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教学之我见

点赞:8015 浏览:3181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等专业课程中居于基础与核心地位,是后续专业课程如财政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计量经济学等的基础.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后续课程甚至整个专业课程学习的效果.因此,同学们对这门课程都非常重视.教师在一开始就应紧紧抓住同学们的好奇心,吸引他们进入经济学的殿堂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并为后续课程以及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关 键 词:西方经济学;启发式;教法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9-0124-02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实永远是鲜活的例子,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西方经济学》在教学中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按照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要求,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微积分》学习之后,《微观经济学》通常被安排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宏观经济学》通常被安排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前者是从微观视角,即从消费者、生产者的视角观察经济世界,而后者则是从宏观视角即从一个国家整体的视角观察经济世界.无论前者和后者,对于同学们来讲,都是比较抽象的,好像距离现实世界很远,而且整本书都充斥着图形,到处都是图形分析,因此,看起来比那些没有很多图形,内容相对容易理解,容易记忆的学科来讲,这门课似乎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首先要克服同学们的畏惧情绪,在课堂上,用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事例引起他们的兴趣,因为现实永远是鲜活的例子,让他们觉得经济学并非空洞的理论,而是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经济学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事例的抽象、概括和总结.例如,在微观经济分析中,需求和供给的例子.需求就是在一定时期中,消费者在任一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写的产品的数量.我们哪个人没有需求呢?同学们的衣食住行哪一样能离得开需求呢?我们吃饭要吃米饭、面条,各种蔬菜、水果、肉类,无不是产生了需求才有了购写的行动;供给就是生产者在一定时期中,在任一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生产的产品数量,生产者生产各种各样的产品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为,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生产者的产品就不能转化为商品,就卖不出去,也就不能实现其价值.同样,在宏观视角中,经济学也同样在我们身边.比如,某一时期的水平是否发生了变动,同学们比较关注的国家大事如GDP、总需求、社会当年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银行为什么不断地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的利率等等,很多都与经济学息息相关.这样,通过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经济事例的介绍,同学们就会逐渐消除对这门课的畏惧情绪,并由此产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奠定这门课程学习的思想基础.二、学会看图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要学会看图,几乎每个重要问题的理解都是通过图形进行分析,这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图形,这里我们用图形建立起《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一般地,很多同学会觉得《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似乎有着一条鸿沟,好像二者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因此,好像二者是两张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一个方法,通过供求曲线图将二者联系起来.可以说《微观经济学》整本教材就是在说明一个图形,即供求决定图(如下图),也就是经济中供给(S)、需求(D)是如何决定的、供求(S&D)又如何决定了市场均衡(P0)与均衡数量(Q0);产品市场是如此,要素市场也是如此;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福利经济学和市场失灵的分析.而《宏观经济学》其实也是在说明一个图形,即总供求曲线图(见下图),然而,由于研究对象的变化,即由微观的个体变为宏观的整体,所以这里的供给是指总供给(AS),需求是指总需求(AD),《宏观经济学》同样要说明的问题是总供给、总需求是如何决定的,总供求(AS&AD)又如何决定了市场一般均衡水平(P0)与均衡数量(Q0).但同时要讲清楚,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的总需求,因此,不再仅仅是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而且包括了企业的投资需求,政府的政府购写需求,国外的净出口需求;总供给则相对较为简单,虽然是整个经济的总供给,但仍可以看作是由企业来进行这种供给.尽管《宏观经济学》中关于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内容更为复杂,但其显然是具有这种图形分析上的相似性的.因此,通过这种比较分析,同学们就不会觉得《宏观经济学》那么难以理解,从而在思想上建立起来微观和宏观相互联系的桥梁.三、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不断增长的过程,是知识不断巩固、深化的过程克服了畏惧情绪,建立了对经济学学习的兴趣,就会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使他们更加重视这门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显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无论他们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这都是他们认真思考的结果,因此,老师必须认真对待.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可能看起来很幼稚,此时一定不能轻视,要引导学生对基本概念透彻地理解,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对经济原理从而对经济现实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例如,对于“需求”这个概念的理解,必须强调这个概念中的每一个词都是必不可少的,尽管你可以改变这个概念中词汇的表述顺序,但绝不能漏掉一个词.“需求”这个概念的表述是:在一定时期中,消费者在任一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写的产品的数量.需求的主体是消费者,首先,前提条件是:一定时期、任一水平.需求是某一个时期的需求,时间变化了,即使其他都不变,需求也会发生变化,比如20世纪80年代的需求和当前的需求,显然是不可能相同的;“任一水平”是指,需求不是某一个水平下的需求量,而是在所有可能的水平下的需求量,因此,在图形上,需求不是表现为一个点,而是表现为一条线.如果是某一个水平下的需求量,则不能称为“需求”,而是称为“需求量”.其次,“愿意而且能够”是指消费者愿意写这种产品,而且有着经济实力去购写,如果不喜欢,不愿意购写则不能构成对这种产品的需求,同样,喜欢且愿意但是没有经济能力购写也不能构成对这种产品的需求.同时,强调概念和理论之间的联系以及理论与理论之间的联系.让同学们清楚,概念是理论的基础,对理论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对概念的正确理解上,这一点对于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相同的;理论可以更进一步加深对于概念的理解.四、学以致用是最重要的学习目标现实中,同学们最担心的就是学无所用,因为这样的结果就是学习时可能记住了,一下课或者考试结束,就“全部还给老师”.我们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把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用到生活中,加强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的理解,并通过这种理解,反过来再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这就是活学活用.举例来说,在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理论,就是我们经常在报刊杂志中听到、看到的所谓“消费”和“三驾马车”.通过理论的不断应用,才能使得理论能够被记得牢,用得恰当.五、参与式教学相对于“灌输式”教学而言,参与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强调在教学活动给予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充分发挥其主体意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我们通常围绕某种比较容易理解的理论,让同学们提前准备,通过各种媒体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理清所讲内容的逻辑关系,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走上讲台,做一次“老师”,讲给老师和同学们.然后,由同学们对其讲解进行评论,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由老师做最后的总结和评价.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思维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种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六、不断地自我总结我们在第一堂课上会给同学们关于这门学科的一个分析框架;在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地往这个框架里添砖加瓦,在每一章节开始要说明要学什么,这一章节的内容和前面、后面的内容有什么联系,这一章节结束后做一个小结,再次强调与前后内容的联系;学期结束,这项基本工作也就接近尾声,最后一堂课,我会做一个关于这门课小结,让同学们回忆在我们这门课的每一部分,学习了什么,现在,我们再回头看看这些内容是如何串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这样,从总体上,对这门课的内容和特点加深了认识,同时,也为后续课程建立了良好的基础.七、教学相长实际上,教学,就是教与学的结合,这里的教学不仅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通过老师的“教”使得同学们“学”会本门课程,而且是老师的“教与学”.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老师在“教”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对同一个问题有新的领悟,有更深的理解,可能会开发出更好的教学方法,使得同学们更容易理解;同时,通过同学们的提问,可以发现,他们容易在哪些方面、哪些地方出现问题,从而,能够针对出现的问题具体解决,这也是一个“学”的过程,可以说,也是同学们对老师“教”的过程.因此,绝不可以轻视学生,而应该充分地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思想,让他们有充分的发言权,要让这个提问的过程同时也变成老师“学”的过程.有时,有些同学提出的问题也会难以回答,这就要抱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态度,认真思考,如果不能及时给出令其满意的答案,不妨先搁置一下,回头向同事、老教师等请教,得到正确答案后再来回答学生,永远要“活到老学到老”.总之,只有根据《西方经济学》学科地位和特点,遵循教学目标,灵活掌握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牢固树立教学相长的思想,真正融入学生中去,了解其所思所想,才能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达到《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帮助同学们树立认识经济世界的正确方法,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责任编辑:金永红]

《西方经济学》教学之我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学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5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