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点赞:25390 浏览:11826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由于各大高校的扩招政策,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现在的教育面临着大学生供大于求的局面,但是具有高学历的应用型人才,相对紧缺,也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一大趋势.作为工商管理的本科院校,更应该转变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经济体制的发展需求.文章分析了现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原因,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和方法.关 键 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当前的社会现状是,虽然社会上需要大量的工商管理人才,但是每年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却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即便是找到了和专业对口的工作,却不能处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产生这个现状的原因,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现在市场的变化、需求,所以,改变这个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就变得必要.一、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我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为: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法,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生产运作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人才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在社会实践中应重点进行社会调查和专业实习.课程设置呈阶段渐进式,由通识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四部分组成.通识基础课程,要求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每个专业的大学生都必须掌握,通识基础课程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体育,计算机,还有“两课”.这些课程占总学时的40%左右,一般在1-2年内修完.专业基础课程占专业学时的28%,包括大学本科阶段专业的基本知识、技能、素质,是专业课程的基础,学习阶段安排在通识基础课程后面,大学阶段的第2-3年内.专业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专业必修课指工商管理专业特有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占该专业总学习的8%,学习时间安排在大学阶段的第3-4年.其课程设置有:工商企业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专业选修课占专业总学时的6%,这类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大的自主性,可以根据自己本身的条件和爱好,进行选择,用以增加自己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拓展专业知识领域,提升专业技能和素养,培养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课程设置包括:行政管理、创业管理、专业英语、国际经融、证券投资等.实践教学环节贯穿整个大学四年,占总学时的16%,集中安排在大学的第3-4年.教学实践环节顾名思义就是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是课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相验证的过程,体现着教学实践.这类课程包括:入学教育和军训、工商管理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课外创新实践等.现在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缺乏特色和创新.尽管有些高校,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课程的调整,但是,没有从根本上做出改革和突破.这种单一的培养模式,直接导致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毕业生上下够不着的局面,即在专业技能和业务管理能力上和高职和高专以及研究型本科大学生的学生,分别不占优势.二、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现存问题分析(一)缺乏对培养目标的分析各个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大致相同,都没有自己的特色,如很多的二本商科院校就把培养目标定成了培养“高级专业人才”,这就说明,这些院校没有立足于本院校的专业实际,进行培养目标的确立.这些都要求工商管理专业院校创新思路,调整课程结构,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二)课程体系设置存在不合理现象1.课程设置特色一般化.就目前的课程设置我们可以看出,课程多而杂,专业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课程缺乏.课程繁多使得学生不能深入理解和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同样,也不能达到熟练的应用.2.课程设置柔性不足.纵观我国的高等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普遍陈旧老化,和市场严重脱节,但是对课程的硬性规定使得课程调整的空间不足,课程内容设置相对于市场需求滞后.3.课程结构缺乏完善性.课程设置没有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盲目地追逐名牌院校,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产生厌学情绪.另外,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比例设置不合理,使得学生特长难以发挥.4.教学内容和实践严重脱节.工商管理专业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是由于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交叉重复现象严重,理论教学大于实践操作,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相对不足,就业相对困难.(三)教学方法、手段陈旧、落后虽然,各个院校都表面上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技术,但是,只是简单地代替了黑板,不能很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每个院校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由于种种原因,效果不明显.教师缺乏工商管理的实际工作经验,组织大型科研项目的能力相对不足,不能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学生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三、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分析(一)对人才培养目标应科学定位通过对不同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准确、科学地对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其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扎实的综合性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特定职业所具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初步具有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中层管理者的沟通能力和操作层的执行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二)课程体系应该重新建构上述培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现有课程体系的改革.我们可以采用“学科、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模块”的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相对减少理论性教学所占比例.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具体包括:学科基础平台课程设置,如管理学、经济学、统计财会学等;专业基础平台课程设置,如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模块课程设置,以市场需要为出发点,来确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如开设企业管理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等;加大工商管理专业兴趣模块构建,重点培养学生某项管理能力,课程设置突出兴趣模块,减少专业的枯燥教化感.注意学科之间的冲突问题,对于工商管理二级学科,可考虑设置“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模块,以适应市场这类专业人才少、需求大的特点.选修课比重增加是兴趣模块得以实现的手段.(三)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应适合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在进行教学内容改革上既要保证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又要精简理论知识,加大技能教学力度,即整体构建课程的理论框架,再进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技能训练,反过来再用案例强化技能.(四)加强教学方式、方法有效性研究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应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以实际效果为根本,从课程实际出发,立足学生需求,多采用问题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使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搭建学生和企业实践的桥梁,让学生走入企业内部,参与企业的管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举办企业家讲座和主题研讨会,聘请具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人士,担任教授等,努力缩小学校和市场现实之间的差距.(五)强调教学实践实践活动方式要灵活多样;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加大模拟实验室建设力度;发展企业和学校的密切往来;鼓励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项目咨询研究.这些教学活动实践的开展,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这样,才能在新的培养目标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使得所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需要,才能使学生的人生价值得到很好地体现.参考文献1.刘永,赵洪明,柳红星.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2(4).2.张昭琼.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科技资讯,2011(21).3.兰天宇,冯贺平.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大家,2012(10).(作者单位:山西大同同煤集团二医院)

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工商管理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