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术不端已成习惯

点赞:7520 浏览:3128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近年来,某某高校某教授学术不端的报道屡见于报端,人们似乎见惯不惊.可是,中国国内的最高学府之一清华大学也出现了此类现象,何处寻找净土

清华难“清”

2010年3月10日,《文艺研究》刊发了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的长篇论文《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称清华大学教授汪晖《反抗绝望》一书存在多处抄袭.多名专家对此已有回应,称“抄袭说”难成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赵京华等多名鲁迅研究专家,针对《反抗绝望》是否构成抄袭、汪晖是否梁(启超)鲁(迅)不辨、王彬彬的动机等问题表示,该书确实存在引文不够规范等“技术层面的问题”,但要说汪晖恶意剽窃恐难成立.王彬彬此前曾发文辱骂王蒙与清华大学中文系另一教授蓝棣之,因此有人对王彬彬的动机提出质疑,“派系之争”“骂名人以扬名”之说均被提及.

最近因为在美国的著名华人学者林毓生接受媒体采访,对“汪晖事件”发表了尖锐的评论,使原本已经平静下来的“汪晖事件”再热起来.

林先生的批评之声颇为严厉:“中国学术界最近一再声言要与世界学术接轨.如果这不只是一句口号的话,我认为负责督导校内学术发展、维持学术秩序的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与清华大学校长,有政治与道德的责任尽速成立‘汪晖调查委员会’,根据调查报告作出符合上述原则的决定:根据鉴定的确实证据作出停薪、停职或撤职的决定.如此究责的程序,会使当事人得到应有的处罚,中国的学术秩序因此获得重整的机会,不正学风也由此可以获得改正.中国学术界庶几可以走向良性循环.如果清华大学校长、文学院院长不愿作出任命‘汪晖调查委员会’的决定,显然得很,他们未能负起责任,他们自己应该.”

在或者相关学术组织介入调查直至公布调查结果之前,媒体已经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审判”,其中亦不乏“挺汪晖派”.有人甚至认为出现了媒体暴力.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在学术评价缺失的情况下,媒体评价有一定作用,但也容易产生很多问题,如果媒体本身有其立场或者受到利益制约,就不可能以公正、客观的立场来完成学术评价,更容易产生炒作、误导和纷争.

如果说媒体评价也可以对学术评价产生一定功能,那么,它应该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的功能,如承担将学术成果向社会推广的功能,但它绝对不能代替学术评价.

王彬彬教授在媒体上发表意见后,就相当于一种“”.按正常程序,相关学术机构比如当年授予汪晖博士学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应马上启动调查程序,组成一个独立的专家委员会,听取各方包括汪晖本人的意见,最后给出初步意见.由此看来,汪晖事件似乎与清华无关.

但现在没有这样的程序,不仅使事件一直悬而未决,而且导致了一系列纷争,最后演变成支持汪晖的在媒体上挺汪,认为这是上世纪80年代的学术问题,与当时的学术环境、学术不规范等问题有关,并反过来质疑王彬彬教授的动机.

“抄袭门”多悬而未决

“鱼池里所有的鱼都出现翻肚子现象,说明水有问题了.”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欧阳康对记者说,“学术不端与中国学术界晚进有关系,独立、自由化的研究起步很晚.中国学术界进入自由研究应该说是从1978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前,学术研究基本上是诠释、解读,学术规范基本属于空白.”

“西方靠制度,而中国靠良知.”欧阳康进一步分析说,中国学术规范在还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就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学术研究迅速扩张,大家都在拼论文,论文的产出数量成为基本评价标准,产出很强烈,而实际上能力却达不到.市场经济的原则渗入到学术当中,本来是很高端的学术活动,演变成了市场化的东西,从而产生各种学术腐败.

教育部近日举行高校学风建设视频会,教育部副部长陈希重申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零容忍”.在会上,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介绍了该校处理的几起学术不端行为的案例:撤销医学院教师刘某的清华教授职务,并解除聘用合同,对一名履历不实和论文一稿多投的教授职称申请者,取消其两年的申报资格,对发表的文章的一名博士后作出退站处理.

在高校学风建设视频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重申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清华大学自曝校内学术不端事件,其学术自省勇气值得肯定.

但是,好多高校、科研机构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轻描淡写,根本没有做到“零容忍”.即使迫于舆论压力,被动处理学术不端事件,也多把高高举起的问责板子轻轻放下.

比如,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发布过两则学术处罚公告:武汉大学教授艾勇和中国民航大学教授张连顺因抄袭他人论文成果受到通报批评,并被取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资格3年.但是,艾、张两位教授所在的学校并没有对他们采取处罚措施.

清华大学自曝家丑,自省学术道德,让人看到学术生态的一丝亮光.有专家认为,更多高校与科研院所应行动起来,学会学术自律,完善学术道德规范,给学者教授们戴上学术道德紧箍咒,守住学术底线,留住大学精神.

另外,学术道德约束与高校、科研机构内部自查自纠机制并非治本之策.要清除学术不端流毒,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应同步跟进.譬如,建立第三方学术道德调查机制,再譬如,把学术不端行为从道德规范上升到法规层面,避免学者教授们产生学术不端只违规不违法的印象.

让查重者付出代价

现在,公众对媒体上层出不穷的学术不端行为已经厌倦,而真正应该去认定学术不端行为的人和机构却是缺位的.如果说媒体在这个事件上有什么过度表现,也是因为目前对于学术评价的状态太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如果从事件开始,学校就有这种学术自觉,马上进行调查处理,哪里还会有媒体铺天盖地的讨论.


国外大学对类似事件的处理程序是,大学如果获知自己授予学位的博士、硕士或其他人员的学位被质疑,就应该马上从维护自我学术声誉的角度出发进行调查,公布处理结果.如果自己学校的任职教授出现了学术不端行为,发现后应马上,并进行独立调查,公布最终结果,这是最基本的做法,而不是拿到媒体上大家讨论来讨论去就可以的.但是现在,由于没有这样的学术管理机制,导致出了问题必须要通过媒体讨论反过来给学术机构施压,当然,媒体讨论后无法盖棺论定,因为它不是一个学术决策和管理的机构.

当学术不端已成习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学术不端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学术监管缺位的原因是,目前,国内没有正常的学术共同体的建设,一直以来是以行政管理代替学术管理,学术高度行政化.学术共同体是由一些学人组成的共同体,自觉地制定一套维护学术共同体声誉的学术规范和制度,对教授进行学术评价和对学术不端的处理,都应该按照学术共同体的规则来进行,其最高利益是学术声誉、学术尊严的维护,其施行应完全按照学术规律来进行,不受任何其他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由行政手段代替学术共同体来进行学术评价,最严重的弊端在于产生学术腐败.

熊丙奇认为,这必须由制度改革来推动.对大学而言,必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学术共同体,进行学术管理.现在,国家已经颁布了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及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在这些纲要当中已经提出了大学要去行政化、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推动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并将其明确作为未来的改革方向.

日前,在教育部举行的高等学校学风建设视频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陈希表示,在今后对学术不端的查处中,严禁论文署名导师以不知情为由推脱责任.高校有责任在教学中普及学术规范.教育部欢迎在学术不端查处中执行学术同行评议和舆论监督.

据了解,未来全国高校都将建设学风建设委员会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复旦大学等高校,用于审查论文是否存在剽窃的查重行为的论文检测系统已经应用,北大和清华还为新生和新教师开设了学术规范课程.

在当天的会议上,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介绍,北京正在论证成立高校学风建设委员会,今后学术道德将是北京审批高校科研项目重要评价标准,对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申请人执行“一票否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