是一幢幢新楼的拔地而起.和平区的地理位置处于城市中心,自然如此景状不少.

而在工地围挡遮掩下的世界里,都是像小孙和老郑这样,来自天南海北的建筑工人.据承建此处的中国建设第三工程局沈阳新世界会展中心项目工会主席郭波介绍,在建筑行业,工人基本都是农民工.以中国建设三局为例,2000年企业改制后,建筑工人主要都是劳务派遣工,“他们都是签署不定期合同,一般以一个工程为约定期.”

老郑就是这个群体的写照.16岁认了一位老乡做师傅学瓦工手艺,从离乡打工时的青春年少,到差不多30年下来,游走于大大小小的工地步入中年,老郑差不多走遍了半个中国,在他“手里建起来的高楼,查也查不清.”尽管打工多置身于繁华的都市之中,他们并不能融入其中的生活,单调又坚韧.

据调查,80%以上的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只有“睡觉”和“闲聊”,业余生活的匮乏直接影响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速度.在和平区总工会的统计中,全区农民工人数已达10万之众,庞大的外来工群体的精神皈依,也成为工会维权转变的侧重之处.

今年初,和平区委常委、区总工会主席权晓艳,带领工作人员走访了全区大小工地,与农民工促膝谈心.“建一个球场就好了,我们也想运动运动”、“能提供培训班吗,想学点技能知识”、“我会拉二胡,能组织个演奏队吗”等一篇篇蹲点日记记录下的,是农民工对文化生活的向往.

也有一部分农民工反映出另样的心声:“对于我们这种工作来说,一天下来挺累了,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去想别的.”所谓的休闲文化似乎离他们很遥远.尤其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人来说,高强度长时间的劳动,使得他们即便有追求休闲文化的想法,也都没有体力与精神头去做了,甚至是一下班就赶忙洗洗睡了.

有专家指出,时间和消费能力只是造成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的一个原因.城乡文化隔阂,才是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遇到的最大障碍.

“农民工也有着文化需求,也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权晓艳看来,开展职工文化建设,让农民工精神生活有内容,“是工会应尽的义务”.既然现实所需,那么如何使得他们面对的精神荒漠可以生长出文化的绿洲,思考之下,和平区总工会对农民工开展的文化大帮扶也随之应运而生.

建筑工地的文化绿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化生活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文化之舟

“根据农民工兴趣爱好,建立了乐器队、合唱队、演讲队、摄影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等6支文体团队.”和平区总工会农工部部长李雪梅介绍,其实很多农民工都有着自己擅长的东西,只是因为缺乏平台没有发挥的机会.

会弹吉他的小孙从小就喜欢音乐,平时干完活总会自弹自唱.他还记得第一次在视频里,看见旭日阳刚未成名时,两人演唱《春天里》时带给他的激动,“那晚上不知道喝了多少瓶啤酒,也不知道唱了多少支歌.”

“像我这样喜欢音乐、喜欢唱歌的年轻人不少,以前就是没有人组织.”小孙加入和平区总工会的农民工合唱团后很快成为骨干,他向记者介绍说,在建筑行业,工人的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很多农民工感到孤寂难耐,但像看电影、K歌之类的活动,“花钱要那么贵,又不舍得.”

和平区委常委、区总工会主席权晓艳认为,根据走访调查显示,农民工群体,特别是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农民工,他们受教育程度较老一辈高,他们对城市的认同远远超过了对农村的认同.他们的娱乐方式已多元化,对文化生活表现出“高渴求”,但现实生活条件的限制,往往让他们处于“精神空白”地带.

包括户籍在内的一系列城市公共文化共享平台造成的制度障碍,使得农民工不可能像城市居民一样,能随意安排自己的文化生活.业余时间看热播的电视剧、唱歌跳舞、上网冲浪、读书看报等文化生活基本上与他们无缘.

李雪梅谈到存在普遍的情况是,许多企业建设厂房的同时没有相应的配套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报纸、书刊、杂志等文化消费,“除了公司、企业免费赠阅外,他们很少会主动购写.”

为此,和平区总工会率先创建建筑工地农民工文化室,并帮助工地开设图书室、棋牌室、搭建篮球场、健身区.为建筑工地配置健身器械、篮球筐、网、绳毽、哑铃等器具.建筑工地负责对活动室、器材日常管理与维护,区总工会不定期进行抽查,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最大程度地满足农民工文化需求.

在中建三局沈阳世贸五里河T6酒店项目工地的文化活动室里,记者看到,铁皮书柜中内容丰富,柜子最上层陈列着200多册图书,、象棋等其他娱乐用品整齐地放在下面一层.据工程项目书记刘明强介绍,以前在别的地方干活,没有文化活动室,工人们看不上电视,也没书看.收了工,有的睡觉,有的三五成群在城市大街小巷闲转.现在工地有了文化阵地,大家一收工就集中在这里,看书的看书,看电视的看电视,各得其乐.文化空间拉近了农民工与城市的距离,让他们得到了心灵上的温暖和慰藉.

“为他们提供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涉及他们自身权益知识的普及.”李雪梅介绍,工会专门开通农民工流动广播之声,利用农民工流动维权车,为建筑工地农民工送维权广播.录制建会签订集体合同流程、维权须知等光盘.还统一制发带有工会知识的以及各种棋类.

刘明强向记者讲道,在项目部的流动书屋里,每天都聚集很多人,不仅能用工会赠送的电脑浏览网页,了解天下事,还能通过“亲情”、“亲”等网络怎么写作,与家乡的亲人面对面地谈话聊天.“工会为职工考虑那么多,我们企业也很感动,也促使我们从细节处,全方位为职工着想.”记者在刘明强的引领下看到,在中建三局沈阳世贸五里河T6酒店项目工地现场,道路两边都张贴着中建三局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剪影图片,农民工生活区活动板房两人一间,干净整洁,并配有为农民工提供专业化怎么写作的医务室、理发室、洗衣房、招待所等专项设施,浴室24小时供应热水,处处细节体现着企业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


文化建设的全面部署

24岁的焊工赵阳来工地参加建设近一年了,“在外工作没什么不好的,下班后,和几个工友可以在活动室玩一会乒乓球,下下棋.我们这还有定期举办的农民工夜校,有专门老师进行专题讲座,能帮助我们学到一些不懂的技能知识.我的业余生活都被填满了,也就没工夫想家了.”他笑着对记者说.

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农民工群体代际的显著差别.据中建三局沈阳世贸五里河T6酒店项目书记刘明强介绍,这些80后、90后农民工们,比较父辈们,他们不仅在文化需求上有别于上一代的农民工,在技能渴求上也有强烈的,“接受起来很快.”

“在工地上有很多年轻的农民工们,都很聪明.上学时候读书就好,只是因为家庭原因不念书了出来打工,他们学东西都很快.”刘明强向记者讲道,赵阳上中学时物理化学都很好,现在已经考取了“距测建造师”的资格.

从和平区总工会有关部门了解,区总工会聘请和平区劳动局职工学校的教师,走进工地开展培训,提高农民工技能.定期举办工会大讲堂,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增强新市民意识.

去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这是我国对农民工文化建设进行的一次全面部署.

对此,有劳动专家建言,要让农民工在城市里找到归属感、尊严感和幸福感,除了从制度层面推进公共文化怎么写作均等化,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资源外,还需要依托企业、社区平台,社会各方有效资源,“通过打造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等方式,加大对就业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关注和投入.”

据了解,通过以反映、汇集、传播文化精品的节、奖、赛等项目为载体,和平区总工会在全区形成区、街道、社区、建筑工地四级联动农民工文化联动建设体系.在全区建筑工地范围内组织农民工球类邀请赛、演讲赛、联谊会等活动,调动农民工积极性.此外,还借助鲁园农民工工会橱窗、街道社区展板,展示优秀农民工、优秀农民工特色风采等.加强联动示范效应,全面提升农民工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