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年级小学生德育

点赞:10346 浏览:4450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模式探究创新的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成了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成了促成每位教师教学成功的基础.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比较难以健康成长,其中以目前的农村小学生最具典型,那么要怎样把他们培养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四有新人,作者对这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

关 键 词:农村 低年纪 小学生德育

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模式探究创新的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成了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成了促成每位教师教学成功的基础.德育工作开展的是否成功将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校风学风及教学质量.在德育的定义里,可以体会的到它是以发展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等诸多方面的素质为最终教育目的的,这也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它既在传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美德,又在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和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及情操的陶冶,这对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护航导向作用.学生德育要从小抓起,从细微抓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富有丰富哲理的至理名言已充分向我们诠释了德育的真谛以及德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学生道德修养的过程中,我们要言传身教,以恰当的方式方法为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做出正确的引导.小学生正处在一生中学习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个人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培养和发展的起始阶段.由于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个人性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比较难健康成长,尤其是农村的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表现最为不理想,那么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我们必须抓住时机从低年级学生开始着手开展德育工作,这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最有机会成功的.我现就低年级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实施,浅谈一二:


一、正确处理师生关系营造良好德育氛围

古人有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教师要多给予学生一些理解、宽容和关爱,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做你的学生是一种幸福,那么德育工作就好开展了.但由于儒家教育思想对历代教师成长的长期影响,有不在少数的老师至今仍以权威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地位,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所表现出来的形象那就是——真理的化身,圣洁的代表,语言的权威.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如果教师不能放下自己自以为高贵的身份和光辉的形象,这样只会拉大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影响德育效果.仅是单一的枯燥说教也往往只会让学生感到乏味了无生趣.在此应致力于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它主张的是师生之间平等、互爱、互信,是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理解、交流以达到共同分享教与学快乐的关系.长期以来,教师还是难以逃脱权威者的角色束缚.在学生面前,总是凭着主观意识去安排学生学习生活,虽然这些做法都是善意的,但这有悖于‘让学生成为教育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主张,相应的抹杀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大好时机.而新型的师生关系则要求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德育活动中都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如教师可让学生积极大胆地各抒己见,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的方式进行思想交流,教师在做到尊重学生想法思路的基础上,珍惜综合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教师再给予及时点评引导,这很有助于学生健康发展.就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多具天真幼稚的特征,看待问题不全面,提问时也往往夹杂着一些幼稚、奇怪的因素在里面,教师对于此类情况应不挖苦,不嘲讽,或含糊搪塞学生,要循循善诱,层层开启,引导学生点破疑惑.道德认识不是教师简单的强制灌输,是学生长期自我学习内化修养而形成的结果.

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心中有学生真正地尊重爱护学生,是德育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好伙伴,是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发展的领路人护航者;当学生在不经意间犯错时,教师不应该总是选择传统的单一的教育惩罚批评方式,一味地苛责,而宽容、理解和帮助使其晓理明德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法宝.在德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师对生这样单一的关系,教师有着多种角色的扮演契机和多层面关系的连接,师生之间的发问和解答是相互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教师如果能够放下身份走进学生,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一员,有许多看似难以解决的德育问题便会自然化解,也使得师生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为学生提出积极的德育期待也是营造良好德育氛围促进德育成功的重要途径.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接触的过程,是师生间真挚感情交融流露的体现.有了德育期待,教师德育实效便可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中慢慢实现,教师应积极有效地把握好所提出的德育期待,使之尽可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如教师可在利用班中的公开场合向学生施以对班集体整体的期待或在班级主题班会中向学生提出思想道德发展期待,每个学生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设定道德成长目标等通过多途径多渠道为学生成长创造条件,希望他们能够成为一个团结互助、勤奋好学、乐观向上的集体.在教育学上曾有这样一句经典话语‘言传不如身教’,可见教师对学生以身为教的重要性.如果教师能够处处把自己看作是他们中的一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温暖这更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了.如在班会上,教师动情地演说也可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唤起学生对班级的热爱.学生和教师最终在情感上思想目标上达成了一致.师生间的有了信任,教师与学生沟通就有了起点.教师就能够通过师生间的信任,打开学生心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动向准确把脉.教师就更有机会引领学生向前发展,这样德育就能真正取得实效.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教师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多数学生既把教师看成了自己的学习的偶像,又把教师看成了精神的寄托和个人情感的归宿,教师每一句亲切而关怀的话语都有成为拉近师生距离的可能.

二、发挥学生集体优势全面展开德育工作

曾有教育家研究发现,学生集体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且在一定的程度上超过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教师可通过组织集体的形式来影响教育学生.

首先,确定班级的发展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和责任感.低年级学生起初对班集体的概念是很模糊的,也是很肤浅的,但随着学龄不断增长、视野逐渐开阔的同时学生对集体生活的认识开始逐渐扩大丰富,学生对班集体的认识和了解也开始逐步深入全面,概念更加明确,使学生知道自己身为班级中的一员,有责任有义务为班级争光,学生可在通过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逐步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目前,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我们应把相应的德育规范或德育范例列为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通过集体的力量使学生受到感染教育.

其次是充分发挥少先队的榜样优势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少先队是学生中的优秀群体,是学生优良道德行为和高尚道德素质的集中体现.通过开展活动为学生提供创造体验集体生活,培养热爱集体、勤奋学习的品质,培育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情感等多种道德品质形成的机会,可使学生在德育实践中体验成长的快乐.

少先队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以组织的优势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低年级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主要是以他律为主,别人的评价对自己的成长影响比较大,其中多以具体的、外部的行为表现为评价依据.就一年级学生而言,多数向往加入少先队组织,这也是他们进入学校学习以后要达到的奋斗目标之一.此时,给他们树立具体的德育目标是最好的契机,学生基本上能按目标来要求自己,并在组织的引导下会十分积极踊跃地付诸于行动.在少先队活动中适当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并联系实际提供一些发生在身边的具体范例,这更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比如对于年龄小的低年级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入手,从最近发生的小事入手,学生在通过认识理解比较中,就会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动画片和童话寓言故事是现在低年级学生百看不厌爱不释手的文学作品,而这些作品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例举各种参杂德育思想的故事引发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怎样做人的道理.

农村低年级小学生德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抓住课堂教学机会相机渗透道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在传授教学目标规定的学习内容外,可根据学习知识的特点,适当拓展延伸的开展有关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的讨论交流.

课堂——德育教育的最好平台之一.课堂涵盖各门学科,每一门学科都与德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存在能为德育提供实施的机会,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在教学中穿插应用了.如在语文写字教学中,我们在培养学观察分析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端正坐姿的优良习惯;体育在锻炼学生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的精神等等.其实各学科的教学内容里都隐藏着相应的德育知识.而就语文学科而言,教材中含有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等方面德育知识的课文居多,这为我们语文教师创造了更多的德育机会.

除此之外,联系实际结合学生自身行为来进行比较学习,对提高小学生的德育意识和增强德育观念也很重要.

小学生正处于德育形成和发展的初期,在道德知识和理解上比较简单肤浅,多为表面的认识和理解.要达到比较精确本质的理解还需要更长的学习过程.由于低年级小学生受个人视野和理解能力的局限,对道德的认识理解更为肤浅,对具体的事件也是多从表面来认识道德.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我们还是有必要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体验,以次来促成良好道德的形成.使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还要知道该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明确的德育目标,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提升德育效果.

作者简介:田军,男,湖南省凤凰县人,出生于1980年,大学专科学历,现任小学数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农村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