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存货管理

点赞:4817 浏览:182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提要]存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选择存货管理办法,对提高企业经营成果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存货管理的目标、方法出发,针对存货管理存在的缺陷,提出对策建议.

关 键 词:存货管理;目标;分类方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1月28日

一、存货及存货管理的定义

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备销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为了出售仍然处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或在生产过程、劳务过程中消耗的材料、物料等.它反映企业流动资金运作情况.存货管理就是对企业的存货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最后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存货管理的最终目的――提高经济效益.

二、存货管理的目标

企业置留存货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另一方面是出自的考虑,整批购写在上有优惠.但是,过多的存货要占用较多资金,并且会增加各项开支,因此进行存货管理的目标就是尽力在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做出权衡.


三、存货管理的一般方法

(一)经济批量规划.经济订货批量规划是根据企业日常的存货用量和相关资金成本,运用数学模型得出企业日常的最佳存货持有量的方法.其建立在一系列的检测设基础上,只考虑存货的变动性成本和变动性储存成本以及允许缺货时的缺货成本,其目的是找到使存货总成本为最小化的量.这个订货量可以使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中的变动成本总和最低.经济批量规划法因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在企业存货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定量订货管理法.这种方法是指当库存量下降到预定的最低库存数量时,按规定数量进行订货补充的一种库存管理方式.此种管理法的优点是,每次订货数量是预先确定好了的经济批量,方法简便;缺点是对物资储备量控制不够严格.一般适用于物资消耗量不大、价值不高、订货时间不长、用途固定、需求总量比较稳定的物资.

(三)ABC分类管理法.由于企业的资源有限,对所有库存品种均给予相同程度的重视和管理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将管理的重点放在重要的库存物资上,根据库存物资的重要程度不同进行分类管理和控制.

在众多库存物资中,一般只有少数几种物资的需求量大,仓储管理成本大,占用的流动资金多.而较多种类的其他物资需求量却较小,管理的重要性小.由此,可将库存物资分成A、B、C三类,进行分类管理.ABC分类的标准是库存中物资的年消耗金额.具体地说,A类存货品种少、价值大、占用资金多,应作为库存的重点管理;B类存货则应在订货数量和订货时间上加以控制,不必像A类存货那样经常地进行分析对比;C类存货量大但金额一般不大,可集中采购,并适当加大安全存货量,简化手续,节约定货费用.ABC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有效地控制主要品种的存货,提高控制的效率.

(四)CVA管理法.有些公司发现,ABC分类并不令人满意,因为C类物资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如果缺少一个C类物资往往会导致整个生产链的停工,因此有些企业采用关键因素分析法,简写CVA.CVA的基本思想是把存货按照其关键性分为3~5类.第一类,最高优先级,这是经营的关键性物资,不允许缺货;第二类,较高优先级,这是指经营活动小的基础物资,但允许偶尔缺货;第三类,中等优先级,这多属于比较重要的物资,允许合理范围内缺货;第四类,较低优先级,经营中需用这些物资,但可替代性高,允许缺货.在使用CVA管理法中,人们往往倾向于制定高的优先级,结果高优先级的物资种类很多,这违背了CVA管理法对物资分类的基本准则,最后导致哪种物资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四、我国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存货的核算计量方面不够准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存货在会计期末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企业在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取得的可靠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企业每期都应当重新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但是,大多数企业并未做到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来准确体现存货的期末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企业有意粉饰经营业绩,存货的跌价损失体现不真实;二是管理层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存货跌价损失准备可提可不提;三是有些存货的当前市价不易确定,无法确定可变现净值,造成不能准确体现库存存货实际价值.

(二)存货的采购计划、验收、储存、保管领用及销售管理机制不健全.存货采购是企业存货管理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决定着企业存货量的多少,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采购计划是存货采购中更重要的一环,但在我国许多企业中采购计划是其存货采购环节中的薄弱环节.

在企业中存货的验收是存货入库前的重要环节,某些企业对存货的验收检查力度不够,给企业造成损失.企业没有按照对存货所需性质分类,对所有存货实行统一的管理方式,不利于重点控制.生产现场当天使用后的存货,一般都有剩余.当天剩余的存货放在各生产点,往往疏于管理,给企业带来损失.另一些有保质期的存货,时间过长会变质,造成损失.最后,材料的领用没人管理,材料被盗或被工人私自使用,造成企业的损失.

在许多企业中,存货领用时普遍未设置领退料制度,且存货领用环节内部控制比较薄弱.工业产品的销售一般是从接受客户的订单开始的,但是企业内部的销货订单比较单一,而且接到订单后存货的发出时间不等,不便于企业内部管理.

(三)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在我国,许多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问题突出,进而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据调查,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不能正确评价企业财务信息和管理部门的绩效.在一些企业中,材料发出后,并没有专门的人员根据存货的收发记录台账,报财务部据以入账;没有采用适当的方法计算和结转存货的耗用和销售成本;也没有采用恰当的成本核算流程和账务处理程序,登记有关账务.

企业存货会计核算不健全的原因与企业管理层长期重视和支持财务会计不够有关.另外,还有存货核算管理人员技术素质普遍偏低,仓库保管员几乎都不是经过专业培训的财务专业人员,采购、验收、付款、记录的岗位职责也不很明确等,以上这些问题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影响了对企业资源配置利用的判断,影响了企业资产损益的真实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企业存货管理的科学性.

我国企业存货管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内部控制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五、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实施科学的管理方式,改善保管环境应保证存货验收的及时性,缩短验收天数,以便及时发现所购的原材料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并及时解决.在验收存货的过程中,必须对采购合同、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保证书与运输部门的运输单相应核对,并查看货物是否相符,再填写存货入库单,以便与以后发出时相互核对,负责验收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必须对原材料的质量有较好的认识.企业应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存货的日常控制方法应采用存货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制定指标部门应参照历史数据,结合本期实际情况,分解存货资金计划指标给企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

(二)利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实现存货资金有效管理.企业要想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就必须改进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存货资金的有效管理.这就要求企业尽快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企业资源规划系统是一种主要面向制造行业进行物质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集成一体化管理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运用这种系统,企业能够利用计算机对企业的资金、货物、人员和信息等资源进行自动化管理.企业资源计划对于在企业高度普及计算机辅助管理,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和自动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利用企业资源规划系统能够使人、财、物、产、供、销全方位科学高效集中管理,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降低库存,既提高了资金利用率,也全面提高了企业资金收益率,使存货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三)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加强我国企业存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加强企业的存货管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企业要依据《会计法》、《公司法》健全法人制度,组织建立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从严格采购、销售制度,规范存货采购、消耗、销售环节,建立供应方、销售方的信息档案,加强其信誉、资质等级管理等,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岗位职责,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发挥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相互牵制作用.

(四)提高相关人员素质,充分运用存货管理理论对存货进行管理.不同的存货种类要求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要求.同时,因为存货管理涉及到很多存货管理的先进理论和方法,所以要不断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对重要岗位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制,并定期检查存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定期对在岗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六、结论

重视存货管理,以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为中心,采取有效的存货管理方法,实施科学的存货管理方式,努力在存货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作出权衡,是使企业保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方法.存货管理作为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是确保企业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全球化经济浪潮中立稳脚跟的保障,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意识到存货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建立完善企业的存货管理体系,让存货管理成为为企业更加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曾洁.浅谈企业加强存货管理有效途径[J].时代经贸,2007.9.

[2]夏中泽,亢砚晶.浅析存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财经界,2008.2.

[3]王晴.浅议我国国有企业的存货管理[J].金融经济,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