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优化教学的

点赞:4414 浏览:1044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通过对独立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现状分析,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切实可行的方法及思路.

[关 键 词]计算机文化基础 教学模式 教学资源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独立学院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过去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教学内容陈旧而且实际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不够,教学和考核还停留在理论层面,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没有,效率低下.为此,独立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现状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

(1)在校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理工学院为例:每年招收约30多个新生班,约1000名学生,必修《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据不完全统计,约占90%以上的新生入学前学习过计算机知识,也有部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已经很高,而约10%的学生入学前没有学习过计算机知.来自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水平普遍高于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学生起点的不一,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对《计算机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因人而异.学习态度的差异包括学生的专业差异和学生的个性差异两个方面,音、体、美学生的学习态度明显不如普通专业的学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在学生对知识的追求不同,没有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基础知识对每一个独立学院在校生来说多么重要.

(3)不少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学习目的不明确.有的学生只注重考试,学习虽然比较主动,但其学习的重点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不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2.现有教学模式的分析

随着独立学院计算机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教师可采用更科学的教学手段.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教学内容的表达方式更为直观,不仅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教与学的基本关系没有改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获取的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单一,仍然是满堂灌.实际上,独立学院的在校学生应当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自主地学习,如何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的能力.另外,同一学习起点的学生也会存在着学习上的差异,采取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难以适应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不利于因材施教,从而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挥,最终影响了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方案

1、选好教材及配套的教学辅导教材.《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材版本很多,出版社也不尽相同,甚至有相当部分的学校自己编写校内使用的教材.有的书比较通俗易懂,有的则相对抽象,因此教师选择教材的时候既要考虑到教材本身的可读性,而且还必须要考虑到学习对象,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来选择教材包括配套的教学辅导教材.

2、打破传统自然班授课方式,根据学生基础知识的差异,进行分组教学.对新生进行计算机知识的问卷调查或摸底考试,掌握新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对于基础良好的学生,一方面可以缩短上课学时,另一方面提供上机和上网学习的环境,使这些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和网络化学习的方式,在较短的时间里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对于起点较低的学生或者是没有基础的学生,应该加大课时数,加大学习内容的辅导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尽可能对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开展因材施教活动.

关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优化教学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教学内容“倒”过来,提高教学效果.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其目的主要是要让学生会使用计算机、会运用办公软件.现在多数学生从小就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使用等有了粗浅的了解,但又似懂非懂.如果直接开讲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系统的使用,学生自以为懂,学习积极性差,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以致影响到学习整门课程.如果将教学内容“倒”过来,一开始就讲如何使用Word、Exe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到这三个软件的使用上来.再根据教学需要将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网络基础及应用等章节的重点内容穿插到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当中,弥补学生缺失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增强学生使用操作系统和网络的能力.

4、建立教学资源库,实现数字化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讲课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电子版的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软件、学生作业或作品、教学实例、计算机应用的相关论文等等,再者还可以购写一些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的模拟考试软件.把这些模拟试题集中起来,进行分类整理,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题库.

5、让“考”变轻松,注重学习过程.本门课程实践性强,单纯的“考条条、背条条”的笔试很难考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考试结果只能导致学生学会应试.要改革现有的考试方式,要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进行记录,占期末成绩的50%,而最后的水平测试也只占期末总成绩的50%.最后的水平测试也应采用上机考试的考核方式,包括分发试卷-答题-评分-试卷分析,全程都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由计算机从题库中随机分发难度相当的考试题目,考场内邻座的同学没有相同的题目,从根本上避免了现象的发生.考试的内容也都是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方面的基本操作.这样既能考察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还可以了解学生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

6、加大与兄弟院沟通交流,取长补短.通过与兄弟院校沟通交流,既有利于发现本身的缺陷,也有利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在沟通交流中,要进行细心的对比.分析兄弟院校的课程设置、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运用程度、教学资源的优化所达到的层次等等,好的可以借鉴.这就有助于对自身进行调整,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改革对师生双方提出了新的要求

1、对教师的要求.教学改革使得教师的任务更加繁重,压力更大.因此,首先教师自身应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文化知识水平,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再者要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学习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另外,还要注重教书育人,培养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学习能力.

2、对学生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要充分了解计算机课程的特点,知道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是各行各业、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实践工具,是其他计算机课程学习的基础,不要把这门课单一化,要学会与其他学科整合.这样才会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

《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要与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需求相适应.也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教改过程中,将会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只有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