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管理沟通课程互动式教学的特点、原则

点赞:5995 浏览:188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MBA管理沟通课程互动式教学有互动广度大、过程变化大、形式多样化、观点冲突等特点.管理沟通教学互动应遵循平等、学员导向、广泛参与、适度冲突、灵活多变、理解包容、过程可控等原则.MBA管理沟通课程互动式教学要求主讲教师有亲和力,有管理领域的广博学识,并了解各类企业管理沟通的实际情况.

【关 键 词】MBA;管理沟通;教学互动

互动式教学,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平等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员的参与性,达成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式.管理沟通课程采用互动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兴趣和热情,吸引学员真正投入到教学中,将理论与自身实践相结合,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研究管理沟通课程的互动式教学,对提高管理沟通课程的有效性有重要的意义.

一、MBA管理沟通课程互动式教学的特点

课程和学员的特点形成MBA管理沟通课程互动式教学的特点.MBA管理沟通课程讲授沟通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互动本身就是沟通的实演.MBA管理沟通课程更注重技能训练.相比于理论教育,技能训练更强调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更强调教学互动.MBA学员大多是企业的管理人员,有一定的管理沟通的实践经验,善于形成和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也是互动式教学的有利条件.MBA管理沟通课程互动式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教学互动的广度更大

与其他课程的互动式教学相比,管理沟通课程互动更为广泛.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技能训练,几乎都可以而且应该在互动中完成.互动式教学在组织沟通、人际沟通、冲突处理、跨文化沟通等教学环节上,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形式上,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为学员有一定的沟通经验,又希望获取系统的管理沟通知识和技能,参与互动的人数比例更高,热情也更高.

2.观点冲突

MBA学员来自不同的行业、企业,从事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管理工作.阅历、经验不一样,观察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分析判断能力也有差别,所以对同一问题会形成多种看法,有时各执己见,形成冲突.这种冲突有利于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加深学员的理解,也有可能导致教学过程失控,比如耗费大量时间争辩而没有明确的结论.

3.答案非唯一性

一般的互动教学,学生经过的教师的引导会找到“标准答案”.管理沟通的精髓在于“权变”,没有一种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沟通环境;环境不同,沟通的措施也应不同.所以往往对一个问题学员有各种答案,这些答案在不同环境前提下都可能成立.答案非唯一性增加了管理沟通课程互动的复杂性.

4.教学过程变化大

在管理沟通的教学互动中,对一个问题的探讨,有时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达成共识,有时学员会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见解有可能存在沟通环境局限性形成的偏差,这需要教师分析、引导,也可以发动学员共同讨论.有时学员会在一个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沟通实践引发出新的问题,又会进入一个新的分析环节.教学过程变化大的特点,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引导、控制能力.

5.教师角色转变

一般的教学互动,教师问学生答,再由教师评价;教师是评判者、最终者.管理沟通的互动教学更强调学员的主体性,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催化师.在互动过程中,教师注重对学员的引导、鼓励和适时的分析、归纳.教师的职责是营造自由活泼的交流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拓宽思路,催化潜在的思维能力.

6.互动形式多样

除了采用一般互动教学的质疑―问答式.管理沟通更多采用以下的互动形式:讨论―交流式,即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交换意见;实验―探究式,即设置并展开情景以探究规律;争论―辩解式,即针对分歧,在冲突过程中寻求答案.除了采用一般互动教学的师生互动形式,管理沟通更重视学员个体之间的互动和团队之间的互动.

7.以内部激励为主

一般的互动教学注重外部激励,如课堂表现评分、教师的赞扬.管理沟通互动教学本身是培养学员的沟通能力,同时也为学员提供了展示自身沟通能力的舞台.学员在互动过程中,吸引他人对自己的关注,满足社交需要;又能使自己的见解得到他人的认可,满足尊重需要;同时还能学习、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MBA管理沟通课程互动式教学的原则

一般而言,互动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使学员交流互动,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教师适时评价学生的意见.除了一般的原则,MBA管理沟通互动式教学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平等的原则

管理沟通的本质就是要求人们在满足沟通对象的自尊、自信、自我发展的心理需求的前提下实现沟通的目标.同时,MBA的学员作为职业经理人或未来的职业经理人更希望得到他人对自己的尊重,有更强的自我发展的愿望.所以MBA管理沟通的教学互动更强调教师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的平等.相互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形成良好的参与的氛围,才能激发起互动的热情.

学员导向的原则

首先,由于大部分学员理工科出身,之前未系统学习过管理理论,教师要根据学员的理论基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展开教学内容;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用学员易于、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互动.其次,无论是理论教学、案例分析、情景模拟,都要从学员的需要出发,结合学员的工作实际安排互动的内容.因为学员来自不同行业、企业,互动的内容要顾及各类企业管理沟通的实际情况;案例的选择力求本土化、真实性、新颖性,尽可能靠近大部分学员当前的沟通环境.

MBA管理沟通课程互动式教学的特点、原则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员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广泛参与的原则

应吸引尽可能多的学员参与教学互动.如有学员参与程度不足,教师应了解原因、设法开启.教师可以通过学籍资料,了解学员的原专业、学员所怎么写作的企业、学员的职位等,有针对性地提出话题,引导学员参与互动.在互动设计中要考虑参与的广泛性.如演讲活动可由每一学习小组推出一名演讲者,演讲者吸纳小组成员的意见形成演讲稿;每一学习小组推出一名学员组成评委计分并讲评;由班干部担任主持人;作为听众的学员可以向演讲者提问,演讲者或其小组成员来回答问题.这样使尽可能多的人参与到演讲互动中.

适度冲突的原则

在管理沟通课程互动教学中,应适当引入冲突.提出的问题应该有探讨价值、争论价值,给学员留出思考的空间.在学员能力范围内,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难度,需要经过讨论、争辩才能达成共识.同时问题应该是开放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分析思路,可以有多样的解决方案.这样在给学员一定压力的同时,有利于激发学员潜在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形成活跃的气氛,深化对问题的认识.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制造冲突,可以是学员和教师的冲突,可以是学员个体之间的冲突,也可以是学员团队之间的冲突.


灵活多变的原则

尽管课前有互动过程的设计,但互动过程不可能按部就班,管理沟通课程互动过程变数更多,比如有时遇到冷场,有时讨论范围过度延伸.这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引导、调整.比如从切入,用浅显的比喻来引发学员思考,或者用相关的案例来使学员触类旁通.可以先用封闭式的提问作为引导,逐步打开学员的思路;也可以把一个大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限定范围,逐一探解.针对互动的实际情况,在不偏离主题的前提下,互动内容也可以相机微调;有的可以省略,有的可以拓展.此外在理论教学、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演讲实训、方案策划等各种教学环境中可以变化互动的形式.

理解包容的原则

由于管理活动具有权变特征,管理沟通互动教学几乎不存在“标准答案”.沟通环境不同,沟通策略也应不同;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答案.所以不应轻易否定学员的看法.对学员观点的反馈应以赞扬为主.即使学员的观点不符合特定的沟通环境,在指出学员偏颇之前也应先找出学员观点的合理部分,即放在其他特定环境中是正确的.即使学员的看法浅泛、悖谬,在委婉指正的同时也要肯定其发言的积极性,保护学员参与互动的热情.对学员看来“怪异”、实质是创新的观点,要大力赞扬.

过程可控的原则

管理沟通课程的互动更为自由、灵活,互动过程也容易出现偏差,需要教师及时调控.控制的重点一是互动的内容.一旦发现学员的发散性思维偏离了教学主题,应提醒学员回归讨论的中心.二是互动的时间.应避免冗长的发言和无休止的讨论.在课堂互动中,可以事先向学员提出理清思路、言简意赅的要求,或者规定每个学员发言的时限,规定每个项目讨论的时限.意犹未尽的可以转入课后的个别交流或集体讨论.三是互动的情态.如果缺少活跃的气氛,可以适时引入冲突;但争辩过于激烈,又会场面无序.教师要适时调节、引导,如安排发言的顺序,或者分析各方的合理性来降低冲突的程度,使互动过程活泼而有序.

互动式教学对提高MBA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互动式教学对管理沟通主讲教师也有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有亲和力,亲和力是指与学员建立融洽关系的能力.教师对学员有诚意和热情,善于洞察学员并满足需要其正当的心理需求.学员接受了教师本身,才会积极地参与教学互动.其次,教师要有广博的学识.管理沟通是一门跨学科课程,涉及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以及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教师有全面的知识储备,在互动中才能正确引导,应对自如.理想的管理沟通主讲教师应该是管理学科的通才.再次,教师要了解各类企业管理沟通的实际情况.MBA教学是培养合格的职业经理人,管理沟通课程互动的内容必须结合企业的管理实践.MBA学员来自不同行业、企业,怎么写作于不同的部门,他们所处的沟通环境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对管理沟通实践有了广阔的视野,才能贴近学员的实践,在共性的基础上顾及到个性,深化教学互动的过程,提高教学互动的有效性.

作者简介:王佩玮,副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