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

点赞:22010 浏览:10461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愈演愈烈,不仅青少年犯罪的数量日趋增多,而且青少年犯罪的性质也越来越恶劣,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如何规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以维护社会的和平稳定以确保和谐社会的构建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拟从青少年犯罪的现象入手,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结合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征特提出了自己的应对策略,浅薄之处,以为贻笑大方之言.

关 键 词家庭环境青少年犯罪心理法制教育

作者简介:徐磊,法学硕士,燕京理工学院,讲师;谢慧婷,燕京理工学院201法学学士在读.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0-249-02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青少年犯罪是依据人的生理年龄所作的犯罪类别划分,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界定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青少年犯罪是指14―25岁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广义的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本文中的青少年犯罪是指狭义的青少年犯罪.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与日俱增,而且性质越来越恶劣,手段越来越凶残,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其具体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犯罪日趋低龄化

近年来的青少年犯罪年龄日趋低龄化,16岁以下的少年犯罪越来越多,对于该群体而言,由于缺乏辨别意思和控制能力,一旦受到蛊惑就极容易冲动行为,而且往往都是行为之时完全不会考虑后果与影响,极容易出现恶性案件.

(二)犯罪手段成人化

从相关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的青少年犯罪有很多行为人在案前精心策划、案后伪造现场,犯罪手段日趋成人化.尤其是是青少年抢劫犯罪由原来的随意性向特定性方向发展,犯罪手段由原来的拳脚施暴、口头威胁转向使用武器,如手持、棍棒、屠刀、等作案.

(三)犯罪类型多元化

青少年犯罪类型越来越多,主要表现为暴力型、侵犯财产的案件,青少年犯罪已几乎涉及整个犯罪领域,主要有盗窃、抢劫、伤害、敲诈,而且凶杀、、伤害、敲诈、吸贩毒案件的比例都有所上升.

(四)犯罪形式智能化

随着社会经济、高科技迅速的发展,青少年也在不断更新着犯罪手段,不断模仿着网络游戏、武侠小说、电影、电视剧中的犯罪方式、作案手段以及反侦查的方式,并加以改造使犯罪手段、方式更加趋向智能化.

(五)犯罪方式团伙化

青少年犯罪日趋呈现出由单独作案向共同作案转化的态势,早期的青少年犯罪多为单人犯罪或者松散型的团伙犯罪,鲜有组织性且盲目性较大.但是近年来,由于一些青少年过早辍学、渴望友情、乐于合群,于是就三五成群、拉帮结派,并且仿照电视电影与游戏中的情形组成团伙帮派,性质严重的甚至形成了黑社会性质的团体,犯罪方式日趋团体化,组织结合也是日趋严密.

(六)犯罪行为化

犯罪这个名词不仅出现在成年人的这个范围内,很多青少年也表现得情绪化.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复杂时期,精力旺盛,血气方刚,情绪不稳定,易冲动,自控能力差,存在很强的逆反心理,一旦遇到外界刺激,就会突发犯罪,不记后果,给社会、家庭,青少年本身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七)犯罪比例加大化

在世界的不同角落每天都会发生与青少年犯罪有关的报道,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达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由此可见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已严重地影响着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的安定,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

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任何现象的产生和存在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和条件,都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青少年犯罪亦然.

青少年犯罪的外部原因

1.腐朽没落价值观的冲击.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当前中国社会价值观体系呈现出多元化结构,各种不同的思想价值体系林立碰撞,其中的一些不良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亦沉渣泛起,对于尚未确立正确人生价值观且抵制能力较差的青少年来说,极易受其影响引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进而走向犯罪的深渊.

2.学校教育管理的缺失.当前中国,绝大都输中小学仍然采取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为了追求所谓的“升学率”片面注重对学生学习的管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教育和引导,尤其是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方面许多学校更是严重缺位,这就使得一些学生根本就无法意识到其所实施的不法行为可能会遭致怎样的法律评价,从而缺乏对法律的敬畏之心,结果就会出现一些学生或因为一时冲动或因为好奇或因为其他不良心理而实施了违法行为,严重者甚至锒铛入狱,从而留憾终身!

3.家庭教养方式的失当.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为重要,尤其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对青少年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的确立更是影响至深.如果家庭教养方式失当则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者甚至会致使其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现实社会中,有的家长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一有不满非打即骂,长此以往则会导致孩子心理畸形甚至会对父母异常痛恨,一旦遇到诱发因素则会爆发出惊人的破坏力;有的家长对子女则是过分娇宠溺爱,过于重视物质方面的满足,忽视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得子女产生一切唯我的个人主义,过于自私自利、焦躁蛮横,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极易产生暴力型或者报复型犯罪行为;还有的家庭由于父母离异或者外出就业从而放任了对孩子的监管教育,致使孩子根本就无法从家庭中汲取到成长的有利因素,这种类型的孩子极易受不良社会分子的影响加入黑帮犯罪团伙,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内部原因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辨别是非、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极易被诱惑实施犯罪.有的青少年盲目从众攀比但是经济条件有限,从而萌发盗窃、抢夺乃至抢劫等侵犯他人财产的不良企图;有的学生成绩不好,经常受到老师、同学的嘲讽,自尊心严重受挫,产生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有的青少年好斗心强,一旦被怂恿就会立即爆发,从而引发血光之灾;有的青少年精神空虚,为了寻求刺激而去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总体而言,青少年的情感时而强烈时而细腻,在矛盾中选择、在选择中易变,情感多变常常引发犯罪,感情用事往往会造就团伙犯罪.此外,青少年的意志往往不够坚强,缺乏对挫折的耐受性和自制力,很容易因一时挫折而灰心丧气甚至一蹶不振,从而引发破罐破摔的违法犯罪心理.三、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建议

青少年犯罪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逆反心理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为了防治青少年犯罪,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青少年法律保护.我国在1992年就实施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又在1999年实施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史上里程碑式的两部法律,有效的保护了未成年的利益.但是很多法律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因此许多未成年人家长和有识之士,呼吁有关部门要在进一步完善立法,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2.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同时,也带来了失业人口的激增,每年大学生毕业都面临着空窗期,政府应当做好“调配师”,把有限的资源更好的投入到无限的岗位上去,给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就业机会,避免待业青少年无序流动.加强地区之间的资源共享,协调人员之间的流动,避免岗位与务工人员数失衡,这样每个人有事可做,青少年就会安分守己,有效的避免犯罪的发生.

3.加大家庭监护力度.父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榜样,对青少年从小价值观的树立有着巨大的影响.家长应加强对孩子法律常识、德育知识的教育.用行动和思想影响孩子,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加强对孩子的沟通、多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同时也要注意防范孩子情绪的波动,用正确的方法对其进行疏导.

4.提升学校法制教育.学校要进一步强化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教育管理,要积极采取措施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在坚持抓好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强道德法制教育,提升青少年的守法意识,使其做到知法守法,一方面使其能够更好的依法保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另一方面也使其产生对法律的敬畏之心从而悬崖勒马、及时回头,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总而言之,青少年的犯罪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治安的稳定,而且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更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紧迫的工作任务,只有在党和国家领导下,充分利用各种手段,不断改善社会风气,消除各种不良影响,实行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综合治理,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