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思想其对构建现代企业的

点赞:5063 浏览:1634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企业对经济和社会广泛且深层的影响使企业无法回避的存在.它对经济的导向、经济行为的支配作用是非常显著和突出的.企业优势将会形成企业持续发展的终极优势.福利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马克思经济学以及生态经济学中的思想均说明了企业对企业的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为企业的构建提供了启示.

经济学思想其对构建现代企业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企业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关 键 词:经济学;思想;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972(2012)03-0018-06

一、引言

从20世纪60、70年始,许多学者都在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企业.管理学家则从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和当代管理理论中,归纳和引申出文化管理、人本管理、价值管理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并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融入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生态管理、企业营销管理等理论中,以此求得企业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而哲学家、社会学家、学家则从德性论以及正义论的角度来评价企业的道德行为,并为企业的道德决策提供价值观乃至方法论的指导.中国的学者和研究者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进行挖掘,也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事实上,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企业问题,可以为企业的研究提供可供借鉴的方法和视角.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和对象看,经济学是研究资源有效配置的理论,主要是在技术和资源约束下对经济主体的利润极大化进行效率分析.而经济学的发展表明,仅对资源要素等硬的方面的研究和关注是不够的,还应该将企业、企业社会责任等这些影响企业乃至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软因素纳入研究范围.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1987)将经济学和学结合起来研究,对经济学脱离的研究现象进行了批判,并在他的著作《学与经济学》中明确指出了经济学与学同源的思想,进而揭示了现代经济学内容丰富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学与学的结合.现在,经济学也越来越趋向于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包括人与人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和人的行为对自然的影响以及“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冲突与一致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无不涉及道德问题.其实我们也可以从福利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经济学理论中,归纳出丰富的思想,从而,深刻揭示影响企业决策和行为的非经济因素,即道德的重要性.这样既使得经济学的研究更加丰富、全经济学思想及其对构建现代企业的启示面而又有意义.同时,通过经济学的研究,又让企业的研究带来理论上的支撑和更具实践的价值,为当代企业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经济学中的思想

西方经济学学派中的福利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对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经济有丰富和完备的论述,蕴涵着丰富的思想.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蕴涵丰富的思想.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rthurCecilPigou)在20世纪20年代,综合了经济学和学,将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融为一体,创立了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一开始建立就是以英国哲学大师边沁(J.Bentham)和约翰·穆勒(JohnStuartMill)等人的功利主义哲学为基础,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都是为了让自己尽可能获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指数.幸福指数可以衡量和计算,则可以作为对幸福指数的衡量.每个人的行为其实都有满足和增进自己福利的和目的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些目的和的达成,就获得了个人的幸福或效用.效用就是19世纪以边沁为代表的英国哲学家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概念,边沁所提到的效用就是福利,是指人们消费时所产生的快乐和幸福的心理满足感.可以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一概念的内涵,从个人的价值目标来看,效用是指个人获得的幸福和快乐;从社会的价值目标看,它是最大多数社会成员尽可能获得的“最大幸福”.同时边沁将道德放在个人效用的总和之上来衡量,认为只有使社会中个人效用之和最大的准则和行为才是道德的,并形成了功利主义原则.功利主义认为,与行为相关的感性快乐与痛苦是学思考的基本出发点.旧福利经济学家庇古和霍布森(JohnAtkinsonHobson)等人将边沁的功利主义原理运用到古典经济学中,由于采用了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和以边际效用基数论为基础,使得边沁哲学原理中难以衡量的“最大幸福”概念则可用福利和效用来进行定义,并把自由、效率和公平分配作为三大社会目标,以此来评价和衡量社会经济体系的运行.庇古认为,如果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而国民收入分配越是平等,社会福利也就越大.由此总结出两个福利经济理论:一是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理论,即对于边际社会收益小于边际私人收益的单位,政府应通过税收政策加以限制,即征收庇古税.而对边际社会收入大于边际私人收益的单位,政府则应该通过补贴政策加以鼓励,以求社会福利最大化.二是收入分配最优理论,即当穷人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等于富人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时,社会福利总量便会达到最大.而以帕累托(vilfredoPareto)理论为代表的新福利经济学,继承和吸收了庇古和霍布森等人的旧福利经济学思想和分析方法,以边际效用序数论为基础,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来研究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收入分配.帕累托认为,如果一种经济改变至少可以使一个人的情况变得更好,但不会使他人利益情况变得更坏时,社会福利就会得到改善.这种改变是可取的,这被称为帕累托法则.而衡量社会福利改善与否的标准被称为帕累托标准.帕累托标准作为福利经济学进行价值评价的标准,既是社会福利改善和改进的标准,又是福利经济学引入功利主义理念的结果,也是福利经济学成为规范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效率和公平问题贯穿福利经济学的始终,福利经济学上的“效率”是帕累托效率,是社会和谐的最佳境界.

新制度经济学就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进行了全面考察和实证分析,得出了“制度”是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的结论.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人的行为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并且信息是完全的.而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则主张经济学应该研究现实中的人,应该从现实的组织体制出发,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新制度经济学派从而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人的行为是有限理性的,人都具有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且信息不完全.比如威廉姆森(Williamson)就认为,人的行为特征存在着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倾向.市场上的产品或怎么写作存在质量差异和差异,消费者和厂商在寻找方面必然存在选择成本.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资金约束下,有限理性的消费者和厂商所掌握的信息必然不完全,交易双方之间则会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由于人总要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同时认知能力又有限.因此,只要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利益的不一致,交易过程中就会有机会主义行为和逆向选择的可能,企业失信和欺诈等违反道德的行为就具备了存在的条件.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思认为,制度是一种社会博弈规则,是人们所创造的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往的行为的框架.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把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制度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即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正式约束是人们有意识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则.正式约束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各种契约以及由这些系列规则构成的等级结构.从宪法、法律到特殊的细则,甚至到个别契约,均是正式约束,共同约束着个人和企业的行为.而非正式约束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是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持久生命力.它是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主要包括风俗习惯、价值信念、道德观念、规范、意识形态等因素.度构成的第三个部分是实施机制.离开了实施机制,任何制度尤其是正式规则就形同虚设.可以看出,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概念里蕴涵深刻的思想.除了上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经济学思想外,还有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生态经济学理论.而马克思经济学理论和新近发展起来的生态经济学对它有深刻的认识.还在生态环境问题尚未充分显现,人们普遍对生态环境问题缺乏清醒认识的时代,马克思很早就注意到人类生产活动给生态自然带来的不良影响,极其敏锐地观察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索取与被索取的关系.马克思反对费尔巴哈将自然界看成是脱离人的纯粹自然的观点,在坚持自然的先在性与客观性的前提下,马克思用实践观和发展观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提出了“人化自然”观.马克思强调,形成与发展人和自然界关系的过程,不仅是人的自然化过程,同样也是自然的人化过程.人的自然化过程则是人适应自然的过程,也是人在利用和改造自然过程中的自身进化过程;而人是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同时具有能动性.自然的人化过程就是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实践利用和改造自然并使之适合和造福于人的过程.马克思在人与生态自然关系的问题上,有独特的经济学与哲学思考和精辟的论述.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有很多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蕴涵着深刻的生态思想.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均有详细论述资本主义生产和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篇章.马克思提出,“人直接是自然的存在物,而自然界却是人的无机身体.作为自然的、有形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人和动植物一样,是自然界受限制的和受制约的存在物.”明确了人与自然是完整的统一,说明了人起源于自然界,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成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因而人类的活动不但要遵循自然规律,而且受自然规律的制约.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索取与被索取的关系.20世纪60、70年代产生的生态经济学,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经济学学科.人类社会从20世纪60年始,为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经济问题,出现了近30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运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以及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人类干预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在逐渐增强.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其严重程度是人们始料未及和触目惊心的.生态经济学还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合系统及其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从而揭示生态经济发展和运动的规律,以寻求人类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发展相互适应、保持平衡的对策和途径.

三、经济学思想对构建企业的启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财产权、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必然要与外部和内部发生各种利益关系,这些利益关系中包涵着各种关系.企业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处理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内部员工、企业与顾客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因此,当代企业问题主要包括企业生态问题、企业人力资源问题以及企业营销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严重危害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福利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马克思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经济学理论中的思想,可以从新的视角为企业的构建提供思想基础.妥善处理好企业与内部员工、企业与社会、企业与生态环境等利益相关者关系,将有利于解决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企业营销问题和企业生态问题.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主要是指企业雇员的权利问题.企业员工的权利可分为法定权利和道德权利.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既有法定权利问题,也有道德权利问题.目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公平问题和安全问题.公平问题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根本的问题.公平问题主要有歧视、用人不公和分配不公等问题,这些问题涵盖在企业的招聘选拔、薪酬设计、劳资关系中.而企业的安全问题是指企业员工工作场所安全问题.主要有工作安全、工作压力等.企业的道德营销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营销的可控因素中——即产品、、渠道、促销各个环节中.企业营销活动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一些企业不惜采用违背法律和道德的手段去扩大产品销售,以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福利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中的思想,为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和企业营销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福利经济学不仅把功利主义作为学的基础,而且将道义主义融入自己的体系当中.而道义主义是一种有着丰富理论内涵的学理论,把义务和责任看成是其理论的核心概念.道义主义的理论的显著特点,就是不诉诸行为后果,而诉诸一定的行为规则,如原则、规范等此类道德标准.道义主义认为,一个行为的正确与错误,并不是这个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来决定的.而是这个行为的动机、行为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即这个行为的动机是否是善的,行为本身是否体现了一定的道德准则,一个行为的后果的善并不能完全说明一个行为具有正当性.同时,道义主义的学把道德理性看作是道德行为的内在本质,强调道德理性的基础性地位.因此,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下的微观主体企业,如果以损害别人利益来增进利益,这都不符合道义主义原则的,是不讲道德的,容易造成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和营销问题.而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一种制度安排,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企业对社会的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如果将这两方面的企业社会责任放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那么很显然,企业对社会的法律义务是一种正式制度安排,企业对社会的道德义务则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这两种制度安排,共同构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完整内容.企业社会责任实际就是企业行为的各种制度性安排,从而为企业的构建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提供了理论支撑.实际上在诺思的研究中,也肯定了道德等意识形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一个社会健全的道德准则是使社会稳定、经济制度富有活力的粘合剂,社会强有力的道德和法则是使经济体制可行的社会稳定的要素.他还将这种意识形态作为社会对制度和理性的投资来解释.㈣因而,企业仅仅重视内外部的各种正式约束难以实现持续发展,同样也要注重和道德的非正式约束力量的影响,大力维护企业的义务责任感和道德良心.而企业的责任感和道德良心可以避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和营销问题的产生.另外,企业的生态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严重污染和资源日趋枯竭.大气污染是环境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虽有自然因素,但主要是人为的因素,特别是企业的发展,在生产过程中所释放的各种废弃物所造成的.除了大气污染,水污染也是环境污染重要方面.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资源危机是指矿物、土地、淡水、森林、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因人口不断增长和企业不断发展导致的逐渐显现出相对紧缺的趋势.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尤其非再生自然资源日趋短缺和耗竭.特别是自20世纪以来,人口的急剧膨胀和企业的迅速发展而导致的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给资源带来了极大地浪费和破坏.马克思从“自然一人一社会”的整体系统思想出发,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强调人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认为人与自然关系形成与发展,不仅是人的自然化过程,也是自然的人化过程;既肯定人在改造自然中的积极和能动的作用,同时又肯定人是自然的“存在物”,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主动承担保护生态自然的责任;在人同自然的“物质交换”时,自觉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存共荣.而从生态经济学的要求来看,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问题,企业必须承担企业生态责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可能同生态环境割裂开来,生产经营必须考虑自然资源消耗情况,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马克思生态思想和生态经济学可以为企业生态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微观经济实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仅会形成其独特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经营哲学、文化传统,还会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道德规范,以此获得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世界各国都在关心企业的和社会责任,企业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研究的起因是企业社会责任观念的兴起,企业不仅负有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还要承担道德责任.企业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而形成的一种深刻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企业比纯粹的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乃至法律手段的影响更广泛、更深刻和更持久.企业如果仅仅以纯经济的眼光来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很难让企业取得理想的发展目标.管理学家霍金斯认为,现代社会是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管理早已超越了企业的范围而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现代管理不应仅局限于传统的组织技术方面,而应注意反映现代人性的人文价值的研究.因而,在企业的管理中,必须体现某种道德观念和道德原则,这不仅表明企业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且也证明它有着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管理效能.从上面的分析可知,我们梳理福利经济学等经济学中的思想,对构建企业,培养企业先进的价值观,以先进的价值观塑造优秀的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良好的企业管理模式有利于解决管理活动中的道德冲突和矛盾,消除诸如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生态环境治理以及投资者、债权人、消费者和员工等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保护等问题引发的冲突和矛盾对企业持续发展的制约.法国的FrancoiseQuaireLanoizelee在《企业社会责任和竞争协调一致吗?》一文中认为,打算制定企业持续发展目标的企业必然会面临市场竞争带来的生存风险和企业社会责任的两难问题.其实,企业进行管理,构建正确的企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可以让企业避免市场竞争带来的风险和压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竞争优势和价值.因此,经济学中的思想分析不仅可以为当今企业构建企业提供启示,也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四、结语

市场经济对的回归和诉求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规律的体现.从以上经济学中的经济思想以及生态思想的分析,我们得出了较完整的结论,并让我们对企业的重要性有更清晰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深刻认识到企业的构建对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当今企业在充满竞争、文化多元、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企业必须在短时间内转变经营理念,尽快完成管理变革,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培植竞争优势.应该说行之有效的企业的构建将是提升企业竞争终极优势的关键所在.显而易见,企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会有广泛且深远的影响,企业作为体现在经济活动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精神风貌、理想追求、行为习惯,它对经济发展的导向、经济行为的支配作用将是非常显著和突出的.所以,企业为了生存之需必须重视,而谋求长远发展的企业更要以管理来提高企业水平,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