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法学专业教育的现状与教学改革

点赞:6874 浏览:2319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迅速,而我国的法学教育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种法学院校、法学院系和法学专业的设置也不断普及和发展,师资力量和学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地方性院校的法学教育发展尤为明显,开设了许多有关法律、法学的院系和专业,招生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但是,在法学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许多发展过程中所累积的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如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法学专业生的就业相比其他专业要困难许多,法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使得法学教育陷入了专业是否取消或限制的讨论当中.

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民族院校的法学教育不能安于现状,停滞不前,而是要思考解决办法和措施,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改革优点,加强法学教育自身建设,才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一、民族院校法学专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民族院校的法学专业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民族院校法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其他院校大同小异,过于注重对法学理论的教育而忽略了对法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民族院校法学专业的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节,更与民族地区对法学人才的需求相悖,使得法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困难.

第一,民族院校法学专业教育课程设置跟其他地方院校过于注重对法学理论的教育而忽略了对法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进行法学理论教育非常重要,但是,对于法学教育来说,不能纯粹的成为理论教育.而民族院校在法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仍然是纯粹理论教育,这既脱离了法律的实践,也脱离了民族院校法学学生的现实生活.结果是这种模式之下培养出来的民族院校的法学学生,不能跟其他法学院校的学生比较的自身的优势,更不能顺利地融入民族自治地方的法律实践工作,导致民族院校法学专业学生就业困难.

第二,民族院校法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单一,欠缺自己的民族特色.目前民族院校的教学内容主要依赖于遵照国家课程标准传授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内容,结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的民族法学的教学内容欠缺,导致民族院校法学专业学生所学的教学内容与其生活的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排斥.相其他的重点大学和法学专业、政法类大学,民族院校在法学专业的师资力量上比较薄弱,法学教育业不能够在理论的基础和发展上形成特色教育和实现突破;不能够成为地方性或全国性的法学理论输出中心;不能够形成有效的法学理论影响力.因此,民族院校在法学教育上,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与法学专业教育相结合,才能克服和突破目前困境,取得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第三,民族院校的法学教育在教学办法,教学方式上没有充分考虑民族院校学生的民族价值观、思维方式、心理特质等特点,导致民族院校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学教育立足于通识教育,没能与民族地区法学学生的职业生涯、职业规划紧密结合.要想教育得到发展,就必须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科学研究,加强教育教学的正确、科学、现代化.笔者针对从上述民族院校法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民族院校法学教育的改革提出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二、民族院校法学教育进行改革的思考

作为民族院校,应该在教学办法和教学过程应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语言等其本民族特性.并基于这个特点设置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方式.所以,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语言等方面应该显示出自身的特点.

(一)合理设置民族院校法学专业课程

民族院校法学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在全国统一的前提下,根据民族地区的现状、特点以及民族院校的实际情况,设置符合本地区需要的特色专业课程,这样使民族院校的法学学生充分了解民族地区的社会实践,从而把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相互结合,使民族院校的法学教育逐渐发展成一种职业教育,与民族院校法学学生的职业生涯、职业规划紧密结合的一种技术教育.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度,每个地区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每个地区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同样存在不同层次和类别.以社会对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专业教育应当在专业的设置、类别、层次以及特色上体现地域特色,使院校专业结构设置变的分工合理、各具特色.因此,民族院校法学的设置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布局,在全国统一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具有民族特色的专业,从而实现专业结构上的优化布局.这种做法有利于民族院校在短期内建成自己的优势专业.

(二)合理设置民族院校法学专业内容

民族院校的法学专业的教育内容,既要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规定设置基本的教学内容,同时又要结合民族地区法学人才的需求和生活习惯的区别,注重传授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民族院校的学生生源大多数来自于农牧区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青少年儿童由于从小就在具有民族文化的环境下成长,深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其在心理、文化、语言、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具有本民族的特性.这种文化特质决定了少数民族学生在入学就已经形成了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具有本民族特性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作为法学教育者的民族院校应该重视学生的民族价值观、思维方式、心理和精神.而这些重视必然也必须反映在法学教育的内容和观念上,从而影响到法学教育的方式和思想上.他们更容易接受民族语言授课,所以民族院校的法学教学应结合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法学人才的需求,培养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熟悉国家法律法规,系统掌握法学理论与实务知识;熟悉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熟悉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通晓民族语言;具有良好的司法职业道德,能在边疆民族地区法院等司法部门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这样才能更好的为自治区的地方建设作出更好的贡献.


(三)民族院校的法学教育在教学办法、教学方式上,应该充分考虑民族院校学生的民族价值观、思维方式、心理特质的基础上找出适合民族院校法学专业学生的教学办法

民族院校法学专业教育的现状与教学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法学教育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4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1.使用比较法的教学研究方法

运用比较法研究教学方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进行比较研究,从中找出其教育的规律和特殊本质,从而得出符合实际的方式和方法.在民族院校的法学教育中使用比较研究的教学办法,比较国内外法学教育教学改革,比较各地方院校的法学教育教学的特点,总结出法学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本质,找出符合民族院校自身的客观实际和民族院校学生的民族价值观、思维方式、心理特质的正确的、科学的、全面的发展途径.

2.使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办法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办法是最基本的教育方法,也是老生常谈的教育科研方法,但现在的民族院校的法学教学中也没有发挥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办法应有的作用与价值.在民族院校的法学教育当中除了使用普遍的,典型的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以外,更应该要把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结合民族地区的民族生活习惯和民族院校学生的民族价值观,找出更让民族院校学生感兴趣,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运行法律资源、寻找法律信息以及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民族院校在法学教育上,应当学会扬长避短,才能在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怎么写作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3.民族院校的法学教育在教学方式上应结合民族特质

民族院校的法学教育在教学方式上,首先要培养一批来自于民族地区,熟练地运用民族语言进行教学,并且了解民族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具体情况和理论研究,并认真研读有关、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方面的文献资料和民族地区相关法律规定.具有能够承担民族院校法学专业课程教学的经验和能力的民族院校法学专业师资队伍,这样的师资队伍才能了解民族院校学生的民族价值观、思维方式、心理特质,能够正确地针对民族院校法学学生的特质使用现有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方式、实践性教学方式等教学方式,让民族院校的法学专业学生,不断强化法学教育同法律实务之间的联系,缩小法律理论与实务之间的鸿沟,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素质.其次,民族院校的法学教育的教育语言.可以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之一,他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如果一个民族不能够保持母语的独立性和生命力,那么其民族文化和民族影响力都会随之流失.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虽然一个民族流失其民族文化的原因很多,但是这些原因都必然会涉及到教育语言的问题.在《民族区域自治法》第37条中有关于教育语言规定: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同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第12条规定: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能够使用民族语言的,应使用本民族或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所以,民族院校应该重视和加强民族语言授课教育,秉承“以人为本,特色立校,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办学理念,注重民族性、区域性和应用性特色,以“培养民族人才、发展民族文化、怎么写作民族经济”为宗旨,以其独具的民族特色成为地方院校的典型代表.

所以在各地方院校法学教育迅速发展的时期,民族院校法学教育想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结合和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并将这种特点和优势融入到法学专业教育中,才能找到顺应当代法学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方法,从而取得进一步发展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