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该不该上学前班

点赞:22409 浏览:10432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好妈妈语录:

学前班发展到今天,它的存在已变成正常学制教育中的一处“骨质增生”.但这个多余的东西现在却被许多人看作是天使背上的翅膀,以为这样的“多”总比“少”要好.这实在是个错误!

——尹建莉

“肥肉”打下的坏基础

我的一位外地亲戚给我打,说她正面临着该不该让孩子上学前班的选择.

她的孩子上一年级年龄只差一个月,学校暗示她交一笔赞助费可以上一年级;否则,就上学前班.她周围有的人说应该上一年级,有的人说与其交这些钱还不如上学前班,孩子还能多学一年.她一时拿不定主意.我知道她的孩子很聪明,以孩子的智力水平,上一年级没问题.我就告诉她,能上一年级是最好的.如果不行,就留在幼儿园,别上学前班.

我一直反对孩子上学前班.

大多数家长并不知道学前班的来由.其实,只要了解一下它产生的原因,就会发现它在当下的存在是不合理的.

学前班的产生是我国短缺经济时代的一项应急措施.

它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由于城市学龄儿童人口迅速增长,而那时民办幼儿园很少,孩子的入托问题得不到解决.所以,教育部门让小学办一些学前班来解决部分幼儿的学前教育——可见,学前班的出现主要是出于学龄前儿童分流的需要,并不包含教育学意义上的衔接需求.

这些年,我国经济繁荣,人口出生率降低,民办幼儿园大量出现.儿童入托供需矛盾早已不存在,可学前班却延续了20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该消失而不消失的现象?这说明它有存在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学校愿意开办,家长愿意送孩子上.

学校愿意开办,自有非常明确的目的.学前班不属于国家义务教育,可以自行定价收取学杂费.也就是说,它是学校的一个创收渠道,是一块“肥肉”.

再从家长这里来看.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学前班,绝大多数是出于跟风和盲目.一是误以为学前班有承上启下的功能;二是出于对孩子未来学习成绩的焦虑,认为上学前班是“提前打基础”了,是在学习上先走了一步.

检测设家长花了钱、小学收了钱,孩子们真的能通过上学前班打下了一个好的学习基础,走到别的孩子前面,那也值得.但从这些年的实际情况来看,结果恰恰相反,学前班教育是给孩子们打了一个“基础”,但往往是坏基础.

目前,国家对学前班教学只有指导性意见,并没有明确统一的学前班教学大纲和教材.所以,学前班如何教,全凭小学自己的主张或教师自己的感觉.虽然学前班能给小学带来经济利益,但由于它的非义务教育性质,学前班的教学成绩不需要计入整个学校教学成绩里,学校一般对这块教育并不重视.

孩子该不该上学前班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学前班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几乎所有的学前班招生宣传中都会说,学校为学前班配备了优秀的、经验丰富的教师.事实上,寄居在小学校园中的学前班是很边缘化的.除了设备较简陋,更主要的是,学校不会把优秀教师分配到学前班中.就我见识过以及听说过的情况来看,学校给学前班配的教师一般是教课教得不好的或与领导关系不融洽的.校长没法儿让这些人回家,正好把他们放到学前班.也有的学校师资比较紧张,从外面聘一些退休老教师到学前班任教.从概念上讲,退休老教师“经验丰富”.事实上,他们的工龄可能有40年,但并非有40年的教育经验;往往只是把一种工作经验使用了40年.那些“经验”原本对小学生就不太合适,更不用说用在学龄前儿童身上.

从上课形式来说,孩子们每人有了一张自己的固定课桌,有了上下课,有了作业;从内容上看,学习的一般都是拼音、写字、英语单词、100以内的加减法等.老师总是要求孩子们乖乖地坐在座位上,手放到背后,认真地听课,每天要孩子们在作业本上一遍遍地抄写生字和拼音,并给孩子打出成绩,甚至还要布置家庭作业.学前班有上课、有作业、有纪律,却没有智力活动.学前班教学让儿童付出的多半是一些畸形的、消极的脑力劳动.苏霍姆林斯基说:“凡是那些没有让儿童每天都发现周围世界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的地方,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会熄灭.”——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对孩子的学习来说是致命的.

就我国当前“学前班”的整体情况来看,不但不能依孩子们的生理及心理发育情况让他们在智力、习惯、创造力等方面上一个台阶,反而在这些方面形成阻碍.所以,学前班发展到今天,它的存在已变成正常学制教育中的一处“骨质增生”.但这个多余的东西现在却被许多人看作是天使背上的翅膀,以为这样的“多”总比“少”要好,这实在是个错误!

让孩子成为头还是花炮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是,学前班学习是“启蒙教育”吗?

良好的启蒙教育在形式上应该是游戏的、无拘无束的、变化丰富的、与生活相关联的,内涵中应该有技能训练、语言发展、想象力激发等一系列智慧启蒙功能.可当下学前班教学,急于让孩子掌握书本知识和考试知识.课桌限制了儿童的自由,封闭性的学习内容束缚了儿童的想象,教学方式违反了儿童天性,无聊的作业消磨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它是一种功利性的、奴役性的学习,使儿童远离智慧训练,走到“智慧训练”的反面,是反智慧教育的行为.它充其量可以叫做“提前学习”,不能称为“启蒙教育”.

一些家长指出,他们曾亲眼见过一些上过学前班的孩子,他们入学后就是比没上过的强.我理解这里所说的“强”应该是在认字、计算和考试这些方面,但这样的判断是片面的.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在教学模式及价值取向方面.从学校到教师再到家长,大家都在手段与目的的问题上被搞晕了、迷失了,表面化地理解一些教育问题,在儿童教育上形成一些畸形而浅薄的价值判断.而学前班教学恰是迎合了这样一种错误的价值取向,拔苗助长地让孩子们在写作业、考试或守纪律方面早早地表现得“训练有素”.可这是“强”吗?

且不说这“训练有素”里包含多少反教育学行为、留下多少后患,单是孩子们表现的“学业优势”也是短暂的,状态维持不了多久.人生培养战略,如长跑战略,开始跑在前面的人不一定就能领先.不信的话可以到小学三、四年级调查一下,孩子们学业上的差异和上没上过学前班并没有因果关系.


教育上早有这样的发现,如果儿童在学习中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一些问题,体会不到克服困难的乐趣,只是反复咀嚼已熟知的东西,就会引起对知识的冷淡和轻蔑态度.经过“学前班”的儿童,课程知识稍高于一般儿童,学习中的新鲜感、发现的乐趣、克服困难的兴致都没有,很容易在学习上变得轻浮、不会用功.家长们以为把学过的东西再学一遍,孩子的基础就更扎实了,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

由于学前班师资水平较差,大多数教师的素质不高,教学方式不恰当,特别容易在学习情感上对孩子形成消极影响,导致孩子厌学,让他们早早地对上学这个事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兴趣就是天才”.学习上什么样的“聪明”或“提前起跑”能敌得过“兴趣”两个字呢?所以,“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才是最宝贵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基础.孩子们将来表现在学习上的潜能和才智也来源于这两方面.科学良好的教育能让孩子小小的身体像颗头一样储备巨大的能量;而急功近利的教育却是把孩子造成一只花炮,只能炫目一时.

事实上,学前班存在的问题现在人们已开始意识到了,近年来各地纷纷取消学前班.但2008年年初北京某报与一家知名网络教育频道联合调查显示,在上不上学前班的问题上,只有18%的家长认为“没必要上”,而超过半数的家长认为应该让孩子上学前班——这个数字是很庞大的.可以想象,后面跟着的,是一块多么肥沃的市场啊.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12年6月下半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