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查与

点赞:7750 浏览:317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和就业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通过设置网上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查当今大学生就业方式及就业观念情况,探究现今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着重分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以及解决途径正确地引导和指导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缓解社会就业的压力.方法:设置网上已设计好的调查问卷150份以及派发纸质问卷150份并回收,整理后处理数据分析总结.结果:大部分被调查的在校大学生对自己未来就业定位不清晰,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毕业后会先就业.结论:大学生应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锻炼各方面能力,注重社会实践,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

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查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关 键 词:

在校大学生; 就业方式; 就业观念;调查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4012402

0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和就业观念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就业制度由过去的“统包统分”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改革,再到现在建立的“双向选择、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就业模式.作为大三的学生在不久以后即将踏入社会,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择业.选择什么样的具体职业应该量体裁衣.在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然而高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将给学校的就业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正确判断自己有哪些潜能和特长,力求做到对号入座.而如何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为大学生就业铺路,将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1对象和调查方法

1.1对象

随机选取在校各年级大学生共300名作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

1.2.1调查表

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表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1.2.2方法

(1)网上邀请在校大学生做调查问卷.(2)走访大学城高校发放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填写,填写后统一回收问卷.(3)针对调查的不足,我们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

1.3资料分析

人工统计各题选项例数后,将数据录入Excel,并用Excel对数据进行归类与分析.采用方法:将选择题逐项统计,列出各题数量,并算出百分比.问卷中全是空白或未答5题及以上者,为无效问卷.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为100%.(注:回收率和有效率都达100%,原因是在被调查者填写问卷前,我们会向他们简单介绍这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2.2数据和分析

被调查的对象中,一二年级学生占7%,三年级学生占49.l%,四年级学生占30.9%;五年级学生占13%.医学生占65.l%,非医学生占34.9%;从性别看,男生占46%,女生占54%.本次接受调查对象所属专业囊括了医学类、信息与科学技术类、经济与金融类、建筑设计类、管理类、社会科学类等等四十余项专业.因此仍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2.1关于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及对如今严峻就业形势所持的态度

虽然大部分学生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但实际上有清晰规划的属于少数,多数学生对自己职业规划还是非常模糊,经过我们后续访谈调查发现,多数同学反映,平时虽有思考职业规划的问题,但却少有这方面的指导,也无从学习职业规划相关的技巧.

对于就业前景的态度,超过一半的受访者选择了“一般”这一选项,对将来的就业持乐观心态的学生占32.67%,选择“不知道”的学生占6%,感到悲观的学生占4.67%.面对严重的就业形势,很多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看待就业问题.然而也反映出了不少问题,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不知道,甚至是悲观.消极心理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就业形势了解不够清晰,以及对自己专业历年就业情况不够了解.

2.2.2当代大学生毕业后对工作待遇、环境等问题的期待

在回答“毕业后,您能接受的最初工资待遇(月薪)是多少”时,22%的大学生能接受1000-2000元的最初月薪,在目前就业竞争激烈、就业难、就业环境差的背景下,这种观念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然而大部分大学生对于最初薪酬的期望仍是偏高.在物价日益增加和大众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大多数大学生期望自己的最初月薪是2000-3000元甚至是3000元.但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偏低的平均就业率以及激烈的竞争,一些工资待遇较好的公司不是很青睐没多少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

在一份工作对受访者最具吸引力的因素的调查中,有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是个人发展机会,当今大学生追求的是个人发展机会,他们重视个人的提升,并愿意选择能锻炼自己能力的工作.而以往比较热门的工资待遇现在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有了下降的趋势.

在关于就业优先地的调查当中,绝大部分人还是会优先选择国内发达城市,小部分人会优先选择西部发展地区.至于优先考虑出生本地的,可能是由于他们是出生在东部发达城市或沿海经济发达的一、二级城市,在众多发达城市中,会优先考虑出生地而非周围的的发达城市.另外,有不少的调查对象专业是与中医相关的,他们就业优先地是中医行业发达的广东省,而非其他中医并不是很流行的省市.

稳定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工作待遇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志愿影响较大.由调查数据可知由于国企外企以及政府部门的报酬与工作环境相对更有吸引力,多数同学将这些单位当作就业首选,然而必须指明,这些单位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建议多数同学初次就业应该放低期望,选择民营企业等单位作为就业目标或者作为更好发展的一个跳板.2.2.3关于大学生对于就业的看法

从数据上看,考研、读研已成为越来越多学生的选择,但是毕业后继续继续读研对一些经济较困难的家庭来说,他们所承担的高昂学费令人担忧.超过一半的人选择了直接上岗就业,毕业后读研也许并不是大多数人最佳的选择,工作赚钱对于一些身处经济能力一般的家庭的学生来说才是当务之急!此外想过自主创业的在所有调查对象中有18人,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不断加强,但很多学生心想创业而力不足.有10人选择报考公务员.报考公务员尽管竞争激烈,但仍有许多大学毕业生选择报考,原因是比较稳定,有保障,这种想法也大部分是出现在女生身上.现代就业难,许多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就业并不能一次到位,对于此问题,我们54%的调查对象认为会多积累工作经验,38%的调查对象认为要先就业后择业,而仅有8%的调查对象会试着适应目前工作.

2.2.4关于大学生对自身就业能力和素质的看法

在如何看待专业与工作关系的调查中,还是有近83%的人觉得工作还是要跟专业对口的,只是大部分人觉得刚开始工作时必须“不择食”,待有机会了,才去吃“本家饭”;其他的小部分人坚决只吃“本家饭”.剩余的受访者就可能觉得现在有工作已经很好了,没必要跟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由此反映出,大学生择业还是以专业为方向,毕竟对工作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熟悉,而对不熟悉的工作要不少的时间去熟悉与适应,而且犯错的机会也比较大.

而在就业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时,我们当代大学生反思自我时,对于会造成自身竞争力偏低的第一要素的见解各有不同.接近一半的调查对象——44.67%的答卷显示都认为缺少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是其就业时最为欠缺的素质;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欠缺,在本次调查中以22%的比例仅居第二;16.67%的调查对象认为沟通协调能力是他们所最为欠缺的素质;还有10%的调查对象认为主要是承受压力、克服困难能力的欠缺.此外,有个别调查对象认为英语能力的低下是其自身最为欠缺的素质.

当提及到如何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时,大部分大学生都是认为工作经验是就业率的重要保障,多实习,积经验,是就业的不二法门.多数的大学生都认为大学学习对于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有明显帮助,自身能力全面发展是提升竞争力的法宝.经验、能力、态度这三者,均被大学生所越来越重视.

2.3意见和建议汇总

2.3.1给学生的意见与建议

(1)面对如此严峻又充满挑战性的就业形式,我们当提高忧患意识,及早制定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在不影响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的基础上,大胆地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在内的校外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

(3)一旦确定职业生涯规划,我们就应该通过多途径获取相关职业的就业前景信 息并做好分析.

(4)大学生毕业后不能仅仅只有就业意识,因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饱和,现在尤为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创业意识而不能把眼光仅仅限于就业.

2.3.2给家长的意见与建议

(1)家长在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给予一定的指导,但必须尊重学生本人的意见.

(2)家长在指导学生择业时不要强行要求学生选择职业,对于学生自己选择的职业应给予支持.

2.3.3给政府,教育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1)政府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政-企-校联系,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见习,实习机会,让学生们更能学以致用.

(2)政府应多鼓励大学生去西部地区扶持就业的宣传,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区域就业选择.最好取消限制学校毕业生包括高职高专毕业生合理流动的政策规定,鼓励毕业生跨省地市就业.让更多的学生致力于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中.

(3)政府提供必要的就业怎么写作,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制度变迁带来的不适应和不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设立就业信息网络系统等,免费为毕业生快速提供翔实的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掌握择业技巧等.

(4)国家要加快人事制度改革,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成为就业行为的主体,减少中间环节,强化监督,提高制度效率.

2.3.4给学校的意见与建议

(1)学校有关部门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必须加大力度组织各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通过宣传画等手段传播有关该专业的就业方向等信息.学校除应针对大学生各自的特点,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并给予面试技巧等指导培训,以增强其就业的竞争能力.

(2)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进一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高校应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以互利互惠的原则,建立就业基地,既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机会,又增进就业双方的了解,为毕业生充分就业创造条件.

(3)学校应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大力提倡和采取措施如设立专项奖学金,选修一些社会急需的专业课程,将其培养成复合型人才;并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等,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将其培养成应用型人才.

(4)加强就业指导合力,深化就业指导的内容与形式.应通过学校各部门齐心协力,及对专业课教学的渗透等方法共同形成合力,开发就业指导的隐性课程,强化具体操作过程的有效度,提高指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