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机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点赞:5359 浏览:1759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中职学校机械课程的现状分析


机械工程学科的课程是机械工程教育知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涉及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交叉及综合运用.作为其重要的基础课程体系,包括机械制图、工程力学与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课程,特点是理论性、逻辑性强、实用性强,对培养机械工程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教学体系20世纪50年代来自于苏联,几十年来整体上变化不大,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设备及实验手段等方面,均难以适应当前乃至21世纪机械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深化教学体制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体制的急剧变革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才能力及素质的新要求.现在机械基础类课程群中包括的各课程内容普遍存在三种问题:一是教学内容一般都存在知识陈旧的部分,和现代科学水平不符;二是有些内容在相关课程间重复是多年来一直存在的问题;三是各课程的教学内容顺序衔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利学生能力培养的问题,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1.整合教学内容.教学改革的思路很大部分是体现在课程的设置与教材的选用上.因此缩减、整合老教材,增编新教材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基础知识要讲,基本理论知识要会,新知识要学,实践要加强,课时却要压缩,怎样来处理这些尖锐的矛盾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教师台上满堂灌,学生被动写作业.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肯定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式.如何让学生做到主动积极地学,自觉地学,创造性地学,应充分深化教学改革体制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删除枯燥的理论证明和复杂的公示推导,注重简洁的给出基本理论,注重公示和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按照重在基础和知识,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强调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突出针对性和实践性.

中职学校机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学改革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灵活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是课堂理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成果能有效实施的保证.一是课堂教学要利用各种条件与手段,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增加感性认识,在课堂上采用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老师在讲课中可以利用这些实物辅助讲解,让学生在视觉的冲击之下加深印象,增强感性认识.同时,把学生带到实作室现场参观,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亲手操作,现场参观,学生开拓思维、激发求知.二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将抽象、复杂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设计高度逼真的虚拟情景,创建生动的表像.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制作ppt,利用网络资源,精选视频、动画、配合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使难以讲解的抽象问题在很短的时间内迎刃而解.

三、加强校企合作办学

校企合作模式遵循“以怎么写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实现教育与就业的对接.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学校教学、学生的学习与职业定位、企业对于员工等需求与要求在具体企业背景、企业环境与具体工作任务中找到有机结合点.以能力递进为方向,让结合“实情”的校本进入课堂,让职业技能训练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课堂;采用实物、仿真、现场、互动、开放、生产性多种教学法,并灵活运用考教分离、理论+实践、操作与考核分离、企业+学校、顶岗业绩+实习报告等多种考核方式,践行“课堂小企业,理实交融”的理念.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按照企业实际的生产和怎么写作要求参加工作实践,获取工作经验,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了企业等用人单位录用新员工所需的工作经验,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对岗位、职业的感情,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以真正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这是岗位实践活动以外任何形式无法完成的.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适应新的教学改革,教师的知识更新与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鼓励教师走“产、学、研”的道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围绕机械专业建设需要,建设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骨干,教学和科研综合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探索学校与社会联合培养教师的新途径,使教学梯队的结构更加合理.积极推动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聘请相关产业领域的优秀专家、资深人员到学校授课,形成交流培训、合作讲学、任教等形式多样的教师成长机制,使梯队教师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在科学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不断的吸收新的信息,新的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使教学能与时俱进,从而增强时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