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点赞:3798 浏览:1018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竞争日益激烈,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更不容乐观.体育院系主管部门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应积极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狠抓办学特色,使自己的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求得生存空间.

关 键 词:体育专业;毕业生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这使得有更多的学子有机会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深造,国民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大学生就业问题已引起学校、家长、社会等方面的高度关注.学生就业率的高低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同时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质量的标准之一,关系到一所高校、一个专业的生存问题.体育专业毕业生由于其本身专业的特点,就业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其就业压力比其他专业毕业生更大,就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据研究报道,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情况不容乐观.研究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并寻求应对措施显得非常重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福建省本科院校体育专业学生.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近期相关文献资料、政策法规、文件、新闻报道等资料.

访谈法.调查访问福建省部分本科院校体育专业领导、教师、学生等,以及部分教育主管部门、基层用人单位等负责人.

材料分析法.对所掌握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总结.

2结果与分析

2.1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随着高校招生制度的不断改革,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据统计,全国高校毕业生数2002年为145万人,到2007年已增加到495万人,2008年超过500万人,2009年为611万人,2010年631万人,2011年达到660万人,2012年将超过700万人.毕业生人数呈持续上升趋势,其就业压力可想而知.

福建省高校数量是我国较少的省分之一,但近年来发展也非常快.目前刚出台的《福建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十一五”期间,我省将新组建3所本科院校,分别是闽南理工学院、江夏学院和宁德学院.截至2007年,全省普通高校数量已增至72所,其中本科高校19所.我省计划到2010年普通高校增至80所左右,其中本科高校争取达到22所左右.2008年我省高等教育阶段人口数预计会达到358.48万人,是近几年来人口比例最多的一年[1].目前福建省招收体育专业的高校除老牌高校福建师大、集美大学外,泉州师院、漳州师院、莆田学院、龙岩学院、三明学院以及宁德师范学院等院校也都招收体育专业,每年培养了大批体育专业人才.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师大体育科学学院等本科专业就开设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和运动训练等四个专业[2],其他高校则以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为主,每年培养出大量体育专业毕业生,大批毕业生走进社会必然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一般认为,一次就业率在30%以下属于就业危机,30%至50%属于就业困难,50%至70%属于基本正常但有一定压力,70%以上才属于正常[3].据对200多所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发现,体育院系毕业生的就业率非常低,只有32.48%,不到同期大体初次就业率的一半,在各类院校中排在最后[4].从《中国教育报》和《信息时报》公布的统计数据看,情况大致如此.2001年体育院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仅为32.48%,2002年为30.1%,2003年为28.1%,到2004年降为26.93%[5],2005年及2006年仍然维持在25%至26%左右.均达不到同期大学生初次就业率的一半,而且就业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目前有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制度还不够完善,统计数字存在一定“水分”.个别高校要求学生毕业前要交一份用人单位的聘用合同,这样的学生就算就业,而学生要弄到一张这样的合同是很容易的.因此,有些高校统计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达80-90%,有的甚至更高,与实际就业情况存在很大的误差.通过走访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的有关领导得知,目前高校基本不聘用本科毕业生.城市高中、初中乃至小学体育教师趋于饱和.边远山区、农村虽然体育教师缺口大,师生比达不到国家的要求,如泉州的南安市(其他县市情况基本相同),小学体育老师至少缺400名以上,但受到教师编制和其他因素的限制,不可能聘用太多的体育教师.

2.2影响学生就业因素分析

首先是社会因素的影响.虽然现在人们对体育与健康有了较高的认识,民众对健康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但因受到地域、经济状况、单位编制等因素的制约,用人单位很难按国家要求配足体育专业工作者,社会体育工作机制还不成熟,影响了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某些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不顾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动辄要求硕士生、博士生,造成本科毕业生就业上的学历劣势.

其次是学校因素的影响.高校有义务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同时有责任帮助学生找到工作.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生就业指导、就业渠道开发等许多方面工作仍做得不够.高校存在教学计划死板,课程设计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明显滞后,导致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教学内容受到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的约束,课程设计不灵活,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实践不到位,不少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表示不满意,这些都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学校在学生就业指导、开辟就业渠道等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但仍很不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再次是学生本人的原因.有些学生对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就业压力认识不足,缺乏危机感,或者虽然意识到就业压力,但不能很好主动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就业压力心理准备不足.还有些学生期望值过高,不能很好的评价自己,自我定位不切合实际.而有些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专业水平、综合素质不高,面对就业压力显得不知所措.

3对策

3.1做好学生就业指导相关工作学校必须成立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安排具有较高素质、经验丰富而且有责任心的教师进行指导.目前大都高校都设置导师制,这是对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能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思想指导,使他们在大学期间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尽快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导师应把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和生活当中去,就业指导宜尽早开展,应在学生入学后即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树立就业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清形势,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积极主动学习有关知识、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学校还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建立就业平台,利用网络、人才招聘会、社会实践、新闻媒体、校友等等,多方面与用人单位接触和联系,深入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多为学生创造就业渠道.


3.2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体育教育专业应培养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具有体育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中等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等工作,并能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学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多方面搜集信息灵活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加以研究,探索跨学院、跨专业、跨学科联合创建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实验,努力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大学的优秀教学资源,探索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增加选修课程,使课程设置多元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特长灵活选择课程,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福建省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体育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3.3应有自己的办学特色

人才培养目标比较单一、特色不明显是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存在的一大问题.现在体育专业学生大部分是从高中才转向学习体育,专业知识非常薄弱,技能较差,再加上福建省高考体育专业考试只考4项身体素质,不考专项,因而绝大多数的学生没有专项或特长,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困难,这也是难于体现自己办学特色的重要原因.高校在体育专业招生时应适当考虑学生的专项和特长,祢补这方面的不足.

毕业生要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学校应在办学特色上多花功夫,根据自己地区、地域的不同特征,紧密结合我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泉州市建设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的需要,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开设一些实用而且具有发展前景的专业和课程.如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康复、体育与管理、体育与营销、体育与文化传播等课程.由单一的培养体育教育人才转向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广适应”的复合型人才,使体育专业毕业生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求得自己的生存空间.

,2007,(9):128-129.

[5]郝登科,杨红利.体育院系大学生就业危机与实施自我危机管理教育探索[J].体育世界,2007,(1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