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子女教育的刍议

点赞:32890 浏览:15478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现代家庭中最受人关注的事,就是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也是人类教育的起源.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那么父母无疑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望子成龙”是父母之心,天下父母的愿望都好,而有的家庭的子女能茁壮成才,而有的家庭的子女却会步入歧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和差别呢?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可我认为这和家长本身的品德作风、教育方法有很大关系.不称职的员工干不好工作,同样,不称职的父母,也教育不出好的子女.教育子女,应该从父母本身做起,那么父母怎样才能教育好子女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父母对子女的爱要有度.“舐犊情深”,这是最自然最伟大的父母之爱.在这份爱的真情浇灌下,子女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长.但是爱要有度,这是教育好子女的关键所在.有些父母一味娇纵、溺爱子女,对他们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这反而会让他们失去自我约束,变得极端放任.所以,爱是有条件的、有限制的.做父母的既要当慈母又要当严父,在品德作风、学习求知上要严格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深切关怀.当发现子女有缺点时,应及时批评指出,并给予其改正的机会;对子女表现出的任何不良习惯应及时纠正,不能无原则地放任迁就.父母一定要处理好“教”与“爱”的关系,正确关心子女,科学施教,促使他们从一个“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要规范他们的道德行为,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要让他们在大自然和社会实践中陶治情操、磨砺意志,注意他们个性的发展、人性的塑造.

第二,父母要具备一定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知识.《礼记》中说:“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教师,首先,要加强思想品德修养,要在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真诚待人等方面以身示范,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人格力量,在子女的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其次,父母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掌握真本领.父母也许没有专门的科学文化知识,但他们应该具备鼓励孩子积极进取、学文化学科学的思想和合理的引导方法.文化知识是多层次的,这当然不能强求各位父母的水平达到同一层次,但父母必须好学、善于动脑,并且将一些最基本的道理加以应用,这样教育子女就比较理性、客观了.

第三,父母要以身作则.在家庭教育中,常见的教育子女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耳提面命,二是潜移默化.据我观察,目前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用耳提面命的多,也就是说,只用语言表达形式,告诉子女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而忽略了用更重要的非语言形式来教育子女,例如家风的熏陶,父母以身作则等等.父母以身作则非常重要,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托尔斯泰说过:“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母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子女的自我教育”.父母孝敬老人,子女才可能孝敬你;父母下岗择业时充满自信,子女才可能在面对挫折时不断追求.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就是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因此,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父母怎样待人接物,子女看在眼里,父母谈些什么,子女听在耳里,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这就是潜移默化.所以父母在子女面前应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因为父母良好的言行举止和处事态度是促成子女健康成才的润滑剂.

第四,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应同时注意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随着社会对知识的日益需求,许多父母越来越关注子女的成长教育并进行大量的智力投资.应该说这些父母的初衷是好的,但由于对子女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不多,大众媒体的引导又不够,致使社会上对家庭子女教育存在着一种片面认识,认为让孩子多学文化知识,多掌握某些特殊技能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教育.这些智力因素教育固然重要,可是许多研究材料证明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意义.所谓智力因素是指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思想、品德、情操、意志、习惯、作风、理想、信念等等,如果父母只注重智力因素的教育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可能会害了子女.例如:有一个学生在父母的长期娇惯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当考上名牌大学离开父母后,却不能在大学里独立生活,经常神经过于紧张,每晚不能入睡,导致不得不入院治疗,耽误了学业.可见,这位大学生智力因素优越吗?相当优越,但是由于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严重缺陷,很可能会导致他不能成才,父母对此难道不负很大的责任吗?片面地强调智力开发,是不符合人的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如果我们把智力因素系统比作一般资源的话,那么非智力因素系统就可比作是“能源”、“动力”.非智力因素是引导和促进孩子学习、成长的一种内驱力,它对孩子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起着动力和定向的作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者是辩证统一,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因此,为了使孩子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两个系统的开发缺一不可,必须配合进行.

第五,父母教育子女的态度意见要一致.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共同责任.但是,在履行这一责任的过程中,时常会发生种种矛盾,其中最明显、最突出的矛盾就是父母教育子女的言行不统一.我曾看过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个胖娃娃的脸,左脸颊有一个巴掌印子(父亲打的),右脸颊上有一吻痕(母亲护的).显而易见,这幅漫画深刻地揭示了当今家庭教育矛盾的普遍现象,要求父母教育子女的态度意见应该一致.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子说过:“一家二贵,事乃无功;夫妻持政,子无适从.”就是说,一个家庭里父母各有所见,互不相让,家里就什么事也做不成;对子女进行教育,各持各的观点,子女就不知听从谁的,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见,当父母有分歧时,要树立合力教育意识,应该私下讨论,坦诚交流彼此的想法,决不能在子女面前公开地暴露矛盾,因为他们有本能的自我保护心理,这样会让他们发现可以依赖的庇护神,他们会利用父母对自己行为品质的态度不一,去寻找有利于自己的保护.如果夫妻之间因子女的教育问题产生了分歧,并在子女面前公开地暴露矛盾,这样会直接影响到父母的权威性,也会削弱子女自我控制能力的正常发展,最终破坏家庭教育的效果.因此,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应该有统一的认识和一致的态度,夫妻双方在经过认真思考达成教育孩子的共识后,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才能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关于家庭子女教育的刍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教育子女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第六,父母对子女要耐心引导,循循善诱.现代家庭教育提倡要尊重子女,“棒打教育”对子女是十分有害的.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跟子女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其长处,对他们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对他们的过错予以纠正,这样他们就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如果一味地数落责怪子女,甚至对其施加暴力,只会让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一时压服,并不等于心服,打骂子女实际上是家庭教育的下策.正确的做法是首先了解子女的情绪状况,然后对他们进行耐心引导,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他们申辩的机会,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允许他们有不同的见解,甚至允许他们对父母的命令给予拒绝,但必须要有正确的理由.父母要和子女交朋友,也只有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现在一些子女有事对朋友讲,不对家长谈,这体现出家庭教育的严重不足.

第七,父母要有遇变不惊的能力.在生活中子女可能犯大错误、闯大祸,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一定要冷静理智,思考正确的处理方法,决不能火冒三丈,暴跳如雷,痛打子女.据报道,有的父母在盛怒之下打伤、打死子女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父母把子女赶出家门,让他们在外过夜,流浪街头,却不知道他们“逃夜”经常会被坏人引诱,后果往往不堪设想.这些父母粗暴的做法常常会把子女推向黑暗的深渊,最终害了他们.当父母发现子女犯大错误、闯大祸后,千万不要过于激动,不能以打骂他们来泄忿,更不能把他们赶出家门,一定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要保持心理平衡,沉住气,多大的事也不能发火,因为情绪越不稳定就越不能解决问题.2.弄清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3.安抚孩子惊慌失措、恐惧无助的心理,让他千万别再出事.4.冷静思考问题,找出妥善的处理方法.5.处理好事情后,要与孩子好好沟通,对他进行正确引导,让他吸取经验教训.

在实际工作生活中,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努力改造主观世界.这句话对家庭教育很适用,教育子女是改造客观世界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父母也在努力改造自己.只有父母在家庭中扮演好了第一任教师的角色,子女才能在家庭里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