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影响

点赞:9687 浏览:3566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但人文素质教育却是其弱点.因此,探讨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影响,提出“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加强人文知识的应用教育,能够更好地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中;创建人文素质的培训模式,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人才.

关 键 词:人文素质教育;关键能力;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0-0224-02

高职高专工科类院校中,主要是以“物”为工作对象的技能性专业,其在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与文科类院校有较大区别,但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工科类与文科类院校都有着共同的特征,是各个专业都必须具备的职业要求.然而,人文素质教育却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弱点,高职教育更多地关注职业岗位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业务技能,却忽视学生全面综合素质教育.面对这一问题,中国高职教育借鉴国外“关键能力”培养模式,试图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而关键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人文素质教育中得到启示.因此,开展高职高专大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应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影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一、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1.教育者注重实用化取向,忽视人文知识的培养.现今中国高职教育主要倾向于“职业教育”,不少高职教育者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只不过是补充一些人文知识、提升学生审美品位、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而已,其与实用性较强的职业教育无紧密联系.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方面地强调学科体系的独立和完备,而忽视相邻学说的兼容和渗透,特别是对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这就有悖于当下高职教育推行的“关键能力”培养.

2.学生人文素养普遍偏低,对“关键能力”的认识狭隘.高职学生普遍被认为人文素质偏低,缺乏人文知识,如今的学生对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反应冷淡,而对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非常热衷.许多学生在语言文字表达、文学艺术修养等方面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在他们看来,拿到了某个等级的证书就意味着自己具备了相应的职业能力,而掌握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质与关键能力无关.然而,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是辩证统一的,没有足够的知识做支撑,能力再高也只是空中楼阁,更谈不上具备关键能力了.

3.学生人文精神相对匮乏,“能力”无法施展.不少高职学生只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感兴趣,但由于人文素养较低,常感思想苦闷、精神压抑、情绪消沉.他们有自我奋斗的愿望,但对人生理想不明确;他们渴望实现自我,但无起码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想显示自己,但综合素质条件不足;他们渴望成才,但良好的专业能力却不能带给他们自信.这些问题是现今高职院校学生普遍遇到的,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而教育方面的缺陷造成学生缺乏人文精神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可见,在强调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应把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中,只有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学生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才可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1.终身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理念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有学者认为,终身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思想正在取代传统的教育思想,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核心理念.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正在于:对高职院校综合素质培养的性质认识不清,人文素质教育仍停留在表面层次,教育导向被“就业性”拖着鼻子走,仍未充分意识到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理念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

2.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影响.近年来,素质教育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随着高职院校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学校由“职业人”的培养目标深化为“社会人”.同时,受国外职业教育对“关键能力”培养模式的关注,中国的职业院校开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关键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良好方向.“关键能力”的培养是以一般能力为导向的整体主义能力观,它注重基本的,具有普适性的一般能力.关键能力(keypetency)最早由德国提出,是指专业能力以外的跨专业、跨岗位的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美国提出了未来劳动者应具备的五种基本能力和三种素质:合理利用与支配资源、处理人际关系、获取并利用信息、综合与系统分析、运用各种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基本技能(读写算、听和说)、思维能力、个人品质(责任感、自信心、社交能力、自我管理)等素质.日本提出21世纪教育目标时指出:培养宽广胸怀与丰富的创造力、培养自主自律精神、培养在国际事务中能干的日本人.而中国则在深入研究关键能力内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重点注重学生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以及追踪和掌握高新技术的能力等六个方面关键能力的培养.

各国提出的“关键能力”培养模式大同小异,虽然是强调“能力”,但基本上也可称之为“素质”.如美国提出的三种素质则直接与中国提出的人文素质一致,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培养自主自律精神”、“与人合作的能力”等与人文素质所涵盖的内容相类似.虽然“能力”并不等同“素质”,但如果能力培养的过程可以贯穿人文素质教育,则可以在培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全方位素质.例如,在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内外教学训练学生的沟通的技巧、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而良好的沟通和尊重他人意识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转化为一种内在的思维方式,进而内化为一种修养.这可以最终实现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也是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影响关键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短短几年的高校学习中并非易事,同样也不容易见功效,特别是在当前注重培养专业岗位技能,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时间极为有限的状态下更是如此,但通过滴水穿石的形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如果能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将关键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则是一种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