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财经类与非财经类学生理财能力差异

点赞:5561 浏览:1551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大学生的理财理念和理财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生活状态和价值趋向.通过对武汉长江工商学生的理财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不论是财经类,还是非财经类学生的理财现状不容乐观,突出表现理财意识较差,能力有限,规划性不强等.民办高校要把理财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各环节,从而帮助大学生掌握理财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理财观.

关 键 词:财经类;非财经类;理财能力;差异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288-03

俗语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理财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但是,有很多人认为理财是富人的专利,对普通大学生根本没财可理,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区.理财是指通过自己对财富的管理从而提高其效能,也可从广义上理解为使用外界资金使自己的财富增值.大学期间是学习投资理财的黄金时间,也是大学生形成正确消费观念和习惯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将来要面临走入社会后的结婚、写房、子女教育、养老等现实问题,因此,掌握必要的理财工具,对大学生来说,不亚于掌握一门专业本领.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抽样和重点调查方式,以大一至大四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00份,有效收回100份,有效率达100%.在问卷的设计上,将学生专业分为财经类和非财经类,在调查时较为平等地抽取了这两类学生,因此该调查有着可比性和分析价值.同时,本次调查由于受到人力物力等限制,存在样本容量不大的限制,但仍满次分析研究的需要.

问卷从我校学生的消费情况、理财状况、理财意向和理财态度四个方面获取信息.

表1调查对象的专业分布情况

二、理财习惯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大学生如果希望能够做自己财务上的主人,那么至少应该对自己平时的消费或是投资方面有所规划.

(一)理财习惯

请问平时花销是否有计划?A.总是有B.偶尔有C.无

结果显示,财经类有计划的占92.2%,而非财经类有计划的占81.3%.财经类学生比非财经类的更有计划.

请问你平时记日记账或是做预算吗?原因是什么?

无有

A.基本不透支A.锻炼理财能力

B.父母会接济B.投资需要

C.太麻烦 C.个人习惯与爱好

结果发现财经类的学生做预算的有63.5%,而非财经类的学生这么做的只有21%.

可以看出,财经类学生做预算的占参与调查人数的该专业的63.5%,而非财经类的比例只有21%.主要原因可能是财经类学生做预算去投资更有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理财意识

针对这一问题的调查,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题目:请问你如果月后有结余,你会怎样处理?

A.留手头备用B.存银行C.交父母打理D.消费掉E.其他投资

根据分析,有37%的人每月没有结余,当然没有资金进行投资.有结余的学生每月结余的金额不多,34%的人选择留手头备用,19%的人选择存银行,13%的人选择交父母打理,几乎没有人选择做其他投资.财经类和非财经类在这个问题上的答案差别不大,说明我校学生普遍缺乏理财意识或理财意识较差.

进一步调查得知,部分学生曾经有过理财经历.其中,财经类学生75%表示有过理财经历,而非财经类的只有35%.财经类56%选择存储,38%选择炒股和其他投资方式,还有少数人选择写保险.非财经类选择存储方式的高达94%,极少数选择其他投资方式.

三、理财知识的了解及风险偏好

近年来,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大学生财商,所以我们也调查了学生理财观念与投资意识,问卷通过检测设场景来考察学生对理财产品的偏好及风险偏好.

(一)理财基础能力及理财产品了解途径

考虑到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问卷仅涉及到学生了解多少理财产品.调查发现:了解最多的是储蓄.因为储蓄最简单,学生接触最多,所需专业知识最少.其次财经类学生较多的依次是股票、保险、国债、基金;非财经类由多到少依次是保险、股票、国债、基金.对基金财经类和非财经类学生了解都较少.此外非财经类学生有更多的人对理财产品完全不了解.可能要归因于专业不同,因为80%的财经类学生了解理财产品是通过专业课学习.

调查还发现,财经类学生和非财经类学生大多通过与父母交流、网络电视节目书籍等方式获取理财知识.

(二)风险态度调查

你觉得个人可以进行投资的最高金额是多少?

A.2000元内B.2000元~1万元C.1万元~10万元D.10万元以上

情况(如表4所示):

非财经类选择区间最多的是2000元以内,而财经类选择最多的是2000元~1万元.这很可能由于理财工具有较高的进入门槛,作为尚未工作的学生来说,由于积蓄不多,不能承受投资带来的潜在风险.

有关风险态度的另一问题是:

如果进行投资,你一般会选择

A.低风险,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

B.风险和收益适中的理财产品

C.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财经类学生对低风险收益稳定理财产品的选择比非财经类少,对风险收益适中理财产品的选择比例高.但总体上,我校学生风险偏好程度较低,投资较谨慎.

民办高校财经类与非财经类学生理财能力差异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财经类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四、促进学生提高理财能力的对策建议

从本次调查可知,我校财经类和非财经类学生理财差异并不显著,说明专业并不是造成理财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差异是受家庭、学校、社会、个人习惯等多方面综合影响的.但是综合来讲学生理财意识较差,能力不足,理财缺乏规划性.

(一)开设理财课程

民办高校可开设《个人理财学》、《投资学》、《创业与理财》等选修课,系统向学生介绍个人理财的理论知识,全面提升学生对个人理财和合理消费的理论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财观,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加强理财意识.

(二)丰富学生课外理财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加强对他们理财知识和消费道德的教育.例如可以开展以“大学生如何科学理财”为主题的生活会,以“如何看待校园浪费现象”为主题的征文或演讲比赛,举行“大学生创业理财”设计大赛,举办自立自强的优秀大学生事迹报告会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将理财知识和消费道德的教育贯穿其中,从而在大学校园中形成一种崇尚勤俭理财、抵制不良消费的好风气.

(三)强化实践教育

个人理财教育和消费道德引导都是具有实践性的教育内容,在开展相关的教育时,要走出去,请进来.一方面,进行以个人理财和消费道德教育为主题的参观、勤工助学、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门,亲临社会,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理财和消费道德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请有关专家走进大学校园,开展个人理财和消费道德教育讲座,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升华对理论知识的认识.

(四)开发适合学生的理财软件

笔者认为,如果有这样一种理财产品,广泛使用一些高科技的电子信息技术,如校园一卡通,等,通过绑定个人的所有电子卡,编辑成理财软件.使用者可以随时方便的查询到自己的相关消费信息,必要时会给出一些建议使用者理性消费的提示信息和好的理财建议.不仅大学生,其他人也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