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科学机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的内在机理

点赞:14554 浏览:60314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软科学研究机构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对软科学研究机构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知识共享视角,本文首先深入分析知识共享和研究机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出软科学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的特征及其战略作用.然后基于知识共享理论,提出了软科学研究机构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的四种模式,并指出合作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最后提出软科学平台建设也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关 键 词:软科学研究机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内在机理;知识共享

通过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促进知识共享是目前国内外软科学研究机构发展的必然模式.合作交流能够加强个人、群体、组织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了解,为知识共享提供了可能性.资源共享是促进个人、群体、组织之间知识共享的重要手段.只有将各主体之间的信息资源、知识、人才等进行相互交流、合作、共享,才能使自身的知识得到传播,为他人所用,而自身也可从其他主体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中获得知识,从而实现各主体间的知识共享,实现知识的价值最大化.总而言之,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的实质在某种层面来讲,就是知识的共享,包括知识流动、知识传播、知识获取等方面.

1知识共享与合作交流、资源共享

知识共享的概念是伴随着知识管理而产生的.从狭义上讲,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的创造与获取、传递、交流和使用以及再创造等一系列活动,而知识共享只是人们相互交流和共同分享知识的那一部分活动.从广义上讲,知识共享即为知识管理.知识只有通过共享才能实现知识的协同效应,实现其价值的成倍增长[1].

有关知识共享的定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角度:

1)从知识转移角度.鲍尔·汉瑞克斯(PaulHendr

iks,1999)[2]认为知识共享是一种沟通的过程,由两个主体构成:知识供给者和知识需求者,知识共享就是知识供给者和知识需求者双向沟通的过程.但知识需求者在向知识供给者学习过程中,需要有学习的能力,即必须具备一定的获取知识的能力[3].

2)从知识获取角度.南希·狄克森(NancyDixon,2002)[4]认为知识共享不仅仅是将信息的简单传递,还包含知识获取方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学习提升,进而转化为获取方新的信息.

3)从知识市场角度.达文波特(Denport.T.H.,1998)和普诺赛克(Prusak.L.,1998)[5]认为知识共享是组织内部的知识参与知识市场交易的过程,市场的参与者通过市场交易获得收益.同时他们认为知识共享是知识转移过程和知识吸收过程的有机统一,并据此提出了一个知识共享的公式,即:知识共享等于知识转移+知识吸收[6].

软科学研究既要关注国家的长远、重大问题,为各级领导者和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方法,搞好学科建设.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通信网络的建立和先进通信技术的使用,资源共享的理念愈发重要.因此,对软科学研究机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进行深入研究就显得非常迫切了.

2软科学研究机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的特征及战略意义

2.1软科学研究机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的特征

软科学研究机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就是软科学研究机构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彼此之间的各种合作、协作、协调、共享的关系,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途径实现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从而促进软科学研究工作更好的发展.

软科学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2.1.1主体具有多样性

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的主体主要包括软科学研究管理机构、软科学研究机构等.软科学管理机构在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中具有关键性作用,是各种软科学研究机构活动发起者.软科学研究机构,是软科学研究工作的核心和中坚力量,多种研究主体的决定了研究主体的多样性特征.

2.1.2客体具有可共享性

软科学研究机构共享的资源包括研究报告、图书、期刊、文献和数据信息库等.软科学研究人员掌握有大量的知识,而知识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这种外部性主要表现为知识的外溢性.知识本身属于公共物品,任何一个人都难以阻止其他人学习、掌握和使用知识,同时一个人学习、掌握和使用知识也并不妨碍其他人学习、掌握和使用知识.从理论上讲,由于知识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因此,作为知识这一公共物品的载体的软科学研究人员,也具有很大的知识共享前景.

2.1.3手段具有高效性

软科学机构知识共享是通过共享主体的合作交流来实现的.主体间的合作交流可以采取只有交流没有管理的点对点的方式,即人员之间对知识的简单交流,也可以采取既有交流又有管理的公共怎么写作平台的方式.基于公共怎么写作平台的软科学研究资源共享方式,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手段,对平台资源本身的信息和共享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有效信息及时完整地收集汇总.各共享主体之间可通过与平台的连接实现资源共享.

2.2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对软科学研究机构发展的战略意义

2.2.1合作交流、资源共享是软科学研究机构发展的方向

资源共享本质上是将获取的资源再利用并升华提升的过程,而分享资源的一方把自身的资源分享给他人后,自身还拥有这种资源,甚至通过互动,自身的资源还会增加.由此,在资源共享过程中,资源主体不仅没有损失原有资源,反而在共享过程中使原有资源得到升华和改善,由此可见,软科学研究机构就能够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升.

2.2.2合作交流、资源共享是软科学研究机构管理的手段

通过软科学研究机构资源共享可以建立软科学研究机构内部和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网络平台,从而使软科学研究人员能够从机构外部获取新的资源,丰富自身知识,为本机构提供更多的资源.

对软科学研究机构的资源进行有效组织与管理,加强机构内资源的转移和共享利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机构的应变能力.通过机构人员之间、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协同工作和良性互动,实质性地促进机构的资源创新.软科学研究机构资源共享不仅能够使每个研究人员最大限度的提升自身资源,而且也有利于享用他人的资源,从而促进资源在软科学机构间的价值最大化.2.2.3合作交流、资源共享是软科学研究机构资源价值实现的途径

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认为,每项活动都是制造价值的活动,组织中所有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7].资源是软科学研究机构中的财富,软科学机构进行资源共享,其实质就是对资源价值链的管理,使机构的资源在运动中不断增值.资源的价值实现在于将资源不断分享,为他人所用,同时不断提升,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从数据到信息再到资源,这是资源内在价值的不断提升过程.软科学研究机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就是通过有效手段,对共享机制不断完善,使之适应软科学机构发展的需要,为资源价值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软科学研究机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内在模式研究

资源共享就是将个体、组织的资源通过沟通、资源网络、会议、组织学习等各种手段使组织工作人员共知共享,并经创新实现资源增值的过程.对于我国软科学研究机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来说,关键在于内在模式的研究,软科学研究机构资源共享是在一个模式体系内进行的.内在模式建设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的绩效.

图1软科学研究机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内在模式

3.1战略联盟模式

建立软科学研究合作交流、机构资源共享的战略联盟就是通过一定手段,充分吸纳各类软科学研究机构,形成具有共同目标的战略联盟,利用各类软科学研究机构的独特研究资源和人才等优势,逐步建立全新的合作、共享的研究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联盟的资源共享优势.这种模式有利于把研究经费、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软科学研究机构战略联盟主要依托浙江省科技厅,由省内从事软科学研究的科研院所、高校以及党政机关共同构成.在联盟不断扩大中,通过特色资源会员专享的方式,吸引省外各个层面软科学研究单位加入联盟.目前,浙江省软科学研究机构战略联盟已发展联盟单位30所左右,已逐步健全起软科学研究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体系[13].

软科学机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的内在机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软科学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3.2职能部门模式

资源共享模式的运行过程需要参与各方的协调与管理,同时也涉及对共享资源的管理与控制.要使共享机构间形成良好有序的协作关系,就需要特定职能部门的管理调控和引导,从政策法规、管理办法等层面,建立起共享的制度性框架并协同实施.对于共享的资源,也要从微观层面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和运行监督,以确保共享资源的科学性.

目前的软科学研究管理机构应该起到软科学研究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的管理相似度检测角色.它们应承担起促进软科学研究机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的职责.

3.3自主联合模式

当前,我国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期,决策面临的不确定性越来越突显,这为软科学研究及其资源共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意义.由于软科学研究是一项长期的、涉及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因此,要实现区域间软科学研究资源的共建共享,首先要建立全社会的软科学研究合作共享战略,建立有利于软科学研究资源合作共享的政策引导机制,通过合理有效的政策引导,使软科学机构间自发结合,创造更大的规模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已有的软科学研究机构资源共享绝大部分是在政府引导下产生发展的,然而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发展和加快,仅仅依靠政策引导不能完全发挥机构间的联合,因此应在软科学研究机构间建立一种自主的、稳定的、高效的联合方式.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软科学研究重视程度的提高,山东省也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为软科学研究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山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顺应国际科技发展趋势,符合国家科技发展要求,适应省情的,对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两个提前”战略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2012年3月,山东省科技厅制定和颁布了《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办法》指出,“鼓励联合.软科学计划优先支持决策咨询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软科学研究机构与决策机关联合申报的项目,以及各研究单位之间进行多学科多领域横向合作的软科学研究项目.”正是基于这些政策环境的引导,在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软科学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山东省软科学研究机构才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3.4平台支持模式

平台支撑模式就是将软科学资源共享通过网络系统或软件的方式,使资源的获取、转化和共享最大化,促进资源在各个共享主体之间的广泛交流.通过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来支撑软科学研究机构进行合作交流是推进软科学研究机构快速发展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措施.

例如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为重庆软科学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的开展提供的巨大的支撑作用.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是由重庆市政府打造的公益性的科技资源怎么写作平台.经过近六年的建设,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实物资源、管理怎么写作、网络运行和专业怎么写作五大体系,明显提高了科技资源使用效率并节约了资源,为重庆市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发挥了积极作用.其特点在于充分利用本地的存量科技资源,通过必要的整合重组、资源共享,走出了一条节约建设、集约发展的道路,盘活了现有科技资源.

以上4种模式从软科学研究机构的横向联合、纵向管理,政策引导、自发结合及技术支持几个方面研究了软科学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的内在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软科学研究机构的资源整合.

4软科学研究机构在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中应注意的问题

软科学的研究过程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多区域、多种专业化软科学科研资源的交叉合作与互补来完成.当研究机构相互间遇到壁垒时,不仅增加了知识和信息的流动成本,还使研究对象被分割,共享机制被破坏,规模经济和分工效用的优势就无法发挥,造成研究力量的难以承受的经济和精力上的支出,从而阻碍软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1)从人力资源方面来看,软科学研究需要各个主体相互交流合作.在各个主体相互交流合作过程中,难免产生人员的流动.在软科学研究中人力资源是尤为重要的,其所携带的知识是软科学得以发展的来源,一旦发生人员流出,对本机构带来的损失是十分巨大的.2)从信息资源方面来看,软科学研究机构所掌握的信息资源等对于机构而言非常重要,是软科学研究机构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目前信息化时代下,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这就体现了资源稀缺性的原则.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需求而言,人的需求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需要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而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资源总是有限的,相对不足的资源与人类绝对增长的需求相比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性.而进行资源共享,会违反资源稀缺性原则,如果对共享的资源利用不当,甚至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

3)从知识外溢方面看,软科学研究机构资源共享可能会带来知识外溢等后果.所谓知识外溢是指由于知识的外部性,某个(些)经济体在没有获取产权的情况下而从持有人的知识中获益.是包括信息、技术、管理经验在内的各种知识通过交易或非交易的方式流出原先拥有知识的主体的行为.由客观原因而引发的自有知识被其他机构模仿和挪用,如研发人员科研成果发表、产权保护措施不健全、项目交流活动中的不自觉外溢、知识本身的可流动性等.研究机构的知识是通过大量的非商业化途径得以传播和扩散.这类知识的外溢往往是软科学研究机构不愿看到的、但又无法避免的.


5小结

软科学研究机构在合作交流、资源共享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促进机构间知识共享,对于软科学研究机构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深入研究软科学研究机构内在模式,目的是优化软科学研究资源配置,尽可能最大程度地有效利用全社会的软科学研究资源,实现高效益的投入产出,并使资源发挥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软科学研究资源的资源整合,不仅仅要解决目前软科学研究资源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的问题,此外,还需关注不同形式的资源整合问题.整合内容不仅涉及研究资料、成果、项目等显性资源的整合,同时,对于软科学研究人才、技术和研究经验等隐性资源,更应给予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