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问题

点赞:5771 浏览:206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摘 要:区域金融中心是依托区域经济基础、能够辐射和影响周边地区并作为区域资金融通和集散枢纽的中心城市.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众多城市提出了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想法.郑州在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过程中,要明确金融中心的发展策略,要进一步完善经济基础和金融基础.只有这样,郑州才能在发展中不断克服自身的不足,依托自身优势,促进金融业腾飞.

关 键 词:区域性金融中心;郑州;发展模式

区域金融中心是区域金融产业和金融资源高度集聚的地方,通过金融中心资金融通和资本运作,实现资源在该区域的优化配置,并促进金融中心所在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繁荣,形成相关产业的扩张和交易的集聚,提升城市和地区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于金融中心带来的诸多利益,各地政府竞争成为区域金融中心也就在所难免.截至2011年,国内有26个以上城市以建立金融中心为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掀起了一股“金融中心热”.然而什么是区域金融中心,其建设需具备什么条件?在没有厘清这些问题之前,便盲目地争抢区域金融中心地位并进行盲目建设,无疑是不经济也是不明智的.

1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概念

1.1金融中心的概念

由于金融中心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学界对金融中心的定义,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综合国内外学者对金融中心的定义,我们认为,金融中心是金融业发达、金融机构集聚、金融设施先进、金融怎么写作功能齐全且金融对外辐射能力强的城市或地区.

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市场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2区域性金融中心

参照金融中心的定义和特点,结合本文的研究取向,本文将区域性金融中心定义为:依托区域经济基础、能够辐射和影响周边地区并作为区域资金融通和集散枢纽的区域中心城市,它拥有众多的金融机构、先进的金融设施、发达的金融业,能够为区域经济社会的需要提供优质的金融怎么写作,同时能够深刻影响周边地区的经济金融活动.

2区域性金融中心形成条件

经济基础和金融基础是区域性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这两个条件,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就会失去依托,最终只会成为空中楼阁.

2.1经济基础

金融业是为实体经济怎么写作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形成需以强大的区域经济为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推动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换言之,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是推动区域性金融中心形成的原动力.这种动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对金融中心形成的需求拉动.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意味着投资和贸易的增多,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会对资本产生巨大的需求,对大额融通资金产生需要,要求有相匹配的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融资怎么写作,从而促进金融机构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活跃,推动金融中心的形成.二是经济发展对金融中心形成的供给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意味着当地生活条件的改善,收入水平的提高,当地居民和企业有富余的资金,从而产生金融理财和投资的需求,能够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供给.同时,经济的发展能够推动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为金融业务的开展、创新提供条件.

2.2金融基础

金融基础指的是与金融业发展直接相关的要素,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人才、金融制度四个方面,这些要素的不完善,要发展区域性金融中心是难以想象的.

2.2.1众多的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是金融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组织者,它通过自身的经营活动把资金的融通活动连为一体,是金融中心发挥区域融资功能的载体.从金融中心的发展历史看,金融机构的集聚是金融中心逐步形成的标志.

2.2.2健全的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货币资金融通的场所,承载了货币资金流通、金融产品交易等金融活动,对拉动地方储蓄、促进投资转换、加速信息传递具有重要作用.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能够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借贷双方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金的融通,把多渠道的小额货币资金聚集成大额资金来源,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能够有效激励和约束金融主体,减少投机行为降低市场风险;能够灵敏地反映市场需求和市场信息,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市场优势.

2.2.3充沛的专业人才

金融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源是金融怎么写作业的核心竞争要素.一个城市或地区能否吸引高素质的人才,能否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充沛的人力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城市或地区能否发展为区域性金融中心.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专业人才,人力资本是其直接投入要素,直接参与金融怎么写作的生产运营和价值形成.

2.2.4完善的金融制度

金融制度是金融交易赖以进行的一种社会形式,表现为人们在金融交易过程中遵循的一系列规则、秩序和规范.金融制度之所以存在,是为了能够对社会金融活动进行有效的规范、支配和约束,以最大程度实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均衡,减少金融投机行为,保证金融活动各方参与者的利益,降低交易成本,维持金融秩序的协调稳定.

3发展模式选择

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存在三种模式:经济驱动模式、政策主导模式和综合模式.从国际经验看,经济驱动模式的金融中心通常以经济、贸易中心作为基础,通过需求引导,经历较长时间后慢慢形成.政策主导模式是政府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通过供给引导,由政策推动在较短时间内形成金融中心;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少金融中心在政策推动下形成.综合模式是结合前两种模式的特点,以经济驱动为基础,以政策推动为动力,通过需求和供给的双向引导,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形成金融中心.为此,郑州应采取“以经济驱动为基础,以政策推动为主导”的综合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强调政府政策的主导作用,并非弱化经济驱动的基础功能.郑州金融中心的建设始终应以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依托,以怎么写作于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物流业、商贸业的发展为目标,市场机制和市场因素是政府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事实上,政策的作用在区域性金融中心建立初期最为重要,以克服制度创新的时滞,而随着郑州金融中心的发展,政府的作用又要渐渐弱化,要逐渐转变为经济驱动为主、政策推动为辅,政府的作用要渐渐注重营造优良的金融环境,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4发展策略建议

4.1市场基础建设――发挥总部经济效应,推动经济发展,

扩展信息腹地经济是金融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信息腹地是金融中心生存的必备条件.总部集聚一方面能够为地方经济做出巨大贡献,拉动地方财政,另一方面,总部集聚有利于加强郑州的信息中心地位,总部通常是信息最为集中的地方,同时也是信息成本最低的地方,总部集聚有助郑州扩大信息腹地.因此,郑州应着力发展总部经济,作为金融市场的基础建设.

4.2市场主体建设

4.2.1政策优惠和基础建设相配合,集聚金融机构总部

一个经济中心城市聚集金融机构的数量、类型、实力决定着这个城市金融业的规模、效率和影响力.郑州作为我国中部第二大城市,金融市场容量大,辐射区域范围广,具有吸引金融机构落户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只要激励政策有效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就可以有效促进金融机构在郑州集聚发展.为此,郑州一方面要通过制定更具吸引力的金融政策,在政策方面继续加强引导,给予金融机构更大的优惠,降低金融机构及其相似度检测机构的经营成本,从而加大金融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并通过改进行政怎么写作,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特别是新设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保险公司在郑州设立区域总部;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交通设施和信息设施的建设,使郑州与周边城市的联系更加便捷,扩大郑州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鼓励总部在郑州的金融机构去周边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关注周边地区的金融需求.

4.2.2本土培育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培养高级金融人才

金融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人才在其中尤为关键.在金融全球化、我国金融业即将全面开放的背景下.郑州要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需要大量高素质的金融人才.这一方面需要郑州推进金融科教研发中心的建设,利用优良的教育资源,培养更多金融人才;另一方面,郑州需全面实施金融人才战略,落实各项补贴和优惠政策,加快完善金融人才引进和管理机制,尤其是吸引一批境外的高端金融人才.通过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的结合,为郑州金融中心建设输送高素质的金融管理人才、金融产品研发人才和金融产品营销人才.

5市场平台建设

建立金融市场平台、促进金融产品集中交易是推动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郑州迄今为止还缺少一个集聚力强、辐射面广的金融市场平台,这是郑州金融体系的一大短板,也是制约郑州提升跨区域配置金融资源能力的主要因素.有鉴于此,郑州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要把打造金融市场平台作为工作重点.

一是要以塑料、金属材料、煤炭、石油等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为依托,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扩大存货、应收账款融资规模,形成信贷市场新的增长点,争取国家给予政策支持,扩大郑州期货交易所的交易范围,进一步加强其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力.

二是要加快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打造集股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农村土地产权和碳排放权交易于一体的多层次、专业化的市场平台.支持金融机构与产权交易机构合作开展并购贷款业务,促进信贷市场与产权交易市场互动发展.

339;2]张永鹏.建设西部多金融中心的可行性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9,(1).

[3]胡坚.国际金融中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北京大学学报,2003,(9).

[4]王仁祥,石丹.区域金融中心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模糊综合评判[J].统计与决策,2005,(9).


[5]高珊,杜慧滨.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J].商业时代,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