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勤华:法的精神就是追求公平

点赞:23304 浏览:1063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他是一位政法大学的校长,他是一名全国著名的法学家,他还是心系民生民意的人大代表,何勤华的每一种身份似乎都肩负着推动我国法制建设步伐的重任,他会在《检察风云》“客座总编辑”栏目跟广大读者分享怎样的感悟与体会

2011年3月14日的下午,记者驱车赶往坐落在上海松江大学园区的华东政法大学,叩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开门的正是等候多时的中国法学界研究中西方法制史的翘楚何勤华.在记者看来,被书堆满的校长办公室显得有些挤迫,但就是在这里,一部部纵观古今中外法制史的鸿篇巨著得以定稿.

何勤华:法的精神就是追求公平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清华大学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作为中国著名法学家、中外法律史研究领军人物,这些年来,何勤华主持编写的一批系列书籍如《外国法制史》、《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法律发达史》、《西商法治史丛书》和《世界法学名著译丛》等,填补了我国对西方法和法学史研究的空白.

对于自己的为学,已是著作等身的何勤华感触道:世上可责的并非完美与不朽,而是不停地创新与追求.

外表清瘦、谈吐儒雅的何勤华气质上一看就是位学者,而他对自己学者的身份似乎也更青睐些.喜欢书香的味道,喜欢笔耕的苦中有乐,喜欢追寻真知,喜欢授业解惑.所以,我们的话题从他近几年接连不断推出的大部头丛书说起.

何勤华说,每个国家的法制都有其闪光的亮点,也有其不足和缺陷,这可以为中国的法制建设提供经验和教洲.外国法移植进中国法,始于战争,我们现在审判用的法庭、法槌等都是从西方学来的,但没有人真正去梳理一下法律文明的起源,它是如何从原始社会的习俗过渡到文明社会的法律规范,最初是个什么形态等,这里有大量的人类学和考古学知识,需要研究和梳理.他主编的下一部巨著《法律文明史》(共计16卷)已获得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图书立项.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将外国的法制史与中国的法制史做一番梳理,是个浩翰的工程,但必须是要有人来做的,何勤华责无旁贷,在他看来,将西方法制史与中国的法律打通,将古代的与现代的打通,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研究法制史会发现很多引以为鉴的问题,何勤华告诉记者,在编写《新中国法学史》时,他发现54宪法颁布前,新中国法制建设曾经出现过一个非常好的局面,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当时的《光明日报》(共4个版),继史学、文学、哲学专栏后,54年首度开辟了“政法战线”专栏,并又相继开辟了两个有关政法的理论研究与实务栏目,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事,但这个大好局面只延续到1957年.新中国法制历史经历了很多磨难与挫折,法制的兴旺和衰弱,完全与我们党的历史与党对法制建设的理念重视与否有关.现在有这么好的局面,与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及党对法制建设的重视密切相关.

何勤华还提及一则不为人知的旧闻:1957年4月,《光明日报》曾头版头条报道了苏联莫斯科大学校长授予周恩来总理莫斯科大学名誉法学博士的消息,但令人遗憾的是,对于这么重要的一个荣誉,之后哥没有人提及,就连周恩来去世后的悼词中都没提到.


作为一校之长,何勤华有怎样独特的为教思路和理念呢

目前,我国有不少法学家在从事学术研究同时担任行政职务从事行政管理工作,针对有人提出学术专家“去行政化”建议,何勤华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学者行政,全世界都是相通的,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这样的名校,一个有学术知名度的校长,也是这个大学学生能获得自豪感的一种需求.

“去行政化我是赞成的,但到底怎么个去法,比如说把行政级别去掉,我觉得都是可以接受的,但作为学术型研究(教育、工作)机构,如大学、研究所以及医学院等,其行政首长,由专业强、学术威望高的专家担任可能还是比较合适的.”

在全国600多个法律院系最新的排名中,“华政”排列全国第六位,和清华的并列,这令一校之长的何勤华颇感欣慰.但另一个数据却令他不得不从培养人才的定位来反思法学教育的性质:目前,“华政”毕业的学生到公检法去的不到8%,90%以上都在各行各业工作,而这也是各个政法大学毕业生的普遍情况.对此,何勤华认为,现在的法律本科生教育应该是通识教育而不是职业教育,按照理想的状况,每个公民都应该学,包括在领号崩位的干部.

何勤华希望政法大学培养出的学生应该具备:扎实的法律基本功,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与人格品行.“学法律的,就要懂得追求平等,如果你课堂上学的是公平正义,追求社会平等,但你自己却是满脑子的特权思想,满脑子的开后门,满脑子的不平等,这是很危险的.”

当然,何勤华还要求“华政”的学生要外语好.最近,“华政”新成立了两个学院一国际金融法学院和国际航运法学院,与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相对应,大部分课程都是纯英语上课,“华政”力求培养一批法律高精尖人才.何勤华说政法大学应该注重法律的实验室教学,“华政”已从教育部争取到了一个华东地区法律教育的示范实验教学中心.

作为上海市人大代表,何勤华又是如何看待人民赋予他的这个身份的呢

从1997年至今,14年的人大代表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中国的人大代表制度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这几年,代表的地位越来越高,你的议案、建议、甚至小组会上的发言都能得到相当的重视,你会上提了几点建议,相关的智能部门第二天就会来听取你的意见.”

学法律的真谛就是追求公平正义.何勤华一再强调,法律的具体内容各有不同和侧重,但其体现的精神就是追求平等,作为一个被选民选出来的人大代表就是应该起到这个作用,推动我们的法制建设,使它成为良法而不要成为恶法.

最近,清华大学校长宣布拿出1000套房子优惠价卖给教职员工,并表示还要造5000多套房子优惠出售.这一新闻引起了网民的广泛质疑,有的认为这是在拿全国的公益资源在为清华大学一个单位谋福利;有的质疑海淀区一下子给予“清华”8块地皮,其程序、其资金、其动迁等是否合法、合理;还有的认为现在是不允许集资建房的,清华大学总共才7000多教职员工,一下子再增加6000余套房子,那么,该校教职员工之前都是无房户吗等等.对于这些网民的批评和质疑,何勤华表示,不针对某一特定的高校,从法理角度分析,法律的生命就是它的公平性以及一体遵行原则,如果我们国家所有的国立大学以及其他学术机构,都可以拥有这么多分房或出售优惠价房子的资源,那么,清华的做法是无可厚非的.

“从法律角度,从国家层面,我们都要考虑到一个社会公平问题.我们古人说‘不犯寡而犯不均’,就是希望社会能够平等,这个理念是人的本性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动物的本性之一,动物有弱肉强食一面,但也有公平的一面,我看过一部纪实片,讲狮子获得猎物后,哪怕自己挨饿,也要分部分给生病的狮子吃,这是种族延续下去的必备条件.”作为人大代表的何勤华关注民生.

针对今年“”期间,要求尽快出台官员财产申报制的呼吁,何勤华认为这是败最好的办法,是一帖良剂.对外国法律史通透的他说:“这是世界的趋势,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处级以上干部向组织部门申报财产,但并不公开,这就缺少公众的监督.在国外,对总统首相的财产,普通人都可以了解得一清二楚.你官员有钱,人家尊重你,因为你是靠本事合法赚来的,我们社会为什么会出现仇富呢主要是因为我们有些人暴富并不是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刻苦,并不是通过自己的一生乃至数代人的数斗,而是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合理而达到的,这就产生了巨大的不公平,就很难让老百姓服气.”不过,对于未来,何勤华还是充满信心,认为中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出台只是个时间问题,一定会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