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点赞:6180 浏览:2186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卫生管理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急需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以掌握管理学、理解医学、掌握市场经济、具备创新能力为目标,培养出可持续发展型管理人才.本文通过对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现状的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为创建新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关 键 词]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185-02

我国医学教育均以医疗技术为中心而轻视卫生事业管理,导致本专业存在着较多不足.固有的培养模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学生在思考方式、知识拓展及二次学习方面与现实脱轨,不能良好适应我国医疗卫生管理岗位的需求.

1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我国的卫生事业管理教育始于1981年,在职的卫生管理人员在职业中心接受了培训.自2004年卫生部颁布《卫生部关于开展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的通知》后,全国各医疗企业都开始了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整个卫生事业管理系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国各高校也都开展了卫生事业管理教育方向各个层次的学历教育,从大专、本科、硕士到博士.至今,全国已有五十二个教育机构开展了卫生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其中还包括一定的博士点.但是随着时代的变革、与国外的接轨和医改的不断深化深入、传统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企业对卫生管理人才的各项素质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然而我国的卫生事业管理教育依然延续着传统模式,结果导致培养出来的卫生管理人才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有力有效的处理当前社会特有的医疗问题,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大量的医疗纠纷等,既影响个人的发展,又使卫生事业管理不能发挥充分的作用.因此,卫生事业管理教育只有继续探索和变革才能够满足和适应市场需求,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卫生事业管理市场的人才.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管理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目前卫生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经营理念的输入,无法适应市场需求

医疗企业在平时的运作中一般注意力都集中在医疗技术人才为医疗企业获得的直接效益,而会忽视卫生管理人才所具备的潜在效益,医疗企业的管理人员就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卫生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处于不被认可的情况中.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应具备一定的卫生事业管理的实际运作能力,跟上管理学、医学技术、政府政策法规、资本运营、信息技术发展等多方面变化趋势.然而目前各高校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从课程的安排、教学方式方法、思维体系建立等方面都属于研究型,实际应用过少,并且在思想观念上实际是处于一个落后的情况,导致毕业学生无法在医疗企业管理、卫生行政部门等领域内大展拳脚.

2.2专业培养目标缺乏时代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卫生系统变革巨大.全国各医疗机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从原来的国家统筹向市场经济发生转型.因此各大医疗企业都需要掌握现代医院管理知识和市场相关知识的卫生管理人才.通过对各个高校的调研可以发现,大多数院校对于卫生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并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总方向不够精准,结果直接导致专业课程的设置、培养模式的建立出现了滞后的情况.

2.3课程设置单纯累加,无法做到融会贯通

卫生事业管理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所产生的.开设的课程分别由临床医生、预防医学的教师和管理学教师讲授,教材和教学内容也相对独立,并没有专门的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师.如此单纯累加式的教学,让学生非常容易对专业方面失去方向性,同时产生混乱的思维模式.现在这样的教育模式难以培养出具有医学、管理学和其他相关科学相交叉,知识充足、动手能力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卫生管理人才.

2.3.1临床医学课程过多,压力过大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全套临床专业教材,教学方面也采用和临床专业统一的大纲、统一的考试和完全相同的教学模式.学生平时负担重,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考试中,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自学能力严重不足.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很难培养出适应性强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

2.3.2课程体系不完善

课程安排受到学期总学时的限制,很多原则上必需的专业课程甚至只能作为选修课出现,不开设相关基础课程,体系不完善.例如法学相关课程,多数院校只设置了卫生法课程,其他相关的法理学、宪法、民法、刑法等重要课程均无设置.这样的课程安排直接架空了卫生法学,没有根基地飘浮在空中,既不利于学生理解卫生法学的条款,也不利于法律意识大局观念的建立.

2.3.3课程、教材陈旧

卫生系统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每隔很短的时间甚至都可能出台很多新的政策、法律、法规.这些改革的出现会很大程度上改变卫生系统原有的格局,但由于教材不可避免的滞后性,导致改革的新思路很难应用到课程的学习上.

2.4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由于医学课程课业负担比较重的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之中理论课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机会少,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影响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

3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3.1课程设置科学化,课程选择合理化

通过对医院及卫生行政部门的调研,统计出专业人才对于管理学、医学和卫生法学了解的比例,医疗企业为35%、30%和18%,卫生行政部门为40%、21%、24%.由此可见不论是处于一线的医疗企业还是处于管理层的行政部门,都将管理学放在了需要的首位,这与全国各高校将医学专业知识作为卫生管理专业的基石理念是完全相反的.所以,我们应该重新安排课程布局,充分融合各个相关学科.将临床医学和管理学课程放在最重要位置的同时,增多选修课等其他类型多方面的课程,最终形成众星拱月的有机课程体系.这就要求各高校增加其他类型课程,最大程度融合卫生管理专业与社会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政治、经济管理学等领域,尽最大可能丰富学生知识,使学生学习到各种实际问题的研究方式,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维,以便今后容易进入管理工作的角色,可以适应社会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将本专业前沿问题、热点问题以及国家最新的卫生政策融入到课堂或者进行PBL(problembasedlearning)自主学习.3.2加强实践应用,将理论融于实践

理论源于实践,是实践的升华,但是又不能脱离实践单独存在.其实在所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需要协调进行、相互补充,这一点在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上尤其重要.针对本专业具有抽象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真实案例的分析、对某个现象实际调研的讨论等专题,把教材中的基本理论、方法真正应用到实践之中去.学生自己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都大有裨益.卫生管理专业还有一个重头戏就是社会实践,但是一般的实习距离预期的目标还有些远.学生进行实习的单位其实也可以针对自己需要人才的特点,同时与学校的培养模式相结合来设置合理的实习培养模式,也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实习真正具有提升学生能力的作用.

3.3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理念

传统的“照书念”教育模式使得老师在教学时十分轻松,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甚至严重影响学生亟须增强的素质能力.“启发式”和PBL的方式才能引导学生去进行自我探索和思考,真正锻炼出学生的主动性、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其次还应该多多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相关科研课题申请、调研和研究论文撰写等内容.这样更易使学生深入思考特定的专业问题,并通过实践的手段加以验证,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相应的科研能力.各高校还可以建立相关专业的大型模拟实验室,通过模拟医院日常运转的一些特殊案例,培养学生熟悉医院流程及提高应对能力.

3.4加快新教材编写,提升教师能力素质

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的发展需要专业的教材,生硬地将临床医学用的教材和其他管理专业教材组合的方式只会限制学科的发展.全国范围组织医疗技术专业同时还是医院管理的专家商讨和编写合适的专业教材,把实践医疗企业管理中能用到的医学知识通过实际案例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来说,可以做到以下几点.安排讲授医学专业知识的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实际管理工作的经验,这样才能做到授之以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可以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老师,定期安排到医疗企业或者卫生行政单位加以锻炼,这样不仅能够更加熟悉工作的流程,更能将实践与专业相结合,更新知识体系,跟上时代潮流.同时大力发展科研教学,本着严谨的学术态度,通过专业范围的学术交流和做访问学者等方法,端正专业教师的科研教学态度,学习他人优秀的科研方法.提出有凭有据的理论观点,才能真正对医疗企业的管理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进行正向推动.


本文转载于:{$getarticle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