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问题

点赞:16218 浏览:7048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当前全球经济严峻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题日益凸显,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局面空前紧张.分别从宏观经济形势、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等方面,分析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结果表明,高校面向市场需求优化办学模式、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和提升综合素质是解决当前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就业能力;就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4-0114-01

1引言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获得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和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体现个人综合素质和社会用人取向的有机统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用人机制市场化水平逐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相应加大.在国内经济体制变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全球经济艰难复苏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体育专业在高校众多专业中,具有专业性强、社会需求量小等特点,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题更加突出,因此需要结合体育专业大学生特点,分析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积极探索培养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新途径.

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原因分析

(1)宏观经济紧张形势限制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的背景下,欧债危机的爆发再次使全球经济发展呈下滑趋势.经济状况向来是就业水平的晴雨表,金融危机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将会对大学生的就业带来消极影响,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度.

此外,我国当前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特别是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展差异较大,而大学生大多依然趋向于选择发达地区的城市作为就业选择地,而这些地区的人才相对饱和,劳动力需求量下降.因此,包括体育专业在内的高校毕业生都需要面对严峻就业形势的挑战.

(2)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脱节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度.

体育专业受高校扩招影响,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体育专业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一些不具备扩招条件的高校为了争取招生名额,无视人才培养质量盲目申报,导致体育专业人数暴增.在既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需求有限,造成供求失衡,毕业生处境艰难.

体育专业专业性要求很高,就业范围具有明显的行业性.目前体育师范类专业仍以中小学体育教师为培养目标,而中小学现在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体育师范类专业市场需求平淡.当前我国全民健身意识较为薄弱,群众在体育运动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较少,社区体育人才需求量低,造成我国社会体育等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就业问题突出.

(3)体育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欠缺影响就业水平提升.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类专业人才都面临者知识和技能双重社会人才需求挑战.体育类毕业生专业口径较窄,知识结构单一,文化素养薄弱,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不匹配,毕业生求职成功率较低.部分毕业生对就业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就业主动性和危机感,就业准备不充分,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造成有业难就局面.

体育专业毕业生政治素养普遍不高,对我国现行就业政策关注程度不够,缺乏对社会职业状况、人才市场动态、个人择业目标的准确认识,求职信心不足.部分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比较心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传统就业职位,对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就业期望值偏高,对自身定位不明确,错失就业机会.

3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途径

(1)面向人才市场需求,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高校要进行体育教育学科结构调整,增设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瞄准市场变化,了解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趋势,根据社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使课程内容与市场人才需求变化紧密结合.以社会实际需求为本位调整课程设置,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主干技能,增加实践指导类课程比例,提高毕业生职业市场适应能力,增加求职成功几率.

高校在招生时应秉承宁缺毋滥原则,对考生的文化成绩和运动能力严格把关,改变当前体育专业人才在运动能力和文化知识先天不足的局面.面向社会开放办学,以市场为导向,让毕业生提前走进社会、了解职业岗位需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中认识自我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大学生成才不能仅仅局限于体育专业,应该是在“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的原则基础上全方位成才.鼓励学生辅修第二学位、考取从业资格证书,激励学生跨专业成才,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

(2)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理念.

当前社会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呈现多样化,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珍惜就业机会,实现向成为普通劳动者的观念转变,多渠道就业,尽早融入社会.充分利用大学生应征入伍、特岗教师招聘和大学生到村任职等多项政策性就业渠道,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根据体育专业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高校应对对学生实开展针对性的职业发展教育.低年级阶段着重职业生涯的规划,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自我发展意识.大二大三年级着重基本能力培养,使学生确立专业发展方向,建立和强化专业思想,以专业基本功大赛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实践活动,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毕业年级则着重择业指导,鼓励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提升体育专业毕业生整体就业水平.

(3)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培育就业能力.

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谋求合适的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也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取得成绩创造条件.


体育专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为完成工作任务做好准备.同时,体育大学生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专注求职工作.

体育专业大学生还应发挥实践能力强的优势,继续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培育.充分利用检测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增加求职筹码.参考文献

[1]赵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怎么写作体系[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6).

[2]梁正瀚.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分析―以体育专业为例[J].出国与就业,2011,(5).

[3]杨改生,屈东华,王崇喜.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问题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4).

[4]黄汉升,季克异.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研制及其主要特征[J].体育学刊,2003,(3).

[5]林兴岚.如何发挥高校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主导作用[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4).

[6]王西军,李春兰.浅谈就业指导工作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积极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9).

[7]吴要武,赵泉.高校扩招与大学毕业生就业[J].经济研究,2010,(9).

[8]潘士远,林毅夫.中国的就业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学家,2006,(1).

[9]李娟.河南省体育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探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