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点赞:29341 浏览:13266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提要]以金融危机为背景,探讨金融危机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并对金融危机下该专业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关 键 词:金融危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竞争力

项目基金: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金融危机条件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09B008);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湖北省地方高校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创新及保障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11B071);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2011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课题编号:201102y)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金融危机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9月29日

一、金融危机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在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的过程中,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外贸相关企业,而这些企业又是国贸专业毕业生的用工大户.后金融危机时期,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均没有完全恢复,这势必会影响国贸及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就业.

1、国家宏观层面的挑战.首先,世界经济低迷导致国外需求减弱,使得我国出口受困,对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带来冲击.受金融危机影响,与中国贸易量较大的欧美、日韩市场需求减弱,严重阻碍了我国商品的出口,从而使本领域的用工需求受到影响;其次,受政府支出“挤出效应”的影响,私人投资增长缓慢,用工需求不旺.受金融危机影响,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私人投资增长缓慢、出口量日益减少等方面.为了突破金融危机困扰,政府不得不打开政府支出的阀门,最大限度地增加政府投资,如4万亿元计划.政府投资的增加在短期内无疑会促进经济增长,但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长期靠政府支出拉动经济的策略会导致货币需求增长,从而导致利率上涨,最终产生挤出效应,挤压私人投资.然而,私人投资与就业需求正相关,也就是说私人投资的增长会促进就业,私人投资减少会抑制就业.当前,政府投资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的冲击日益明显.

2、用人单位层面的影响.首先,工资上涨压力削弱了企业的用人需求.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面临着来自通货膨胀、原材料上涨的压力,工人的生活成本与日俱增,从而导致工资上涨的呼声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国家为刺激内需,也不得不在工资上调方面给企业施加压力.但在市场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企业在用人方面越发显得谨慎;其次,人才“高消费现象”依然存在.与用人单位日益谨慎的需求意愿相比,大学生的供给量却日益增加,在供给严重大于需求的情况下,作为供给方的毕业生处于弱势地位,从而滋生了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现象”,主要表现在学历门槛越来越高、对工作经验的要求越来越高两个方面.人才高消费使应届大学毕业生处于不利地位;最后,日益规范的雇佣关系,增加了用人单位在新聘员工时的考量.相关就业保障政策的出台,比如《劳动合同法》在进一步理顺我国雇佣关系、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会导致用人单位在雇佣员工的问题上慎之又慎,这样的情况同样会在外贸企业出现.


(二)金融危机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机遇.金融危机在给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机遇.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看,国家在稳定和完善出口政策、支持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保持外贸稳定增长方面的决心并未动摇,从而给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带来机遇.

1、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高度重视.“奥肯定理”表明,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正相关,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就必须提高就业率.金融危机以来,国家为了实现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等目标,就需要在就业问题上做足文章.大学生作为国家最优质的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不容小视.为此,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同时还鼓励大学生下基层、自主创业等.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国家战略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势必要有一些企业、一些从业人员在竞争中被淘汰.产业结构调整后,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要得到相应提高,大学毕业生学习力强、可塑性好等优点就会凸显出来.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又比较高,外贸企业数量众多,在新兴产品出口和新兴市场建立方面,国贸专业毕业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3、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联动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有利于外贸业务的恢复.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不利影响的消除,离不开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中国作为“金砖五国”的重要一员,在世界经济复苏中的作用不容小视,其他国家都希望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以摆脱金融危机,从而使得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量有所增加.

4、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就业心态的转变.通过危机的洗礼,使得大部分毕业生心态更加成熟,求职行为更加理性.加上我国经济基本面较好,外贸企业和出口加工型企业有望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走出困境,从而为国贸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带来曙光.

二、金融危机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实证分析

(一)面向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分析.在针对用人单位的问卷中,共设计了10个单选题、4个多选题和2个开放式问答题,内容涵盖企业的用人要求、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等多方面.调研对象选取了商业领域和制造业领域的17家企业,基本涵盖了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领域.

1、从招聘方式上看.76.5%的企业采用人才市场招聘的方式,他们认为这种方式比较经济有效,因为通过激烈的选拔,企业总能找到满足他们需要的员工,而这一过程花费的人力、物力相对较少.对于用工数量较少的企业,多选择采用网络招聘、熟人推荐等方式.2、从学历要求上看.就普通外贸业务员而言,在17家调研企业中,71%的企业认为本科生即可满足岗位需求,24%的企业要求大专文凭,5%的企业要求研究生文凭.在他们眼里,本科生较大专生有更好的理论水平与业务素质,而使用研究生则成本太高,因而对普通岗位来说,本科生的性价比最高.

3、在外语要求方面.所有企业对外贸岗位的最低要求都要能够达到英语四级水平以上,有的单位甚至要求英语六级或专业八级水平.此外,企业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英语读写能力,还必须有良好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部分企业还希望招聘的员工掌握其他小语种以满足日后工作所需.

4、在工作经验要求上.17家企业中仅有2家选择的是应届毕业生,70.6%的企业要求招聘的员工具有1~2年的工作经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企业眼中通常被视为“本本族”,在校期间以理论学习为主,并未真正接触实际外贸业务,正式上岗后上手较慢,一般需要1~2年的适应期.调研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企业对现今国贸专业毕业生的看法是:毕业生仅有书面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企业不肯录用应届毕业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5、在对基本素质的要求上.91%的企业看重业务能力水平,并要求毕业生具备外贸商品知识与技能.在国际商务从业资格证书中,企业比较看重报关员和单证员证书.此外,职业道德、忠诚度和责任心,是企业普遍看重的,他们认为职业道德、忠诚度和责任心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有83%的企业要求招聘的国贸学生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因为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是考验员工能否坚持下去的关键因素.

(二)面向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在面向毕业生的问卷中,共设计了10个单选题、4个多选题和2个开放式问答题,内容涵盖工资水平、人才培养建议和就业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发放问卷32份,有效问卷26份,调查对象的从业范围分布于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等类型,其中以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为主.

1、薪资水平.薪金待遇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从业意愿,调研样本中,薪金待遇在2,000~3,000元之间的占据样本总数42.3%,3,000~5,000元之间的占34.6%.通过对问卷的局部分析,发现薪金在2,000~3,000元之间的主要是毕业一年左右的学生,而在3,000~5,000元和5,000元以上的,工作年限至少都在两年以上.由此可见,国贸专业毕业生起薪基本在2,000~3,000元之间,而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工资在5,000以上的大有人在.

2、工作满意度及就业前景认识方面.26位被访对象中,对目前工作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分别为11人和9人,占样本总数的76.9%.对于这个疑问,在实地走访和采访中了解到:部分是由于所从事行业与自身专业不对口,还有部分是对企业的性质有些介怀.被访对象中,在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从业的较多,相对于国企而言,这些企业竞争激烈、工作强度大,而福利却偏低.对于就业前景的认识上,随着金融危机的慢慢消退,50%的毕业生对国贸专业未来的就业前景非常乐观.

3、基本素养方面.在26名调查对象中,69.2%的人认为做人态度很重要,有65.4%的人强调沟通能力和业务技能.由此可见,在毕业生眼里,做人态度、业务技能和沟通能力是企业对学生素质最看重的三个方面.就基本素养获得而言,88.5%的毕业生认为应该增加实践操作课程,73%的毕业生认为应创新专业知识考察模式,75.5%的毕业生建议增加财务管理、会计、税务、营销等方面知识同贸易业务相结合的综合训练.

三、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高校和用人单位三方联合,畅通就业信息交流渠道.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用人单位应联合起来,加强就业信息、用工需求信息的收集与交流,最大限度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方便.重视与重点省市人事、行业协会、工商联等部门以及企业的联络,同时通过动员校友、老师、学生家长、就业指导中心成员等多方力量,搜集就业信息,经筛选整理后通过群、电子邮件、校园网、手机短信等各种方式提供给毕业生,增加其就业机会.

(二)强化校内培养环节

1、树立基于行业背景的人才培养理念.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首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应积极响应学校按“汽车产业链”构建学科专业的整体规划要求,紧跟国际汽车贸易发展步伐,致力于培养能在汽车及零部件进出口企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以及其他涉外经济贸易部门等从事进出口贸易业务的跟单、报关、报检、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物流、国际结算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其次,通过对外贸主管部门、外贸企业及外贸从业人员的调研,开展外贸业务岗位的资质分析及职业能力分析,了解本专业人才需求动态,形成了符合时代要求的,在理论素养、实操技能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国际汽车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最后,顺应国际汽车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精选专业课程教材,编写围绕“汽车产业链”的《国际汽车贸易》、《汽车金融》、《汽车营销》、《汽车零部件贸易实操》等一系列特色教材.

2、构建基于“国际商务六大员”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结合国际商务“六大员”考试要求,确定《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商务单证理论与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外贸软件综合应用》等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修订课程大纲,完善课程教案和习题集,并将部分应用性较强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为经济管理相关专业共选课程.同时,围绕主攻方向构建国际商务“六大员”岗位能力课程模块.以“质量工程”为主线,推进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以教学质量为保障,创新教学思路,开展教学教法改革.

3、加强专业教育,突出专业优势、英语优势以及行业优势,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激发学习兴趣.探讨《专业导师制度》、《学生传帮带制度》建设,建立针对各个年级的、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专业教育模式,形成学生爱学习、会学习的氛围.坚持英语和计算机四年不断线,强化英语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积极探索“双语教学”改革,注重WORD、EXCEL、POWERPOINT等基本办公软件应用能力的提升.

4、构建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探讨校外培养环节新模式.以就业竞争力提升为导向,构建模拟实训、全真业务实践、企业贸易实战三个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外贸操作能力,实现学校与企业就业零对接.邀请企业专家进行企业文化讲座,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使学生充分了解现代企业员工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

5、参照企业用人标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引导,使本专业毕业生做到会做、会写、会说.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引导学生提高自身技能.一是要求学生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尤其要学好《国际贸易实务》等专业核心课程;二是加强基础英语、英语口语及外贸英语函电等英语类课程的训练,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参加剑桥商务英语资格考试(BEC);三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确定好毕业后的大概目标和方向,结合就业意向报考各种执业资格证书;四是密切关注国内外贸易动态及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状况,熟悉UCP600等国际贸易一些重要惯例;五是合理用好大四的时间,大四上半年要做的事情太多,比如制作简历、收集求职信息、考证考研考公务员规划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自我主见和目标很重要;六是尽可能找一家正规的进出口贸易单位实习;七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求职时要正视自身的优缺点.

(四)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项目,鼓励学生申报和参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引导学生开展学术研究,为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提供方便.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恩德,熊自权,杜小艳,代兵章.金融危机对我国传统产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9.

[2]周恩德,魏仁干.基于国际商务“六大员”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35.

[3]周荣.后金融危机时代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