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设计

点赞:4440 浏览:131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运用行动导向教学理论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来源、课程性质,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标准设计及学时安排,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任务的分析,设计出六大学习情境,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来不断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为企业培养适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关 键 词】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手段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性质及目标

1.《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来源与性质

通过2008-2009年两年的专业调查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结合校企合作企业的意见,我们得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职业岗位,再依据职业岗位对学生技能的需要,构造行动领域.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为导向,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设置学习领域和教学情境,从而形成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人力资源管理》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参加全国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的主要课程,是学生必修的专业技能课程.

其专业基础课:企业管理方法、公关运作;其前置课程为:生产作业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和仓储运输管理;其后续课程为:商务谈判、质量管理、财务管理、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2.《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有:熟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和职责、熟悉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掌握员工招聘、配置、培训、考评的方法、掌握薪酬调查与薪酬设计、掌握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的管理、掌握劳资关系管理;能力目标有:编制人力资源规划、正确进行员工岗位配置、编制培训计划并合理组织培训、设计绩效考评方案、设计工资、奖金、福利分配方案、起草和签订劳动合同、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素质目标有:依法管理的法制观念、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善于沟通与协调.

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标准设计及学时安排(见表1)

三、《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与手段

1.《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

整个课程教学以上海法华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业务为背景,以企业实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设置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并组织学生深入黄冈格林、伊梨、太子奶等企业观摩与训练,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确保专业技能的形成与提高.这门课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工作过程为线、技能培养为重”的课堂教学观来组织进行的,是坚持融技能培养、知识传授、价值观形成三位一体,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2.《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导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仿真模拟、分组讨论、方案设计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为保证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送到黄冈校企合作企业进行现场观察,接触企业一线真实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真正做到将教室搬到企业、搬到车间,坚持以行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3.《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计教学过程

(1)提出任务(目标).

(2)介绍背景资料(用校企合作企业的真实资料).

(3)学生讨论与动手操作(根据工作流程来操作,主动探求知识).

(4)教师演示及点评讲解(疑难解答、分析错误).

(5)学生完善操作.

(6)检查、评价、总结、布置作业.

4.《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依托的资源

(1)现已建成人力资源管理院级精品课程网站.

(2)黄冈格林制衣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

(3)与中国管理科学院开展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资源共享.

(4)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专家为客座教授,企业骨干为实习指导教师.

5.《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保障设计

(1)条件保障:学校有符合要求的多媒体教室;现有工商管理综合实训室、ERP实训室、沙盘实训室可进行校内实训;开辟了校外实习基地,如黄冈格林制衣有限公司、黄商集团、成都心连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深圳鸿基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深圳铭兴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学校图书馆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报刊、书籍为学生提供了图书资料;与中国管理科学院共建的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库,实现了资源共享;中国人力资源网与大型企业网站为为教学提供了网络资源.

(2)队伍保障:有专业师资从事课堂教学,聘请企业高级经理人、营销师、人力资源管理师参与教学、实训指导、实习指导.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设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工商企业管理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质量保障:将高职教材与专业资格培训教材组合使用,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坚持教师集体备课,学校教师与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协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确保教学的效果;完善教学检查制度;坚持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质量考核制度;实施对证施教,以国家标准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