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点赞:4842 浏览:1746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阐述了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了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形成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培养和提高法律意识的现实途径.

【关 键 词】大学生 法律意识 培育

一、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必要性

1.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一般来说,总是与其成员的法律认知要求和法律意识水平状况相适应.实行依法治国,最根本的是培养公民的法律素质.今天的大学生,是新世纪的建设者,是未来依法治国的主体,加强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并带动全民法律素质的提高,是依法治国的需要.

2.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为了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强弱将直接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从而最终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自、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在全国形成了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但在关于素质教育的探索中,法律素质始终没有被单独提出,因而在实践中忽视对学生法律素质培养,这应该说是令人遗憾的.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素质教育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传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德育、智育、体育,改革开放中,教育改革增加了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内容,后来又提出了心理素质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完成,要依靠更多具备良好法律素质的劳动者与合格公民.现代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以及法律实践能力已成为衡量人才素质的重要指标,法律素质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依法治国的实施,法律已经深人到社会各行各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在高校中的法律地位由过去的义务主体转向为权利主体.因此,当今的大学生对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意识较强,权利意识较强,维权意识也增强,是当代大学生呈现出的一个显著特征.但是对如何维权、用什么途径维权却很迷芒.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具体表现有法律知识水平不高,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虽然大学生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整体法律知识水平却较低.

一方面,大学生维权意识有所提高,但缺乏如何维护合法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利用法律武器维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另一面,大学生对作为一名公民应履行的法律规定的义务意识淡薄,社责任感较弱,不能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对各级各类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没有认识到作为一名学生有义务去遵守,有义务爱学校的公共财产,有义务完成教学计划内规定的学习任务,有尊重人的人身自由、尊严、安全和隐私的义务.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

大学生法律素质是指大学生所具有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以及应用法律的基本能力和技能的综合因素.法律素质是现代法治社会对公民素质、特别对大学生素质提出的不可或缺的内在要求,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10月,教育部、司法部、综治办和共青团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以及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指出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突出现代法学基础理论和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民事法律、市场经济法律与WTO规则基本知识的学习,牢固树立宪法意识、权利义务对等意识和依法办事意识.这为我们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提供了理论指导.


1.提高大学生对法理知识的认识

社会主义法治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要从传播先进文化的要求出发,向大学生传授法理知识.法理知识是对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的认识,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知识和理性基础.法律知识的多少会影响一个人的法律行为.大学生只有掌握了法的基本知识.他才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禁止做的,才知道从事这些行为的意义和法律后果,才有可能依法作出相应的行为.在法理知识传授中要突出现代法学基础理论和依法治国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学生深刻理解法律思想与依法治国方略的科学内涵.以此坚定大学生对法的信念,增强大学生提高法律素质的迫切感、参与法制建设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培养大学依法办事的能力

由于大学生年龄、经验、心理等因素的制约,一些大学生对社会法律现象的认识往往是通过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亲身感受得到的,用自己内心确认的道德观念来评价是非,用传统的社会调整方式和手段来处理纠纷.因此,高校法制教育仅仅传授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还不够,还应培养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判断是非和依法办事的能力.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法律规范日益增多,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需要知识教育与技能培养相结合,通过法律实践,使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评价社会现象、运用法律武器解决现实问题,发生纠纷时知道如何寻求法律保护,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在法律教育中可采取以法析案,选择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的案例,进行法律实践活动,使大学生能以法判明是非和善恶,以法律的途径处理现实纠纷,维护合法权利,从而养成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使大学生通过法治力量战胜邪恶和自身弱点,从而更加自尊、自立、自强,更加坚信法、崇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