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现代种业管理的基础

点赞:20822 浏览:950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近几年,随着《种子法》的实施,使种子行业经济结构日益多元化,使计划经济延续下来的行业财务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种子行业的统计和财务管理,已成为种子行业财务管理的必然趋势.

一、加强种子行业统计及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种子管理的范围增加,种子企业的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风险越来越大,要确保利润最大化,必须确立统计和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发挥统计和财务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这也是由统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差异较大,种业发展的类型不一,绝大多数种子公司是小型企业,种业市场和物流变化是非常快的,如果没有及时准确的统计和财务信息,必然会导致企业进销及物流的混乱以致增加企业成本,造成企业决策的失误,致使大量的种子积压和种子资源的浪费.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信息网络把各种种业信息发布出去,那么无疑会给供种商、用种者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

因特网的应用,为种业统计和财务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提供了便利,为降低种子生产成本、缩短繁育交易周期和公平竞争带来了保证.扶持和建立我们规范的种子商务企业,规范交易行为是推进种业发展的有效手段,谁能积极掌握和利用网络推进种业的发展,谁就能领导种业的发展方向.

种子行业统计和财务管理是种子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反映种业发展情况的晴雨表.现代化的种子经营管理工作,如果没有准确、翔实的统计和会计数据,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如果没有快捷、开放的现代化信息传递手段,要达到全行业的高效管理水平也是难以实现.因此,种子行业统计和财务管理工作不是搞不搞的问题,而是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搞好的问题.

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种子行业统计及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种子行业统计及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和种子市场的放开,种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种子产业正向着多元化格局发展,国有种子公司将受到更大的冲击.再加上个体、民营、其它行业的介入,使原国有种子公司逐渐失去了主渠道的作用,种子行业多元化的经济体制已经形成.为此,再沿用旧的模式来管理现阶段多元化的种子行业,已不能满足行业管理的要求.


随着国有种子企业改革的深入,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形式的种子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打破了原有封闭的行业统计和财务管理格局,市场主体出现多元化,统计和财务管理的主体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急需改革现行的财务管理模式,拿出开拓创新的管理办法,以避免削弱和淡化行业统计和财务管理的职能.

2、国外种子企业不断进入中国种子市场.目前的行业统计及财务管理方式不利于区域性经济协作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不能顺应经济发展全球化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3、现有的统计、财会队伍建设和统计、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手段已不能有效地进行统计和财务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汇总和传输,不能提供有效的预测、决策依据.因此急需提高统计和财会人员素质,改变统计和财会人员的工作方式,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三、解决的办法及建议

1、要增加投资,加快种业信息网络建设.要多方面争取投入,把种子统计和财务管理作为种业信息网络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单位内部实现统计和会计的电算化管理,提高数据处理水平;在种子系统,实现从中央到地方的微机联网、资料上网、信息共享、网上办公、电子商务等要求,最终实现种子全行业的信息网络化、办公自动化、管理规范化,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种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种子财务与专业统计是行业信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建设上应考虑与种植业司组织开发的《中国种业信息网应用系统》的统一,在系统体系方案上尽可能采用目前先进的分布式数据库解决方案,这样既可以提高系统的易维护性,同时使行业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也得到了保障.在系统方案选型上也可以考虑选择专业易用的统计系统(比如《中国种业信息网应用系统》中的统计系统),这样便于我们加快掌握使用和地方推广的进程.

什么是现代种业管理的基础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财务管理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要加强技术培训,尽快提高统计和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针对目前种子行业统计和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普遍不高的实际,采取多种形势加强培训工作,以适应种子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制约会计行为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成为制约会计行为的内在因素,是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因此,应重视和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的培训,督促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