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点赞:10646 浏览:4546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师生的交往也是双方互动的交往.调查表明,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中情感成分比较重.他们对自己喜欢的老师常作出积极的反应,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往往予以消极的反应.由此可见,教师努力保持与学生的良好关系,用期望的目光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和教育的有效实施.

关 键 词:健康教育;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2)07-0165-01

一、学习成绩方面

由于家庭教育基本缺失,山区孩子学业成绩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一是山区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少有人问津.家庭抚养人或监护人有的忙于家里的繁重农活,有的年龄过大、观念陈旧、行动不便,有的偏重于照顾自己的孩子,因此抚养人或监护人很少对孩子在学校中学习情况加以关注和了解.二是当孩子放学回家后,抚养人或监护人很少对其学习加以监督与辅导.特别是隔代教育的老人,由于他们的文化知识较少,很难对孩子在作业中遇到的困难加以正确的解释和有效的帮助,久而久之,会形成恶性循环,孩子对学习无兴趣,越没有兴趣越厌学,最后导致不学习,过一天混一天,甚至于逃学,撒谎没有学习习惯.

二、情感方面

孩子的成长需要注入很多情感,需要父母更多的爱来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可这些山区孩子,却是在父母外出务工、经商,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情况下成长的,孩子得不到基本的心理满足.由于他们常年与父母相隔,在感情上与父母产生了真空;另则抚养人或监护人也常常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他们缺失了最起码的心理交流机会.这种情绪情感障碍的长期积累,容易使他们形成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或表现出任性、暴躁、极端等缺陷性格.这是在缺少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山区普遍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也较差.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尤其对一些女孩来说,性格更加内向.

三、道德行为方面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其实强调了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父母的外出打工使隔辈的爷爷奶奶或监护人对孩子普遍采取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从而导致他们道德情感的缺失.他们只知单向的接受爱,不去施爱,对家长、朋友、邻居、社会冷漠少情,缺乏社会责任感.加之忙于繁重的农活或是年龄较大、精力有限,无暇重视孩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而是放任自流.在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抚养人或监护人毕竟不如孩子的亲生父母更为直接和严格,离校后的监管几成空白.另外在亲子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孩子缺乏必要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道德意志薄弱,有的吸烟酗酒、、迷恋网,甚至走上违法犯罪路.

四、身体发育方面

这里的孩子在灶上吃饭的多,但也有部分孩子没有上灶.我经常见到一些孩子写很多零食当午饭,这样下去的结果可想而知,我们班前不久有一个经常不吃午饭的孩子生病住院了,是急性肠胃炎.父母不在爷爷奶奶给的伙食费就胡花了,温饱是解决了可营养状况失衡.更有高年级学生看别人花钱写零食,嫉妒攀比心里一作怪,自己没钱就采用从家里偷钱或者问低年级学生要钱等方式满足自己.

五、教师方面

在孩子犯了错误后,有的老师方法不当,当着其他人的面前或讽刺,或挖苦,或严厉指责,甚至破口辱骂等,只能造成他们害怕老师,害怕学校.在心理压力下,有的孩子变得焦虑、烦燥、紧张、暴怒、嫉妒、猜疑等,产生逆反心理,自尊心特别强的,就会不肯接受老师提出的任何意见,反正父母不在身边了,老师你对我无可奈何,并学会了应付老师的,欺骗术.常常会因为一点芝麻小事而愤怒,生活失去了色彩,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厌学的情绪与日俱增,给教育带来更大的不利.总之,孩子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我们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正确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防止他们因缺乏父母之爱和管教而误入岐途.

为了使这些孩子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针对以上心理问题的原因,该怎样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满足子女亲情需求,要通过大力宣传使父母改变那种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也是自己辛苦打工价值的体现的错误片面观念,充分重视子女的情感需求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即使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也应留下一位专门负责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以保持亲子关系的存在与完整.当两人都出去时则要改变与子女的沟通和交流方式,最好每个星期至少与子女联系一次,不仅仅谈学习,也要关注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在交流形式上,除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情感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2.细化学校教育

(1)教师要给与更多的关爱.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作为老师要把学生看成朋友,主动接近他们,拿出更多的时间与他们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他们谈话沟通,对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把他们的困难放在心上,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把你当作知心朋友,愿意跟你说心理话、说真话,将心中的苦恼、愤怒、悲伤向你倾诉;平时多创造一些愉快融洽的场合,如和他们一起唱歌、游戏、劳动等,这也是与他们进行联系和沟通的最好时机,真正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我们班逆反儿童罗阳,平时不听老师的话更别说学习交作业了,课堂上我细心观察发现他有好长时间都穿了一双破球鞋,调查了解后得知他家境困难,后来我送给了他两双鞋,平时给予特别的照顾,他现在把我当成朋友不说,还能交上来语文作业呢!

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激励教育,重拾自信.无国不需良民,无校不需良生,无人不需成功,无业不需用心.用催人向上的引导来激励留守儿童,从人性的本质和原动力出发,以治心扶志为本,借助特殊的音乐和环境氛围,用极具感染力和震动力的心声心语,引导他们回想过去,重温往事,反思自己,遥挂父母,感念恩情;忆往日雄心,念今日心态,使他们麻木的心灵觉知痛苦蒙昧的知觉得以唤醒,迷失的自我重新找回,又以情理交融、催人奋进,让他们在落泪之余振作之后仍回味再三,点燃心中的,重树成功的信念,重塑全新的自我.

(3)加强教师自身素养.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身教重于言教.一个成功的教师,应既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应有健全的人格,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如果老师自身教育素养不高,教育方法不当,就会伤害学生,甚至造成了学生的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率.

总之,山区孩子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我们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正确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防止他们因缺乏父母之爱和管教而误入歧途.为山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这些孩子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善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身心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