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经济学机理探析

点赞:16194 浏览:6999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以经济学的视角,从马克思地租理论、土地稀缺理论、土地边际报酬递减理论、帕累托最优效用理论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经济学机理,相应地总结了这些理论的启示:珍惜并利用开发好每一寸土,合理确定土地集约度、度量用地规模、规范产业布局.以期对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关 键 词】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机理

如何提高存量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改变目前粗放型资源利用方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理论界和实际土地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课题.而目前关于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评价和潜力分析,而系统进行土地集约利用影响机理分析的研究尚不多.因此,本文专门从土地利用集约利用的经济学机理进行阐述,从而为推行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

一、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经济学机理

1、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理论来源于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在对资本主义地租理论的吸收与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建立了科学的地租理论.他揭示了级差地租Ⅱ产生的原因.马克思认为级差地租Ⅱ是集约化经营的结果.所谓级差地租Ⅱ是指对同一土地作追加投资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马克思曾这样界定:“在经济学上,所谓耕作节约化,无非是资本集中在同一土地上,而不是分散在若干毗邻的土地上”.马克思主义认为,地租是土地使用者由于使用土地而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他还指出,这部分超额利润是在租约期内由租地的使用者追加投资带来的,应归使用者所有;但租约期满之后,就会被土地所有者部分或全部占有.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现实意义在于:在城市范围内,集约化的方式同样可使土地创造更多的利润,只要土地使用权的期限未到,土地增值的部分仍然归使用者所有.

2、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现实基础是土地资源的稀缺.对于土地稀缺性而言,经济学上有绝对稀缺与相对稀缺之说.马尔萨斯的土地绝对稀缺理论指出,人口的增长在速度上是呈指数型,人口增长地数量上是呈加速型的,而自然资源的数量是一定的、有限的,从长远的看,人口数量将超过自然(土地)资源的承受力.马尔萨斯的观点即代表了土地绝对稀缺的思想.土地这种自然禀赋的不可创造,无论科技如何先进,科技如何发达,也无论人口如何增长,对土地的需求如何变化,如何变化,土地供给面积数量既定的自然属性.

李嘉图的土地相对稀缺的理论指出,土壤的肥力是有差别的,正是由于土壤肥力级差的存在,人们总是首先利用肥力高的土地,接着再利用肥力差的土地,随着城镇化水平的进程的加速,人口的增长,人们对土地需求的增加,较低肥力的土地不断地得到开发利用,李嘉图还强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改良土壤来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方式与途径将会更完善更丰富,总会不断地有较低肥力的土地被开发而进入较高肥力系列.因此李嘉图认为相对稀缺并不构成对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制约,较低肥力的土地资源不存在绝对的稀缺.

3、集约节约利用的理论前提是土地边际报酬的递减规律.土地边际报酬递减的内涵其机理可见图2.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对一定量的土地连续追加劳动、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时,在追加的开始阶段,由于土地的生产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因此随着追加的投入越多,土地这种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能逐步得以提高,这样一定量的土地获得的报酬就会随着劳动、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追加而增加(第一阶段),可是当追加的投入量超过一定的界限时,追加投入部分所获得的增加的报酬就会呈减少的趋势,这时从土地获得总报酬是依然是增加的(第二阶段).当土地的报酬达到一定限度后,持续追加的劳动、技术、资本等这些要素,就一定量的土地而言相对过多,追加的这些要素让土地难以承受,开始起消极作用,最后就造成总产量增量绝对减少(第三阶段).

这样我们发现第一阶段的土地这一固定要素相对劳动、资本等可变要素投入来说显得相对过多,因而增加劳动、技术等这些要素的投入可以使土地的潜力得以充分的发挥.从而引起总报酬和平均报酬的递增,因此对于理性的选择而言我们会增加投入量,将投入量扩大至第二阶段,在第三阶段土地这一固定要素相对劳动、资本等可变要素投入来说显得相对过少,劳动、资本等这些要素的边际产量降为负值,土地的总报酬开始下降,因些增加的投入不但没有带来总报酬的增加,反而引起总报酬的减少,所以理性的选择是减少投入量,产投入缩减至第二阶段.由此可见,第二个阶段是投入的合理阶段,也是土地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节约集度达到最佳状态的阶段.

4、土地集约利用的推动力帕累托最优.“帕累托境界”或“帕累托最优”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一种经济状态,该状态指出:任何形式的资源重新配置,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人受益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受到损害.目前“帕累托最优”是西方经济学所重视的用效用最大化际准来判断资源配置效率的理论.帕累托最优应具备如下的特点:第一,任意两个消费者对任意两种商品进行交换时边际替代率都相同.第二,任何两个厂商使用一种生产要素生产同一种产品的边际产量都相等;两种生产要素生产同一种商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任意两个厂商使用既定生产要素生产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相等.第三,消费者对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等于生产者对这两种产品的转换率.

土地市场资源配置能否遵循“帕累托最优”,关键还是看通过土地市场是否实现了土地效用最大化.在一定的时期内,土地需求效用主要还是来自土地使用者对土地空间功能的主观评价或感受.人们在土地上进行生产活动的过程,也是对土地这种生产要素进行开发与利用的过程.土地使用价值或土地功能的实现是人们对土地需求的过程中获得的满足感,即土地经人们带来的效用.

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经济学机理启示

1、马克思地租理论对土地利用的重要启示.第一,地租来源于对土地所有权的持有及对土地的资本与劳动的投入.土地所有权的确认极为重要.该启示引出的政策含义是谁有土地所有权,谁就拥有土地的原始收益(与土地使用权的收益有别).如果土地所有的使用权没有分离,则拥有土地的完全收益权,如果分离,则只能拥有土地的有限收益权.其次不是土地的价值决定了土地的使用方式,而是土地的使用方式决定了土地的价值.所以对某一土地的价值进行评估与预测时,必须明确土地的用途.第二,级差地租的存在表明的土地空间的区位差异,土地位置差异与经济、人口、科技、投入密不可分.经济发达、人口聚集、科技投入大的地区级差地租的作用就明显,因为投入土地资金而引起的土地相对区位和经济丰度的改变,形成了土地经济收益的不同,并且这种改变这是不断变化的.位于城市不同位置的土地资源,单位面积时间内其经济收益通常是从城市中心向逐步减少.因而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一般要从城市中心开始.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经济学机理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学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