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会计制度建设的

点赞:22795 浏览:105268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通过对民办高校运用会计制度现状的调查,分析了民办高校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对民办高校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中国民办高校会计制度的选择与建设.

【关 键 词】民办高校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合理回报

中国民办高校近年来迅速发展,2013年教育部批准的高校名单(截止到2013年6月21日)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共有高校2198所,其中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等学校424所,约占20%.随着民办高校数量和规模的急剧扩张,其会计核算方面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既阻碍了民办高校自身的发展,也给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构建我国民办高校会计核算制度迫在眉睫.

一、我国民办高校运用会计制度的现状

1、民办高校的会计特征

(1)民办高校属于非营利组织的性质.我国1998年8月29日颁布的《高等教育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设立高等学校,应当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这说明所有的高等学校,是一个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

(2)民办高校的经费来源非财政性.我国2002年12月28日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表明民办学校的办学主体不是国家机构,办学经费不是国家财政性经费.当然,近年来,政府开始向民办高校划拨少量的财政性资金,以补助其开展高等教育活动.但是,这种补助仅仅是开始,而且规模不大,在办学经费支出中比重很小.

(3)民办高校办学主体非政府.民办高校的出资人不是国家机关,因而民办高校不属于事业单位,应该归入民间非营利组织.

2、民办高校会计核算制度的选择

民办高校应该采用何种会计制度,《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没有作出明确合理的规定.从海南省民办高校的调查中发现,2005年以前,在实践中民办高校执行的会计制度大体可以分为:一是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二是执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三是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高待学校会计制度》相结合运用.另外,也有属于上市公司控股的民办高校套用《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账目处理的.由于民办高校采用的会计制度不统一,就造成民办高校在财务治理上的不科学和不规范.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较差,导致有关部门对民办高校的财务治理难以到位,税收关系调理不清,不利于对民办高校资金治理、使用的监管.我国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和高校财务制度大多以财产的公有制性质而设立,强调预算管理,突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功能,不能体现民办高校投资主体的知情权以及成本核算、营利等问题,影响了民办高校出资人的积极性.

2004年8月18日,财政部发布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该制度的颁布实施,首先从理论上结束了民办高校没有统一会计制度的现状,解决了民办高校适用的会计规范问题.

2005年,《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开始执行.海南省除属于上市公司控投的民办高校外,其他民办高校开始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组织会计核算.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为民办高校的会计核算奠定了基础,但该制度适用于普通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并非针对于民办高校.因此,民办高校会计核算在执行此制度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民办高校会计核算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民办高校的产权关系不清晰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中,基于非营利性质,未设置所有者权益,只设置净资产账户,并将净资产划分为非限制性净资产与限制性净资产.这样的设置不能满足民办高校资产的来源,民办高校的资本大部分是办学者出资的,这部分出资并不是不求回报的.因此,民办高校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后,会计核算上就不能体现产权关系,使得民办高校的产权关系不清晰.特别是财务报告中,资产负债表的设置,只反映净资产,不能体现办学者的出资信息,办学者往往会担心自己的出资全部公益化,不利于出资者继续出资.

2、《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规范的核算内容过于简单,不能完全规范民办高校经济事项

(1)行业(教育)特征不明显.《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设置等方面,对教育单位的教育经济行为反映得不够直接.在收入和支出的会计科目设置中没有体现教育特征的会计科目.

(2)政府补助核算.《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设置了“政府补助收入”科目,核算的内容是民间非营利组织因为政府拨款或者政府机构结余的补助而取得的收入,但并未规范这些补助收入的计量.民办高校取得的科研经费、教育补贴经费及财政及地方财政给予的示范实训室建设经费等,这些补助有的是收益性的,有的是资产性的,还有的是收益与资产相结合性的.对于收益性的可按《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规范处理,记入当期的净资产.但对于资产性的却不能一次性记入当期净资产.例示范实训室建设经费,形成的是固定资产,这部分固定资产后续如何计量,提不提折旧,是一个困扰会计管理工作的会计核算问题.这里没有一个规范的会计政策,实务中现在也只能参照《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政府补助来核算.

(3)民办高校出资人的合理回报问题.《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第二条规定:本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本制度规定特征的民间非营利组织.民间非营利组织包括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登记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学等.民办高校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其可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但适用本制度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同时具备的特征之二是资源的投资者向该组织投入的资源不取得经济回报,而《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规定民办高校的出资人是可以取得合理回报的,将合理回报限定在“不得高于其实际出资额商业银行当年长期贷款利息的200%”.《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在不求回报与《民办教育促进法》合理回报之间相悖.从《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中规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同时具备的特征看,民办高校不具备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特征.但是《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第五十一条规定“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这些规定就给民办高校定了性,即使民办高校取得了合理回报,也是不以营利为宗旨和目的的非营利组织.我国民办高校没有相应的会计制度,民办高校只能选择《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民办高校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也没有疑议.《民办教育促进法》是上位法,两者谁服从谁是非常明显的.在会计核算上,民办高校出资人的合理回报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如何核算,如何报告,没有统一规范,这样的财务报告就不是很规范了.(4)《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过分淡化对税金的核算.事实上民间非营利组织除了非营利收入外,还应有营利收入,我们不能笼统地说非营利组织是或不是纳税人,而必须根据有关国家税法规定来正确核算税金.民办高校教学、科研与后勤等方面的经济活动其目标不同,资金运动的性质也不同,因此在税务的处理上也是有差异的.在民办高校会计核算中,尽管税金不是主要的支出,但税金与费用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中没有规范税费的核算,因此民办高校缴纳的一些税金在会计核算上就没有统一的核算.从调研的样本来看,民办高校对于缴纳流转税有的计入业务活动成本,有的计入管理费用,有的计入其他费用等,五花八门.另外,在会计实务中对于民办高校是否缴纳企业所得税,民办高校的企业所得税如何核算,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中没有设置所得税费用会计科目,在业务活动表中也没有设置所得税项目.事实上,民办高校有些收入是属于所得税范畴的,对于民办高校缴纳的所得税是在业务税金中核算,还是单列所得税费用,这是一个必须明确的问题.

3、《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报表体系不能体现民办高校的财务状况和业绩成果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中的资产负债表不能体现民办高校真正的财务状况.如只设置了净资产,没有设置净资产中出资人的资本金.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业务活动表不能体现民办高校的业绩成果,其业务活动表在最后反映的是本年的净资产变动额,报表过于简约,不明晰,不利于报表的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解读.虽然民办学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但作为核算国家公共资金的事业制度都明确反映结余,难道民间资金反而不应反映结余.任何一个组织可以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作为会计核算应该明确反映结余,这有利于一个组织衡量自身一个会计年度的业务状况,也有利于管理部门评判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宗旨、营利性.

三、民办高校会计制度的建设

上海、江苏、河南等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相应出台了一些地方性的会计规章,制定了本地的《民办高校会计核算办法(试行)》,如《海市民办高等学校会计核算办法(试行)》及江苏省《民办高校财务制度》和《民办高校会计制度》,以规范民办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这些制度的出台和施行为其他地区对加强民办高校会计核算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2013年12月30日财政部颁布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会〔2013〕30号),结束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严重滞后的状态.但民办高校目前却没有国家统一的民办高校会计制度.

民办高校会计制度建设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会计制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规范民办高校的财务与会计,使其健康发展,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建设思路

(1)以现行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民办高校的特征制订民办高校会计制度.近十年来,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民办高校管理和学校财务管理的法律和规定,为研究和设计民办高校财务会计制度提供了相应的政策依据.主要有:原国家教委制定的《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2000年国家颁布的新《会计法》;2012年12月18日财政部、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2013年12月30日财政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2004年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这些法规和规章虽然有些比较原则,有些不是针对民办高校的,但其中一些重要原则和精神是设计民办高校会计制度的重要依据.

我国民办高校近十多年的迅速发展,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民办高校资金运动与财务管理上的一些特征.业务活动具有与公立大学相同的核算内容,基础业务上可参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做到与公立大学财务信息的相对可比性;民办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实行了真正意义上的后勤社会化.如食堂、学生公寓、医疗、卫生怎么写作等都引入社会资金,在设计会计制度时应考虑这一特征;民办高校建立有效的财务约束机制.民办高校经费全部自筹,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多数民办高校建立了财务约束机制.在经费安排上坚持以教学发展为中心,主要经费支出包括教学科研经费、公用支出经费和事业发展经费.民办高校注重人才培养成本核算.全国大多数民办高校一般是按二级学院或系部进行人才培养成本核算,严格控制一般管理费用支出,节省经费开支,部分学校还定期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人才培养成本.民办高校会计监督社会化.多数民办高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企业化的产权分离,民办高校规定财务决算须由社会相似度检测机构进行审计,确保会计报告公允、真实地反映学校的财务状况和业绩.民办高校引入了经营学校的理念,注重效益的评价,提高了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

(2)民办高校会计制度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民办高校会计制度不同于公办学校,应当充分体现“民办”的特点.民办高校是一个具有极强的公益性,又具有一定产业属性的实体,在会计制度设计上,应引入企业核算的相应内容,在办学成本核算和净收益的分配上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范,注重可操作性.

(3)借鉴国外私立大学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国国情制定民办高校会计制度.在私立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印度等都用法规形式确定政府对私立高校的资助.在会计核算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会计准则.如1971年,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学校法人会计基准》,对民办学校的会计核算作了具体规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值得借鉴.


2、《民办高校会计制度》的基本特点

(1)明晰民办高校的产权关系.《民办高校财务制度》对学校的净资产进行分类,引入资本金概念,将学校净资产分为投入资本、教学基金和专用基金三类.投入资本为办学者原始投入的资金(资产),属办学者所有;教学基金和专用基金为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的资产增值,属学校所有.通过对学校净资产的划分,规范办学者与学校的经济关系.学校撤销时,办学者的投入资本可作为返还出资者原始投入的依据.(2)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民办高校作为自主办学、自负盈亏的办学实体,正确核算办学成本及费用,应将收益正确地划分当期收益与预期收益.因此,会计核算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根据民办高校资金运动的特征相应引入累计折旧、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业务收支结余、净收益分配等会计科目,由于教学学年与会计年度的不一致性,将学年学费收入在两个会计年度间合理划分.同时,对民办高校进行成本核算,及时反映民办高校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情况.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按固定资产的特征选择折旧方法,使耗费的资产得到及时补偿,使其会计核算更为科学、合理和稳健,有利于民办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3)允许投资者取得合理回报.《民办高校会计制度》应规定办学者取得合理回报的具体核算办法.规范学校净收益分配,民办高校净收益的分配原则是优先考虑学校的未来发展,其次才是办学者的回报.首先计提一定比例的发展基金;其次给投资者合理回报,合理回报“不得高于其实际出资额商业银行当年长期贷款利息的200%”;再次将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事业发展和弥补以后年度的收支差额.净收益额为零或负数的,不得分配出资人投资收益.

(4)正确区分和核算费用支出.《民办高校会计制度》中的费用支出应当按照其功能分为业务活动成本、管理费用、筹资费用和其他费用等.可以将业务活动成本分设为教育业务活动成本和科技业务活动成本.教育业务活动成本,是指民办高校为了实现其教育业务活动目标、开展其项目活动或者提供怎么写作所发生的费用.科技业务活动成本,是指民办高校为了实现其科技业务活动目标、开展其项目活动或者提供怎么写作所发生的费用.管理费用、筹资费用和其他费用等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规范.

(5)建立适用于民办高校的财务报告体系.民办高校财务报告体系应反映民办高校财务状况、业务活动成果及流量和出资人变动等财务信息.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应当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如出资人、教育行政部门、捐赠人、学生及家长)等的需要.

在制定《民办高校会计制度》的同时,也应制定相应的《民办高校财务制度》,对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亲属回避制度、预算审批、备案制度、人员经费支出控制、会计报表编报等作出具体规定.

四、结语

民办高校应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与民办高校的办学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具有普遍性、实用性的《民办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充分体现“民办”及“公益性”的特点,建立有效的民办高校财务制约机制,注重教育成本的核算,发挥民办教育的优势,最大限度地集中财力,使民办高校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民办高校有了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对规范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莉:民办高校会计制度建设思考[J].财会通讯综合,2012(6).

[2]王大勇、魏锡政、吴永立:完善我国民办高校会计核算制度的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2).

[3]王红梅:民办高校财务会制度改革建议[J].国际商务财会,2009(11).

[4]陆建桥: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规范问题[J].会计研究,2004(9).

[5]丁贤友:民办学校实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5(5).

[6]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