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会计监管体系

点赞:9730 浏览:3538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研究契机,探讨了国内外资本市场中会计监管的差异,并将上述差异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未来规划目标联系起来,从会计准则的理念和方法、会计监管主体、会计监管的重点领域以及会计监管的功能等四方面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未来发展路径更匹配的会计监管体系的设计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政策建议.

关 键 词: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资本市场;会计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0.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7-0131-04

引言

2009年3月25日,国务院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怎么写作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任交给了上海,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在2009年的陆家嘴金融论坛的发言中强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多方面的通力合作.作为现代资本市场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监管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一点也通过国际金融中心漂移路径和会计理论和准则制定中心漂移路径的高度一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证实(吴大器、邵丽丽,2010).

也正是由于会计监管与资本市场的紧密联系性,在资本市场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时,人们有时会从会计监管的角度进行反思,①将会计政策视为解决途径,②甚至将其视为危机的帮凶乃至罪魁祸首.③本文力图通过当前的差异比较,立足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现实条件和未来发展目标,设计与之相匹配的会计监管模式.

一、国内外资本市场会计监管体系的差异比较

(一)会计准则基本理念的差异

1.“相关性”与“可靠性”之争

2010年9月FASB与IASB联合发布《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第一章《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和第三章《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以取代原有的概念框架,IASB以其取代了IASC于1989年发布的《财务报表编报框架》的相应部分,取消了“可靠性”质量特征,代之以“如实表述”,同时放弃了审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这两个可靠性质量特征的指导性标准,意图增加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相关性.

与之相比,我国现行基本会计准则中将相关性和可靠性作为会计信息的两大基本质量,且后者优于前者,强调可靠性但又不忽视相关性.在会计理论界,也有很多专家学者赞同上述制度安排:葛家澍(1999)认为,在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上,相关性是一个充分条件,而可靠性是一个必要条件,可靠性是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是财务会计信息的灵魂.葛家澍(2003)和董盈厚、侯铁健(2011)认为,相关性与可靠性对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影响的性质不同,相关性的影响是中性的,不相关的信息价值为零,仅仅影响财务会计信息的效率;另一方面,可靠性的影响则是非中性的,即不可靠的信息价值是负值,换而言之,会计信息一旦不可靠则将是致命的,会直接影响财务会计信息的效能.董盈厚(2009、2011)等认为,IASB上述变革中对于透明度和相关性的不懈追求带有一定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功利主义,明知财务会计信息的局限与劣势,仍要超越边界勉强增加披露,以获取社会对会计职能重要性的认同,很可能将财务会计导入歧途.

2.公允价值之争

2010年FASB与IASB联合发布《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在目标上强调提供“通用”财务信息,在使用者定位上强调针对主要使用者,在计价上坚持现行市价基础(任世驰、罗绍德,2011).

我国2007年开始实施新的会计准则之后,“公允价值”在会计信息中的适用范围大大增加了,但就其作用的理论研究却有多种不同声音.

刘永泽、马妍(2010)对中国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困境及其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引入公允价值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宏观经济市场更为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加剧了收益的变动,税收成本、利润波动、主要财务指标、利润分配等因素成为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因素.刘浩等(2010)考察了基于薪酬契约效率影响的公允价值经济后果,他们的研究发现,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改变了会计业绩的含义,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计业绩后,中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契约出现了动态调整,公允价值计量在增量意义上提高了会计业绩与高管薪酬之间的正向契约相关性.

(二)会计监管模式的差异

1.我国资本市场的会计监管模式

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会计监管主要由政府监管主导,主要会计监管部门包括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三者的职责划分如下:

证监会一方面指导、督促和检查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另一方面配合会计部起草、修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则,组织收集、分析和处理市场和媒体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工作以及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巡回检查和专项核查等.证交所对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临时公告等信息披露进行监管,并对上市公司进行日常监管.注协拟定业务报备管理制度和业务检查制度,对有关执业机构和执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执业质量方面的投诉专案查处工作、拟定对违法违规的执业人员的处罚制度、方法、组织实施有关处罚管理工作等(关爱浩,2007).

2.美国资本市场的会计监管模式

美国的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分别由美国公共会计师协会(AICPA)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制定,但其可否实施则需要通过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认可和支持,资本市场中的会计监管主体大体包括:SEC、公共监督委员会(POB)、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等,三者之间的职责划分如下:

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美国的会计监管主要以行业自律为主,由AICPA成立了POB,由后者对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进行监管和检查,在此阶段,政府几乎不干涉POB这一民间行业组织的会计监管活动.


安然事件之后,SEC下设立了独立于AICPA的会计监管机构PCAOB,后者虽然属于非营利法人组织,但实际上是由政府授权去做许多政府机构应该做的事,并且受到政府的严格监控.其主要职责包括审计准则的制定、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对CPA行业的监督、对审计失败事件的调查和处罚.实际上就是将与会计监管相关的大部分权力从AICPA的行业自律权力中剥离出去,使AICPA只留下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以及维护CPA的正当权益的职责了.由此美国资本市场的会计监管体制从原先的行业自律为主、政府监管为辅向政府集中授权的监管模式转变.3.英国资本市场的会计监管模式

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英国会计监管长期以职业自律为主,辅之以有限的政府监管;90年代之后英国开始对其会计监管体系进行第一阶段的改革,分别成立财务报告委员会(FRC)和会计基金会(AF),此两者独立于会计职业和政府监管之外.FRC的成立实质上剥夺了会计职业制定会计准则的权利,而AF则实质上剥夺了会计职业制定审计准则的权利.1999年之后,由英国贸工部牵头开始实施第二阶段的改革,AF的职能被FRC所取代,并在新的FRC下设置了财务报告审核委员(FRRP)与会计准则理事会(ASB)并列,FRRP会根据个人和团体提供的素材或者媒体的评论等,挖掘企业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没有遵循公司法和适用的会计准则的证据,采取与公司董事谈话或讨论等方式展开前期调查,一旦认定公司财务报表存在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具体包括:(1)如果公司董事承认报表存在问题的,则要求公司自愿作出相应更正,并将更正后的所有报表再重新公布一次,也可以针对有问题的方面发表一个更正声明.(2)如果公司董事不承认报表的问题,则可能正式移交法院,以决定存在问题的报表违反了法律,并强制要求公司修改报表.(3)立即向媒体说明有关信息,并公司在下一个年度财务报表和(或)中期报告中进行更正.

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现状及规划目标

(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现状

1.上海在国际金融中心的现实基础与发展速度

伴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上海的金融市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2012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给出了详细描述:

(1)上海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健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清算所开业,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成功推出.

(2)金融市场产品和工具不断丰富:成功推出了中期票据、黄金期货、锌期货、股指期货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金融产品和工具,提升了上海金融市场交易、定价功能.至2010年底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合约数量居全球商品期货和期权交易所第二位,成为全球三大有色金属的定价中心之一;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现货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一.

(3)金融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0年,上海金融市场(不含外汇市场)交易总额386.2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10倍;直接融资总额2.38万亿元(不含3.1万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发行额),比2005年增长2.4倍;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额位居全球第三,年末股票市值位居全球第六;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年末债券托管余额位居全球第五.

(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未来规划

《规划》还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提出了一些量化的指标,具体包括:到2015年,上海金融市场(不含外汇市场)交易额达到1000万亿元左右;主要金融市场规模保持或进入世界同类市场前列,其中,债券托管余额进入全球前3位,黄金市场现货交易量保持全球第1位,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量进入全球前5位;保险市场原保费规模达1400亿元左右;跨行交易额达25万亿元左右;消费金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剔除批发性大宗交易和房地产交易)的比例达50%左右;票据市场和信贷转让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等.

三、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匹配的会计监管体系的设计

(一)对会计准则基本理念的有条件实施

世界上已经有包括欧盟各成员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在内的117个国家和地区要求或允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其他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也纷纷推出了与IFRS的趋同路线图.IFRS在制定过程中考虑了纽约和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在内的诸多发达资本市场的现实条件,也充分研究了复杂金融产品和经济业务中可能出现的情况,IASB和FASB一贯坚持“相关性”的会计信息特征及“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对于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更有实施的前提和意义.

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资本市场而言,资本规模偏小、金融产品和经济业务的复杂性较低、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较分散、市场投机气氛较强、现行市场有时有失“公允”等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前述会计准则基本理念的推广和实施.然而上海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就有必要改善资本市场的上述问题,也就意味着上海可能比国内其他资本市场更具有接纳IFRS不同理念和先进做法的先决条件.

事实上,鼓励企业披露包括管理层分析及讨论在内的多项非财务信息、要求企业提供社会责任报告、推出上证社会责任ETF产品等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上海在借鉴他国会计监管方法的同时,也在不断研究和摸索适合本地资本市场的会计监管体系.

(二)会计监管主体的多样性与层次性的设计

从理论上看,资本市场中利益相关者都有可能成为会计监管的主体:政府或会计职业团体等基于政治强制力而成为外部监管主体(夏冬林、刘峰,1995;徐径长,2002;阎达五、支晓强,2002),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经营管理者、证券分析师等利益相关者基于经济利益也可成为外部监管主体(张俊民,2000;黄平、简建辉,2009);此外,季小琴(2006)将会计监管视为监管权利在全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分配,将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也纳入了会计监管主体中来.

从美国和英国的经验来看,资本市场的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市场纪律这三大支柱从未退出过会计监管领域,只是在不同的经济政治条件下,三者的力量对比不同.此外,英国还利用了舆论媒体监管效率较高,监管立场较超然的特点,并将其充分运用到会计监管中.

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会计监管体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会计监管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会计监管主体偏重于政府监管,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监管能动性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恰好能成为构建多样性、多层次性会计监管主体的契机,在上海培育资信评级机构,进一步发挥机构投资者、证券分析师和新闻媒体①等的会计监管作用.(三)扩展已有的会计监管重点领域

从近年的媒体来看,目前资本市场会计监管的重点关注对象偏重于传统的会计监管领域,②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金融市场的体系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资本市场风险对会计监管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事实上,近年来政府监管的视角也更多地向此转移(中国证监会,2009、2010、2011).

从20世纪90年始,几乎没有一次金融危机和衍生品交易无关(曹凤岐,2008),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实务界和理论界越发关注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和监管.然而我国目前针对金融衍生品的金融监管以“堵”为主(国务院国资委,2009),会计监管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李若山,2009、马颖,2011、中国会计学会,2010),在信息披露监管方面存在一定的制度缺失,相关会计监管体系亟待完善.

(四)增强会计监管的协调与沟通功能

1.会计监管与金融监管的沟通

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者和资本市场会计监管者之间则是平行的政府机构,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两者更多的合作与沟通,有必要加强审计、国资委、税务、专员办、特派办、证监局等相关业务部门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已有XBRL的信息平台,③并进一步拓展其功能,将经济系统中所有经济主体和监管者的信息实时联动起来.例如,企业的会计信息传递给外部审计师,由后者上传审计意见,经审计后的会计信息可被信用评级机构和咨询公司所用,并由后者将信用等级或相关建议通过XBRL平台直接反馈给企业,而诸如证监会、证监局、证券交易所、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也可以直接利用XBRL平台上的信息对包括企业和金融怎么写作相似度检测在内的多个经济主体进行监管,并提交审核意见.

2.会计监管与市场经济体的沟通

从英美资本市场的金融监管模式的变迁来看,严厉而复杂的规则导向型监管并不能预防一切金融危机,而原则导向型的金融监管却为伦敦创造了更柔性和高效的监管氛围,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可以借鉴这种柔性监管模式,加强会计监管机构与公司高管层之间的事前沟通和磋商,以解决问题和补救差错为先导,以惩罚和处罚为辅助手段,在调查和处理阶段则有必要保障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