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的哲学观念革命

点赞:22573 浏览:10502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无度开发利用导致了生态面临着极大的问题――生态危机,同时人类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人类从环境的惩罚中苏醒过来,思考着如何善待自然与如何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 键 词生态道德文化传统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1-277-02

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当中,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无度开发利用导致了生态面临着极大的问题――生态危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恶化已成为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人类也因此受到了应有的惩罚.通过对生态问题的探求,对血的教训的思考――生态思考,探求人类与自然如何怎样共生共存,是一个生态学问题.人类应当怎样对待自然中动植物,使自然动植物以其自身完善的方式,是一个问题.而且,这还关系到人类文明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走向.

一、生态学

生态学是一门以“生态”或“生态道德”为研究对象的应用学,是从学的视角审视和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不仅要求人类将其道德关怀从社会延伸到非人的自然存在物或自然环境,而且呼吁人类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为一种道德关系.根据生态的要求,人类应放弃算计、盘剥和掠夺自然的传统价值观,转而追求与自然同生共荣、协同进步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生态学对学理论建设的贡献,主要在于它打破了仅仅关注如何协调人际利益关系的人类道德文化传统,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被赋予了真正的道德意义和道德价值.


生态学研究生态道德的问题.它对目前全球生态系统中出现的环境道德现象加以理论概括和哲学探讨,研究生态道德的提出,生态意识的产生、发展规律及其特征,阐明生态道德的价值.生态学是生物学知识和人类价值观念的统一,生态学要强调一点,就是我们人类自身的生态,实际上是生物的生态.生态实际上首先就要关注好我们人类自身生物的,这就涉及到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其中之一就是人的文化行为,与人类生物机体存在关系.

二、研究生态有何意义

生态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跨世纪的学科,实际上它适应了环境革命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生态文化素质的需要,也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研究生态学的意义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我们不正确规范人类的行为,和社会发展的方向,那么可能人类就要死于环境.现在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实际就是在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如果人类要持续生存,人类就要善待自然,人类就要处理好与自然的一系列的关系.其中,包括生态关系.生态作为调节人与自然界关系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实践活动,是关爱自然界之人性的自我实现.这为人类合理地改造自然界提供了道德原则.即:人类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不仅要合乎自然界的规律,还要合乎关爱自然界之人性,不仅要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还要满足自己的人之为人的需要.人将自己看作是关爱自然界的人,他必然在道德实践活动中贯彻关爱自然界之人性,实现关爱自然界之人性,将自然界的稳当、和谐与美丽看作是一种自觉地价值追求.人以关爱自然界的方式对待自然界,即是人道地占有自然界,善待自然界,这样,人就会人化出一个倍受关爱的自然界,一个善与美的自然界,即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然界.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人性危机,将生态从危机中拯救出来,必须首先将人从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人向人之本质复归,自然界也必然向其本真复归,即向其和谐与美丽复归.人性的真善美必然人化出一个真善美的自然界,而自然界的真善美则显现着人性的真善美,实现着人性的真善美.

我们这个时代的环境革命,实际上是一场文化革命即生态文化革命.生态文化,已经成为我们现在人类和民族发展的共同的文化.在环境革命发展下的这场运动,以往的运动或者是经济运动,或者是政治运动,现在可以说是进入了环境运动.在21世纪无论从频率、规模和对社会的影响上,环境运动都会极大表现出它的生命力.因为,少部分人破坏大多数人的生存权利,是不平衡的,是一定要遭到痛斥和驳斥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作为环境运动已成为一种新的环境革命的走向.生态作为调节人与自然界关系,规范人类对自然界和自然存在物的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目的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三、生态哲学观念的革命

生态是一场哲学观念的革命,是一场价值观念的革命.马克思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马克思的生态环境观是人与自然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哲学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主线.马克思在考察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思想.而施韦泽提出了敬畏生命,敬畏生命的不仅使我们与人,而且与一切存在于我们范围之内的生物发生了联系.利奥波德提出的大地学,他强调现在的学研究要扩展到人与“大地”之间的关系,人类要与整个自然界建立一种关系.罗尔斯顿则指出:“价值是一个关键性的词汇.”因此,重新审视生态学就不得不重新审视自然界的价值问题.自然界存在着价值,这是毫无疑问、不可否认的,但自然界是否存在着不依赖人的评价和偏好的内在价值,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则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海德格尔也指出,人们把自然界视为资源库和能源库,用技术促逼自然界而使其成为持存物时,人就被置于技术的“座架”中,自然界也就遮蔽了其本质.这意味着,人类需要自然界,但并不能够完全把它单纯看作是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的对象,它还隐含着更为深刻的意义,那就是表现和证明人之为人的本质.“他的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但是,这些对象是他的需要的对象,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对象”.人类需要自然界,目的之一是为了表现和确证自己的本质,这也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的价值所在.劳动创造了人的本质,同时也创造出了自然界表现和确证人的本质的价值.需要指出的是,自然界的这种表现和确证人之本质的价值并不能脱离人类满足自己物质需要的活动而存在,它蕴涵在人类的目的性的实践活动中,并通过这种目的性追求而体现出来.也就是说,人类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从表面上看,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但其中却隐含着一个人以怎样的人性对待自然界的问题.自然界的表现和确证人的本质的价值就是对这个秘而不宣的人性的揭露与展示,它使人类在追求物质需要的满足过程中,直观到自己的人性形象.

生态的哲学观念革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生态学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罗尔斯顿的《哲学走向荒野》中提到他选择生态学,他认为人总是在改造自然,同时人在某种意义上是伤害了自然.然而自然界默默地关爱着生命,默默地关爱着人类,自然界也期待着人类对其的关爱.尊敬自然界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积极肯定的态度,这种肯定的态度会改变人类征服自然界的心态,引导人们客观地观察自然界,并让自然界按照自己的特性自由的成长和发展,而不是把人类的意志强加给自然界,也不是人类用技术去促逼自然界,向自然界提出蛮横要求.关心自然界更多的是体现在行动上,即主动维护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同情生命并善待生命.现在环境问题,实际上,我们说是科学发展过程当中造成的问题.但是,实际上是科学发展不完善的产物.我们正是要使科学不断完善起来,我们要减少风险,我们就应该确立科学技术的生态观和生态道德.

四、生态教育的兴起

生态教育,是指在一定的社会阶级,为了使人们在生态活动中遵循生态道德行为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自觉地履行维护生态平衡的应尽义务,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人们施加系统的生态道德影响.它是生态道德要求转化为人们的生态道德品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

确立科学的生态,确立一种新的生态观,就要开展生态教育.开展生态教育是提高环境意识的重要步骤.倡导心中的,应该并且作为一种责任在全社会普及这种,实际上这种也需要大家的开拓.环境的报复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对环境的态度,采取确实可行的措施去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其中,重要的做法就是加强自身的生态教育或环境教育.

生态教育的出现,是60年代末期西方国家的环境污染已经非常严重,“公害”事件层出不穷.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保护环境,美国率先把环境教育引入学校教育,随后,原苏联也开展了学校环境教育,但尚未被正式引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之中.70年代后国外环境教育迅速发展.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并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教育,如环境教育(公共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也都列入教学内容)、以自然环境为重点的教育等.

在我国,生态教育则是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对我国环境问题人们认识得比较晚,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发展得很快,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了很好地解决各种环境问题,我国部分高校相继成立了各类环境科学专业.随着我国国家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对环境保护人才的需要不断增加,同时,对环境保护事业队伍的专业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生态环境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还有效地开展了成人生态环境教育,使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在生态环境教育中,包括生态知识、环保知识的内容,而生态环境道德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使受教育者树立起科学的生态环境道德观,自觉地履行生态环境道德义务,自觉地参预和做好生态环保工作.纵览世界,不少发达国家纷纷把环境问题提到重要地位,加强对国民进行生态教育,生态意识逐渐成为这些国家的民族意识.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把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推向新的台阶,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首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对社会各阶层进行环境的宣传教育,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是人类环境意识在法制方面的具体体现.掌握环境法律知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环境权益,是每个公民所应具备的思想素质.

总之,由于人类大肆地干预自然自身的发展过程,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污染,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尖锐矛盾.这就要求人类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自身的活动进行道德评价,并通过道德选择从事正确的生态行为,实现人类保护生命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自觉.生态学是有关人与自然统一的整体主义的道德哲学.它把世界看作是有机统一整体,即“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人类对自然界的行为,应当以这个系统的完整性为目标,把对整个生态系统生物圈和智慧圈的健全有贡献作为价值的来源,把保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完善作为道德义务的重要方面.因而生态学把人与自然协调的价值观作为人类未来的价值方向,通过道德纽带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