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点赞:5263 浏览:1959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引言: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们面临着学习、交友、恋爱、就业、成长等种种问题.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大学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大学生的正常发展和成才,我们必须大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大学生,是指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其年龄一般在18-23岁之间.从大多数的心理学观点来看,他们属于青年中期,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如辨证思维的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完善、同伴群体的形成、价值体系的稳定等,但作为一个群体,大学生也有他们自己的一些独特性.

(一)大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在未入校之前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向往,跨入校门之后全新的世界、人际关系、教学模式等往往会造成他们心理上很大的波动,随着时间推移,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逐渐显现,例如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是班级的干部是佼佼者,可是进入大学后又是从同一起跑线上重新比赛,这种优势的瞬间缺失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紧迫感同时也有较大的心理落差;一部分独生子女会表现出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于是很多学生会从一开始的好奇新鲜转为对以往生活的怀念.同时这些学生在离开父母视野之后,会迅速的独立起来,班级寝室的氛围会对他们的心理活动产生较大影响,他们的心理在这个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所以应该加强引导,注意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掌握大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四年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大二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里有这样的话:大一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二年级的学生基本可以进入大学生的角色,此时的他们熟悉了大学生活的节奏方向,表现的比一年级成熟很多,心理上也趋于稳定,由于距离考研就业还有一段时间,外界的刺激不强烈,更多自我的东西便得以表现.一些学生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开始拼搏奋斗设计自己的专业方向不断靠近学业目标,而另一些没有良好规划的学生则继续虚度光阴.同时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起来,校园活动多以二年级参加为主,他们在组织中增长才干,在活动中学会快乐.另一方面学生中的恋爱人数明显增多,经过一年的相处,社会文化的感染,很多学生开始了感情的体验,而这个时候往往是不成熟不稳定的.

(三)大三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年级已是大学学程过半,进入学习专业知识的阶段.学生在这个时候开始逐渐有成人感,开始着手设计自己的未来,心理更进一步的成熟了,绝大多数学生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其中有部分是由于前两年没有好好学习而产生负罪感开始积极学习的学生.他们开始关心个人前途,关心国家形势,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明确了自己的好恶,喜欢摆事实,讲道理、生动活泼的形势政策教育,反感空洞无物的、形式主义的东西.逐步去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探索人生,意识到自己所要承担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但又由于没有足够的知识和阅历,往往在这一过程中迷惘苦恼.

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四)大四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活即将告一段落,此时的大学生心理发展经过四年的学习历练已较为成熟稳定,做好了面对现实步入社会的准备.但这一年也是他们心里活动最复杂最不平静的一年.临近毕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考研、就业会让学生感到压力明显增大,很多学生会发出“如果让我重新来过这四年,一定学的比现在好多了”的感慨,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准确,或高或低,缺乏一定的自我判断力,很多时候不能坦然面对问题,对于找工作考研重新出现高中阶段对老师和家长的依赖心理,“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有学生在这个时候对前途过度焦虑和不安,产生了就业焦虑症,直接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另一个明显表现则是面对分别,学生们大多是依依不舍的,回顾四年的大学生活酸甜苦辣,学生在这个时候会表现的失落黯淡抑郁.对于爱情一部分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分手的说法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基于成熟的心理所建立的稳定的感情.

二、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模式的构建

发挥课堂的重要作用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教学向大学生传授有关心理学的知识,是心理健康教育最为常用的方法.教学是教育的首要方法,心理学也不例外.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部分,也是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以课程开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体系中,向学生传授心理保健知识、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的举办各类讲座,如缓解考试压力的、介绍就业面试技巧的、恋爱相关心理辅导的等.


2、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紧密联系.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方法论的,偏重哲学思考;心理教育则着重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强调心理教育、咨询工作者要与来访者建立平等真诚的关系,共同探索,唤起来访者真实的自我体验.这二者各有偏重,又彼此联系不可分割,心理是思想的基础,思想的变化要受心理的影响和制约,而思想又反作用于心理,支配心理的发展方向,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既不能等量齐观也不能分而治之,要做到有机结合.既要提高德育工作者培养健康心理的素质,也要提高心理学者进行德育教育的水平,更科学的做人的思想工作,通过形成健全的人格来使学生真正做到道德高尚,情操优雅.

3、各学科的渗透是使心理健康教育事半功倍的理想方法.任何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心理发展的过程,教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也能对学生的个性施加影响,教师课堂上与学生的对话、沟通、讨论、提醒、暗示等方式也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上的压力与精神负担.教师还要多向学生传递本专业的发展动向、就业形势等,使学生能有牢固的专业思想和正确的职业目标.

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关系、课堂气氛、课堂秩序、课堂上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的处理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而这种隐性资源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学科课程本身的内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