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MPAcc培养模式的

点赞:27563 浏览:1293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级会计人才的迫切需要,2009年我国扩大对MPAcc的招生规模,全日制会计专业硕士首次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生.在全日制MPAcc教育缺乏经验,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时期,对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全日制MPAcc教育培养模式中的问题研究,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 键 词】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创新学位教育

根据教育部教发(2009)6号《关于做好2009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的要求,2009年在已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基础上,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5万名,其中包括全日制MPAcc的招生.相对于学术型会计硕士研究生和在职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日制MPAcc有其独特之处.第一,生源不同.从2009年以来招生的全日制MPAcc来看,学生大多数是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而且绝大多数是学术型硕士的落榜生,受重视程度不高,生源质量不如学术型硕士的质量高.相对于在职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日制MPAcc研究生大多数没有实践经验,往往理论知识丰富,实务经验匮乏.第二,培养目标不同.MPAcc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会计职业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而学术型会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会计学理论,系统掌握会计学基本技能与方法,熟悉相关法规,能够运用会计学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进行会计研究和处理会计实务,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的高级专门人才.第三,就业方向不同.学术型会计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般是从事会计的相关研究工作或是进一步攻读博士,而MPAcc毕业生一般是进入实务部门,从事实务性很强的会计相关工作.如果是在职不脱产攻读研究生,无论是单证的还是双证的,都只能算作“定向或委托培养硕士生”,毕业后需要回定向或委托单位(即现有单位)就业,无法通过双向选择方式进行工作,这是在职与全日制研究生一个很重大的区别.

一、我国MPAcc教育发展现状及其意义

2009年以来,全日制专业硕士首次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生,专业硕士发展迅速,招生比例和招生专业都有大幅度的增加.2011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是151.2万,其中学术型120.6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2万人,增幅1%,专业学位30.5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1.6万人,增幅61.4%,到今年将占据硕士研究生数量的30%,全日制专业硕士3年内急速扩张.预计到2015年,专业硕士招生将占研究生总招生的50%以上,我国将形成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各占半壁江山的总体格局.与此同时,全日制MPAcc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截至2009年6月,全国共有全日制MPAcc培养单位28个,至2011年10月底,全国共有107家院校获得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1年全国共有8972名考生报考全日制MPAcc,实际录取2784名(2011年9月份入学).2012年全国共有26815名考生报考全日制MPAcc,预计录取3500—4000名.

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前任副主任委员、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在暨南大学MPAcc开学典礼上指出,办好MPAcc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迫切需要.因此,这些高层次会计人才,必须系统掌握高级会计学、审计学和财务管理等理论和技能,对实务有充分的了解,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会计作为一种公认的“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日趋高标准和国际化.虽然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庞大,但是高水平的会计人才还不到10%,因此大力发展MPAcc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受过会计高等教育的高层次人才将是我国会计队伍的主要力量,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保证和人力资源.为了我国会计队伍的健康发展,扩大MPAcc教育的招生规模,把应届本科毕业生纳入招生计划,全面发展全日制MPAcc教育,这不但适应了高速发展的经济对人才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培养会计人才的一种趋势.


与学术型会计硕士相比,MPAcc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更加注重实务,以培养适应会计行业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为主.2009年以前,MPAcc学员都是有工作经验的,毕业后只发硕士学位证书,而没有硕士书,导致其社会认可度低.2009年以后,国家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高级会计人员的需求,MPAcc开始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发“双证”,也就是和学位证.这就导致了学员的差别,一些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将需要一种全新的教学培养模式,这给MPAcc教育带来了一次新的挑战.

二、我国全日制MPAcc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方向不明确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全日制MPAcc指导方针,但是各个单位缺乏社会需求调查,不能很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学生培养方向不明确,导致全日制MPAcc培养与实际市场需求相脱节,浪费了资源,同时也阻碍了我国MPAcc教育的快速发展.

2.培养方式单一

全日制MPAcc培养模式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术型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1)缺乏案例教学.我国MPAcc教育起步晚,加上教育理念的限制,实行案例教学的高校很少.案例资源匮乏,各个院校也因建立案例档案成本高而放弃此种方法,成为我国MPAcc教育的一大障碍.

(2)教材滞后于实践.目前,MPAcc的教材与实际应用衔接不够紧密且教材存在一种浪费现象,有些院校就算是定了教材也不用,有些老师根本不用教材而是根据自己的教学方法,自己组织教学.不同的老师教学水平不同,而且缺乏实践经验,难免会与实际的教学目的偏离,影响了MPAcc教育的发展.

(3)师资力量不丰富.在师资队伍方面,理论上MPAcc实行双导师制,也就是一名学生有两个导师,分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校内导师主要是具有丰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授,指导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论文的研究;校外导师主要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指导学生的实践实习,并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但在现实的培养教育中,双导师制很难实行.一方面是缺乏实践丰富的专家做指导,另一方面是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缺乏必要的沟通,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往往不能很好的结合,形成教育与实践的脱节.由于MPAcc课程设置的科目比较多,专业老师匮乏,很多老师都是现学现教,这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学生学不到实质性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