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转型升级路径

点赞:20257 浏览:9330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自从“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企业以及学术界越来越认识到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通过对现有国内有关企业转型升级文献进行回顾和比较,对企业转型和升级定义界定、模式、升级路径、影响因素文献进行的梳理,从中理出思路,对我国国有企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提出指导与提示.

关 键 词:国有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一、企业转型定义的界定

对于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组织学家贝克哈德从组织行为学角度将企业组织转型定义为:企业组织转型是组织在形式、结构和性质上发生的变革;莱维和默瑞(1986)将组织转型描述为一种彻底的、全面的变革,认为组织转型需要解决组织的核心流程、精神、意识、创新能力和进化等方面的问题;巴图克(1998)认为组织转型是一种发生在组织对自身认识上的跳跃式的变革,并伴随着组织战略、结构、权力方式、模式等各方面的变化.

国内学者吴家曦(2009)认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可以从转型和升级两个层面来理解,转型是状态的转变,即企业在不同产业之间的转换和不同发展模式之间的转变,前者表现为转行,后者表现为转轨.王吉发(2006)认为企业往往是由于自身在所处行业的竞争能力降低或竞争优势的衰退,促使企业通过组织等的变革,提升企业在产业内的能力;或者由于发展前景黯淡,迫使企业采取产业转移战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企业转型的类型与模式

Bibeault(1982)把转型分为以管理过程为主的转型、以经济或商业循环为主的转型、以竞争环境为主的转型、以相关产品有突破性发展为主的转型、以与政府政策相关联为主的转型等五种类型.王吉发(2006)结合企业外生成长理论和内生成长理论,提出了企业内生型转型(管理模式转型、产品与市场转型、业务过程转型)和企业外生型转型(行业转型).李烨(2004)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转型包括重组式转型、再造式转型、革新式转型、再生式转型等四种主流模式,并从转型动因、变革性质、转型目标、学者代表、典型企业和起始年代六个维度对四种转型模式进行综合比较,得出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转型模式在转型内容、转型目标、复杂程度、转型态度的基本走势:从转型内容的关注点看,逐渐从单方面内容转型(如:业务流程、业务内容、组织结构等)到多方面内容转型且更强调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转变;从转型所追求的目标看,从仅仅追求短期绩效(财务视角)到长期发展(战略视角)和短期生存相结合的演变;从转型的复杂程度看,随着转型内容的日渐多元化,使得转型难度及其复杂性日渐增加;从转型态度来看,体现为逐渐从危机驱动下的被迫转型转向战略导向下的主动转型.盘华(2008)以联想、格兰仕、巨人集团、安踏集团等为例分析总结了产业转移模式、经营战略转型、商业模式转型.

三、企业转型升级研究

杨一琼(2012)认为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体制手段,经过30多年的发展,对于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学界早有共识.通过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因分析,认为企业转型可分为产品层面、组织层面和产业层面,具体包括企业在产品层面的转型,可实施从简单加工向自主创新转型,贴牌生产向自主营销转型;企业在组织层面的转型,可实施从机会主义向战略主义转型,从传统家族管理向现代科学管理转型;企业在产业层面的转型,产业布局的转型和产业方向的转型,可实施找准产业链中的点,从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型.

聂正安(2009)根据价值链的微笑曲线,找到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曲线两端.从产业宏观角度研究如何让一个区域经济直接进入更高附加价值领域,但由于路径依赖及资源有限,中小企业需要从自身出发,寻找自身的转型升级路径.企业微观角度探讨如何进行转型升级从而获得更高附加值,迎合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而不被驱逐出去.陈本文(2012)应用价值链及微笑理论、比较优势、产品生命周期等理论,论证了中国加工贸易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指出了企业转型升级的科学路径;结合SWOT分析对企业的竞争性环境进行分析,提出了转型升级的整体战略选择,包括从代工品牌到自主品牌路径,从外销转向内销,技术领先转换等.林立(2012)认为我国外贸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必须具有市场结构优化特征,经营模式优化和自主知识产权结构优化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作用.

杨桂菊(2010)认为在世界经济下行、成本持续上升和贸易摩擦频繁的背景下,实现本土代工企业(OEM)的转型升级,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并对3家本土OEM企业转型升级的演进路径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代工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理论模型表明代工企业转型升级过程是代工企业在“核心能力”不断升级的基础上,扩展其“价值链活动”范围的过程.刘善海(2010)针对本土代工企业模式逐渐失去比较优势的现实前提,基于核心能力视角并结合了代工企业的升级阶段,构建代工企业转型升级的理论模型,分别研究代工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对其转型升级有促进作用、企业家精神对核心能力的构建有促进作用、经营战略对核心能力的构建有促进作用、企业文化对核心能力的构建有促进作用,认为代工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可以促进代工企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家能力、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促进构建核心能力,不足之处在于该研究主要是针对民营企业,针对国有企业的实用性仅仅是推测.

刘志彪(2005)认为通过大规模地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来实现中国经济整体的产业升级还没有真正地全面到来,但是某些先进企业在提高和稳定承接OEM订单的基础上,企业转型经营自有品牌,在战略上从提高经营效率转向产品差异化和产品创新等,可逐步实现从OEM向ODM再向OBM的转化,实现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循环渐进累积和产业升级的跳跃性革命.

张海波(2011)结合“波特四因素”模型理论分析广东省家电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广东家电明星企业“美的”为案例,指出广东家电制造业应该朝着技术创新、品牌强化、优化产品、科学战略与结构等方向进行转型升级,并总结出转型升级的渐进式和跨越式这两条路径,认为美的的成功,在于企业投入大量资源在科研和技术开发,以“技术驱动”转变增长方式,突破劳动力供给结构限制,突破能源、原材料及零配件等生产成本上涨给企业带来不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影响,重视生产模式等柔性的工艺技术,根据适合模式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周枝田(2010)通过探讨影响企业升级的动因、路径和成果等因素,分析了珠三角台资企业制鞋企业的转型路径,将珠三角台资鞋业企业可分为制造型、研发型、行销型和混合型四个类型,并提出了OEM做大做强策略、就地转型升级至ODM策略、转型为怎么写作型制造业策略及OBM自创品牌通路策略四种转型升级策略.王锋正(2012)对矿产资源型企业转型升级路径进行了研究,指出其转型升级应以低碳化、生态化成长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产业集群为形式,以资本市场为平台,切实推进生态化、高技术化、集群化和资本化发展.武健鹏(2012)则基于政府作用的视角,针对资源型地区路径依赖深的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型转型过程是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和企业自觉的综合过程,资源型地区产业发展路径依赖问题存在技术、结构、功能和认知上的锁定效应,需要政府有力的规划和政策干预来避免资源比较优势过度而陷入“资源优势陷阱”,认为产业融合、企业融合和区域创新是资源型地区转型的三大主攻方向.

国有企业转型升级路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企业转型升级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文宗瑜(2010)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把握后工业化时代的许多新特征,着眼于新需求、新供给、新增长、新配置、新思维、新改革,围绕“低碳经济”、“零能源建筑”、“消费主导”.在产业升级与企业转型路径上,要考虑打通工业对其他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装备支持通道,推动资本及部分工业企业向现代怎么写作业领域转移,依托资本与劳动资源的双优势实施资本与劳动力向国外的同步输出.周凯(2012)认为当前中国工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必须从工业化初期的工业结构体系向适应工业化中后期的工业结构体系转变,建立面向工业化中后期所要求的更先进和发达的产业体系,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企业在价值链中的竞争优势.从国际创业路径寻求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认为全球社会经济的大环境为转型升级的国际创业路径提供了理想环境,使企业更容易发现成长机会,获得海外市场的知识与经验,发挥网络资源效用和获得比较优势.高晓兵(2011)提出,注重企业财务管理路径来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包括:推行财务战略管理和价值管理,关注无形资产管理和利润管理,加强融资管理和强化投资管理,严格内部控制,加强信息建设.刘光吉(2012)同样提出财务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提出从推行企业财务战略管理、重视企业投融资管理、严格进行内部控制、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等几个方面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陈凌(2004)提出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色同样体现在“民营化”和“非国有化”的概念上,即改变企业经营状态和改变企业所有状态.改变经营状态是指中国国有企业在原有的所有状态下通过改变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改变企业所有状态则是企业改革的新阶段和深化,涉及公有产权向私有产权的转变.学者们对私有化的基本原因没有异议,即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与所有权相比,市场竞争程度和政府管制政策对企业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私有化部分企业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度;但并不充分表示私有化能改善企业业绩水平.

尤成德(2010)基于企业家的视角,论述企业家在中国制造业升级中的关键角色,剖析企业家对企业升级的作用机理.认为企业家认知的改变是企业升级的前提条提,企业家能力的提高是企业升级的根本保障,企业家精神的塑造是企业升级的长远之道,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朱杰林(2003)认为企业中对经营者的有效激励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我国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存在缺陷,国有企业更由于其“计划色彩”和经营者的行政任命制成为国有资产管理和改革的难题,并分析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的现状,对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实证研究,详细介绍了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激励的构建方法,满足了国有企业改革、竞争和发展的需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部分文献的回顾,我们发现不同的行业产业企业都有着不同的转型升级路径,但是也有许多相同相通的思路可以借鉴,对于我国国有企业而言,针对各自不同的产业特征,采用具体有效的措施来实施转型升级,成为国家新经济时期的重要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