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课堂教学重构

点赞:11293 浏览:458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和质量.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并在此基础了探讨了如何重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关 键 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误区重构

在新课标背景下,要很好地完成课标提出的新任务,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原来教学中教与学的方式.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致力于学生学习理念的更新,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特别注重教材的唯一性和教师的绝对权威性.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集中体现了学生是“知识容器”这一特征.其基本做法是:以纪律教育来维持基本的教学活动,以老师讲学生听来作为传授知识的主要通道,以单一的卷面考试或测验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结构,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下,它的缺陷越来越显出来.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始终以“教材为本位”,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以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前提,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未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当然,如果单单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以上这些都已被大部分老师所认同,并不断探索和实践着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变革.然而,大多由于缺乏理性的思考,变革后的语文课堂教学又不同程度的走入了另一种误区.

一、语文教学中的几点误区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活动始终被“知识本位”、“教师中心”所左右.虽然我们的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在迫切地想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对课堂教学进行着一系列探索性的变革,但毕竟课堂总是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考试又是以知识为衡量标准,从而使得我们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始终“情有独钟”,主观地舍弃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核心目标的落实,淡化了过程与方法,改革始终停留在一种“空中楼阁”的状态,学生很难以学习主体的身份真正涉猎进来,课堂中的参与和互动也就成了一种似是而非的“走过场”.

二、语文课堂重构的几个要点

在大规模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和教学的主体,显然已不能固守原有的课程与教学观念,而是要积极回应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挑战,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在课改的大潮中获得新生.“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养”是素质教育要求下语文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那么,我们应如何来重构我们的语文课堂,使之成为每一个学生成长的摇篮呢?笔者认为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课堂教学重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语文课堂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1)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平等、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教师“教”的这一过程,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构建;只注重学生生命这一活的有机体,严重忽略了其生命价值更在于它是一种活力的存在,是一个有尊严的个性存在这一现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从过去只注重教师“教”的这一过程转向注重学生“学”的过程上来,实实在在的放下老师的架子,抛弃教材的绝对权威性,构建起平等、合作、探究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在这种宽松的氛围和没有等级之分的空间里,充分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和学习的时间、空间,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敢于表现自我,真实地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张扬个性.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就会使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搭建起平等的师生对话的平台,并让师生“带着自己的视野,带着一颗向真理敞开的心”进行对话.在这种对话场中,我们才能将“死”的文本知识变成“活”的人生经验进行交流,学生才能把来自他人的或文本的信息吸收内化,同时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在对话中被他人观点二次唤醒.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新的思想,才能在我们的课堂中产生教与学活动主体自由的生成过程.

(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搭建学生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桥梁.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的主观感受建构起来的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在教学中,要切实关注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充分研究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是学生学习本课的铺垫,如何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有效地与课本知识进行搭建(知识的、能力的、情感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古板僵硬的、由单一语言符号堆砌而成的一篇篇课文,转化为具有情感、思维、知识、技能等融为一体的学生所熟悉的活生生的学习内容,学生才能体验到自己所经历过的事件并与文本产生共鸣,产生审美感受,获得学习语文的愉悦享受并受到情感的陶冶,从而把握更深的知识和道理,形成自己的语文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真实地进行因材施教.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出售”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和体验.但由于学生个体所经历的和已有的经验与知识存在着较大差异,其智能强弱的表现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因此他们在学习方式、情感体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需求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构建起教师与学生个人、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小组与学生小组等不同类型的互动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肯定和理解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实施因材施教策略,促成不同文化在不同水平上的交往,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产生强烈的求知和获得成功的愉悦享受,从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

(4)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建构起开放性的语文课堂.“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开放是相对于单一的教材和封闭的课堂而言,是向名著、寓言、名人传记等丰富的课外书籍开放,也是向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多样阅读媒介的开放,同时还是向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美丽大自然的开放.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课内”“课外”的学习资源,树立起“大语文”的教学观,构建起开放的,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帮助学生将“课内”“课外”的学习连成一个有机体,从而让学生不断地积淀起丰厚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