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

点赞:15828 浏览:6976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在就业问题中职业指导研究又是重中之重.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并在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各个阶段进行全程的指导规划,在围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各方面资源力量.坚持就业指导中的学校自身特色,积极探索优化改革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模式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模式,特色教学

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过多次扩招,每年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约660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就业面临很大的考验,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也成为学校的重要工作内容.大学生就业压力是一个不断增长的过程,这和我们对于高等教育的定位有关.我国的高等教育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都是从计划经济脱胎而来,在特定的环境下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给国家提供了大量符合国家要求的人才.从现在的趋势看来,高等教育的目的不再是专一提供专业人才,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高等教育的普及必然会加深“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充分认识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一)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1、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义重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及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怎么写作体系”,“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怎么写作”等重大项目.并对今后五到十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

2、明确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以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为支撑,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怎么写作体系为重点.

(二)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1、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怎么写作、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需要.我国要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战略目标,都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大学生就业工作,努力使大批高素质人才能够及时进入社会生产、管理、怎么写作等各个领域发挥作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保障.

2、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为人民怎么写作,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迫切需要.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关系到每一位毕业生的成才立业,寄托着数百万家庭的希望.帮助大学生就业,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直接体现,是教育战线的神圣使命和职责.我们要从教育为人民怎么写作的高度来认识大学生就业工作,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带着满腔热情,千方百计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尽最大努力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愿望,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会舞台,最大程度地帮助毕业生实现其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3、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持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毕业生就业状况是社会检验、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认同和选择.如果一所学校的毕业生大多数都难以就业,就不能说这所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好的.同时也要看到,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何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在校学生的学习状态,甚至影响高校的稳定.因此,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每一所高等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性质及教学模式现状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性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模式现状

1、现阶段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三种模式

(1)第一种模式.该模式主张开发课程模块,缺什么补什么.按照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课程,属于问题式教学.(2)第二种模式.开设一门课程.各年级学生均可选择,名称叫“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自我探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职业素养、素质拓展训练、就业形势与政策等等.(3)第三种模式.结合社会需求和大学生成长阶段开设两门课,分别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和“大学生求职技巧”,前者针对大一学生,后者针对大三或者大四学生.

2、存在着几类不良倾向.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目的是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自我定位,掌握求职的基本技能,提升自身在就业大市场的竞争能力.但在某些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实践中,却存在不良倾向.

(1)急功近利型.一些高校大量聘请专职、讲师,灌输给学生面试技巧,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力度不够.从而使学生的就业指导课过于技巧化,尽管能暂时提高学生在面试时的能力,但从长远来看,并未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职业设计和职业生涯发展能力.

(2)随波逐流型.随时根据市场需要调节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不顾师资能力限制和自身学科积淀.考虑市场需要是必须的,但自身特色更不容忽视,因为,市场永远是变化的,而高校自身的特色是需要沉淀的,这包括自身的学科、课程、教学的特色的积淀.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是应该以自身特色的不变而应市场需求的万变.

(3)深度缺乏型.就业指导只有针对性,而无长远性.忽视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预备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等到临近毕业才开始进行就业指导.学生面对社会已非常明确提供的就业机会只能根据现有的条件在少数几种职业中做出选择,无所适从.指导教师在课程设置上不专业,不合理,填鸭灌输方式,学生接受知识目的不明确,接受无兴趣.应引导大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因此缺乏深度、广度和针对性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是造成目前就业难的一个原因之一.

三、优化改革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模式

(一)、整合校内外资源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并在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各个阶段进行全程的指导规划,在围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各方面资源力量,其中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地建设

大学生就业指导基地是大学生开展就业学习和实践的基地,是开展就业教育、就业实习,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重要实践平台.基地包括如下功能:(1)教育功能:宣传国家、省(市)、高校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各种信息;普及大学生创新就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2)培训功能:整合校内外各方优势资源,通过举办讲座、论坛、大赛、沙龙等方式,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培训.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群体的沟通和交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3)实训功能: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所组成的各类创业团队,以创业项目组织模拟运营,开展创业实训,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积累就业创业经验,为真正的创业活动奠定基础.(4)辐射功能:通过广泛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积极吸收其他高校大学生创业项目,搭建就业、创业教育共享平台,引领大学生就业、创业活动的开展.

2、人力资源市场的建立

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的同时加快推进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尽可能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积极创造条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怎么写作,并努力帮助困难毕业生实现就业.

(二)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针对学生不同在校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业指导课程,就业指导等课程的全程指导,使每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成为既分层次又有联系的有机整体,体现出职业指导教育针对性、实用性、层次性、关联性、系统性的特点.

1、第一学期.(1)主要介绍职业理想,明确个人职业理想与社会需求相结合.(2)介绍专业特点及发展前景;介绍所学课程、本专业的就业方向等.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社会需求及对人的特殊要求(知彼).结合所学专业及个人的价值观、兴趣、能力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3)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活的重要性.了解社会需求,了解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2、第二学期.(1)人际沟通能力训练,理解沟通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化沟通意识,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2)团队合作意识训练,了解团队在现代职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团队精神,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合作能力.(3)怎么写作意识训练,理解怎么写作意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体验怎么写作意识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作用.

3、第三学期.(1)责任意识训练.理解工作责任感对职业活动的重要作用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影响,树立工作责任意识,养成尽职尽责的职业作用.(2)规范意识训练.理解建立规范的重要意义、作用及遵守规范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影响,树立规范意识,养成做事严谨的良好职业作风.(3)质量意识训练.树立质量意识,了解树立质量意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体验树立质量意识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作用.

4、第四学期.(1)相关职业的基本状况及社会发展趋势、热门行业、企业、职业.相关企业的企业文化、职位等.熟悉上海市主要行业、企业、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学会了解求职信息(途径)、用人趋势、相关企业的企业文化、用人要求等,完善个人职业(大学)生涯规划.(2)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准入制度、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及从业人员资格要求等.了解资格证书、职业准入制度,树立书与资格证书并重的意识,提高求职竞争力.

5、第五学期.让学生掌握求职途径,制定求职计划,个人形象设计,撰写求职简历,体验求职面试,初涉职场从用人单位需求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完善个人职业形象,提高求职能力和竞争力,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职场环境.

6、第六学期.个人创业条件分析,市场调研和分析如何理财撰写创业计划书.进行创业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提高学生自主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方针、政策和形势,了解劳动关系与个人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增强学生劳动法律、法规意识和依法保护自身劳动权益的意识.

(三)探索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1、学生职业生涯观为核心的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从职业学习开始到职业结束整个期间,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因此,就业指导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指导毕业生如何找工作,而要同时帮助学生发现自我潜能、重视自我发展,和大学生理想相结合,和终身学习的理念相结合.

2、坚持高校自身特色指导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自身将强化自身作为教育怎么写作提供者的机构,未来大学的定位是建立在自身特色之上的.这包括学科设置,课程设置及其关联结构.特色,将是社会和学生对一个高校的认可方式,也是高校的立身之本,生存之道,尤其对处于后发阶段的民办大学.国际上,知名的大学大都是私立的,也因其有灵活而坚持特色的指导方针,兼容并蓄而独立的办学精神.因此,在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和模式上,强化学校特色,也是就业指导课的一个出发点.特色体现如下两方面:(1)地域特色(2)专业特色.

3、坚持案例式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的运用为载体,以师生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为主要形式,其目标是让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坚持以案例式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案例选择同样应该坚持体现学校学科特色,课程特色,并根据社会和企业需要而定.其核心为坚持学校特色,树立品牌意识,培养品牌内涵,长期坚持品牌积淀.

4、创建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对接与整合的模式

(1)校企合作.就是高校与企业用人单位,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联合在大学毕业生校内外就业市场上建立的促进就毕业生业的一种就业模式.(2)校行合作.是以高校与各个行业的行业协会联合为举措的一种毕业生就业模式.(3)校地合作.高校与高校所在的地方人才市场的联合,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促使外地企业找到该区域内的高校并与之订立接收毕业生的协议.


校企、校行、校地合作三个模式的层级关系明显.高校仅仅和企业建立联系具有局限性,只能小范围解决个别毕业生就业;高校与行业协会的结合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需求的信息,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但仍然的有一定的局限性;相较之下校地结合是实现更大范围毕业生就业的一种模式.

5、将“三讲式”教学模式引入到就业指导课程中

“三讲式”教学模式是指就业指导课教学根据社会需要、就业需要和学生需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为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一种教学模式.(1)教师讲一节: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教师讲一节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在这一课中的主要作用是教会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的学习方法.关键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和就业观.(2)学生讲一节:注重实践活动锻炼,深化职场体验.学生要在教师引导下,从课内走上讲台,从课外走入社会,积极开展自我分析、职业认知、角色扮演、观摩招聘、小组讨论、社会调查、实习实践等活动,增强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专家讲一节:注重求职技巧指导.强化学生应聘技能.专家讲一节.是指在就业指导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资源之外,还要通过多种形式把各种社会资源引进课堂,纳入教学体系,从而弥补教师水平、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不足.

6、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引入到就业指导课程中

“体验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模式将会给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课带来如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拓展自我”转变;教学内容由“政策法规讲授”向“广泛的职业素质训练”转变;教学核心由“以教师为核心”向“以学生为核心”转变;教学方式由“呆板课堂讲授”向“多种方法并用”转变:教学重点由“注重课程本身”向“注重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转变.“体验式”教学优势体现在:(1)更具针对性(2)更具效应性(3)更具有人文性(4)更具有灵活性

在高校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引导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指导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化解就业压力,切实将人力资本转化为人才资本的重要举措,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大学生的成才、成功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