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哲学

点赞:4963 浏览:1358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网络虚拟实在的出现改变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大学生的兴奋点从现实世界转移到了网络虚拟世界,并通过网络表现自我、交流思想、表达诉求,是不折不扣的“网络一代”.因此,利用好网络虚拟实在技术是高校在虚拟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关 键 词大学生德育虚拟实在

作者简介:常青,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6-234-02

我国历来重视网络技术的研发与网络文化的发展,对此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党的十七大也强调:“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截至2010年底,我国高校在校生总人数超过了2300万,其中95%大学生都是网民,“每日必网”、“无网不在”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方式.因此,营造一个绿色、和谐的虚拟空间已成为高校德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网络虚拟实在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虚拟实在是指由高速计算机系统创建的一种可以让使用者人获得环境交互体验的,与现实社会类似的虚拟世界.虚拟实在使数字化信息变为人们所能感受的多维信息,并对使用者的控制行为做出动态的交互反应,从而使其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看,虚拟实在环境是指在网络虚拟实在空间中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发展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在思政教育活动中,虚拟环境已经成为一种无法剥离的生活环境和教育实践背景,并在与现实环境的互动作用过程中重新建构和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从这个角度看,虚拟技术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具体说来,高校思政教育的网络虚拟实在环境具有交互性、沉浸性、构想性等诸多特征.

(一)交互性

交互性是由埃弗里特M罗杰斯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交互性是指“在传播进程中参与者能交换角色、并对他们的双边话语具有控制力的程度”.网络虚拟实在的交互是一种人机交互,使用者利用计算机与网络进行互动,计算机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来调整系统呈现的图像、声音、影像等.使用者通过操作计算机就能对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考察或操作.

(二)沉浸性

芝加哥大学的MihalyCsikszentmihalyi博士于1975年首次提出了沉浸理论,他指出所谓的沉浸是指使用者感到自己作为虚拟环境中的一部分存在于虚拟环境之中,对虚拟环境有“真实”的体验.在网络虚拟环境中,随着使用者操作计算机对网络做出的反应,虚拟环境中的物体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就像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一样,一切感觉都是那么逼真,有如身临其境.

(三)构想性

网络虚拟实在技术给使用者带来广阔的可想像空间,可大大拓宽使用者的认知范围,不仅可再现真实存在的环境,也可以按照使用者的意愿构想客观不存在的甚至是不可能发生的环境.网络虚拟实在的交互性正是基于构想性的存在才得引起使用者的兴趣,并进一步引起了使用者对网络虚拟实在的沉浸性,可见构想性是网络虚拟实在交互性、沉浸性的存在基础.

二、网络虚拟实在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形式

网络时代,谁把握网上主动权,谁就能抢占现实制高点.高校如何适应网络发展趋势,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重大而紧迫的研究课题.虚拟技术中,高校思政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加以展开.

(一)虚拟社区

以电子公告栏(BBS)、网络聊天室、虚拟论坛、虚拟讨论组、邮件列表、网络游戏及其结合体为表现形式的虚拟社区已成为广大大学生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大学生通过虚拟社区进行学习、求职、恋爱、交友等各项活动,大大拓展了大学生的活动半径.目前,国内各大高校中开始的较为典型的学生虚拟社区有清华的“水木清华”社区、交大的“兵马俑”社区以及上海大学的“乐乎论坛”社区等.虚拟社区可以让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有机融入网络生活,在看似漫不经心的网络聊天中,在看似日记随想的博客中,在看似无关痛痒的言谈和生活碎片中,开展思想教育.

虚拟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哲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大学生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5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虚拟班级

目前,全国部分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纷纷实行了选课制.选课制的实施虽然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了有益尝试,但也应该看到这对学校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形成了新的挑战.“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课”以及高年级学生分散实习就业等现象,大大降低了学生日常管理的效率.虚拟班级的建立,给辅导员和学生搭建了一个网络对话的平台,顺应了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特性,将教育怎么写作功能与学生的现实需求在网上进行有效融合.虚拟班级能将各类班级事务网络化、便捷化,比如网上公示、班级事务决策等,使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的模式发生转变,工作更直接、更有效.

(三)虚拟教学

网络虚拟教学平台可以让专业教师走进了一个个“网上班级”、通过将课件上传到班级空间、为学生在线答疑等,将育人体现在教学怎么写作中.此外,在虚拟教学平台上,各类海量资源的共享也大大提高了大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在网络虚拟教学平台上,大学生不仅能够在自己的空间里充分表现自我,还可以在“网上班级”讨论问题,更可以进入覆盖全校的公共网络社区跨班级学习讨论.网络虚拟实在教学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形式将会被改变,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化教学、合作化教学和环境中自我探究得以真正实现,从而真正实现全面育人、全员育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三、网络虚拟实在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的现实困境

网络虚拟实在技术的运用使高校学生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更培养了其独立、平等、自主的意识和开放、创新的精神,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然而,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网络虚拟环境下的无政府主义冲击着主流的道德观、价值观,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陷人了困境.

(一)平等性困境:教师权威下降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依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与学生的虚心学习,即学生存在对教师的敬畏、教师在学生心理具有权威性.然而,在虚拟环境下信息总量剧增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考验着师生关系,即使是老师也不敢说自己拥有的知识量一定多于学生.教师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问题解决的指导者”,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信息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成为其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同时,维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权威性的传统师生关系在网络虚拟实在中也受到了冲击,在网络虚拟实在里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教师和学生之分,所有人都成了一个个平等的网络代码,学生自然少了些许对老师的那种敬畏.

(二)匿名性困境:约束机制缺失

所谓网络匿名性,实际上是网络行为主体身份的不可识别性,也就是说在网络虚拟世界中,网络行为主体社会属性的不完备,造成主体身份的缺失.目前,我国还未实行网络实名制,大部分的网络行为主体都是匿名实施网络虚拟行为.近年来,网络中出现的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现实个体在参与网络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其社会身份的不完备或者缺失所促成.网络虚拟实在的这种匿名性使得网络成员间既相互熟悉又彼此不相识,道德教育赖以实现的社会道德外在约束机制无法发挥作用.同时,在虚拟实在世界里,网络成员都存在主体身份不明、惩罚对象不清的心态,自然而然的降低了道德教育实现的社会道德内在约束机制作用的发挥.

(三)自由性困境:育人实效削弱

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为社会培养遵纪守法的合格人才.但是网络虚拟实在中的自由性即无政府主义,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带来了严重挑战.大学生思想和心智还未完全成熟,自制力不强的大学生在网络虚拟实在中很容易表现出自我约束力不强、道德自律意识浅薄的弱点.同时,由于学业、家庭和现实等方面的多重考验,大学生在现实世界中往往有巨大压力,现实又往往缺乏压力缓解渠道.因此,网络虚拟实在中的无政府主义倾向会诱使大学生在网上充分暴露压抑在心灵深处的,,追求个人的绝对自由,进而无视规则,自然也就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四、高校思政教育中网络虚拟实在技术应用的改进措施

网络虚拟实在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网络虚拟带来的问题也不断冲击着高校的各项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更好的应用网络虚拟实在技术对于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一)提高认识,重视虚拟实在技术应用

网络已经渗透到高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并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不要把网络当成猛虎,而应科学合理利用网络虚拟技术并怎么写作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各大高校也应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适应,给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足够的重视,并制定统一的长远规划,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打下基础.同时,还应从制度完善入手,制定合理的网络行为规范准则和监督体制,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帮助大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促进社会主义网络道德规范的构建.

(二)重在实践,完善校园网络虚拟系统

近十年,博客、SNS社区、微博等社会网络文化产品层出不穷,而校园网络文化产品开发单一.目前,只有部分高校建有校园BBS,但在还没有形成全国或地区性的大规模学生网络互动社区.因此,各大高校应紧紧围绕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和成长需求,在不改变虚拟社区赖以存在的、能够吸引青年大学生的注意力的优势特色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时代特点进一步改善校园网络虚拟系统.如,目前上海市在大力推广的“易班”,就是集成了BBS、SNS、博客、微博、手机应用等多种新型互联网应用.此外,还能通过共享各所大学教师的课件资源,让学生不但能掌握自己学校的教学内容,更能了解到其他优秀大学教师的课件教案.并能帮助辅导员有效管理班级,并能正确的引导教育学生有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

(三)科学引导,促进虚实世界良性互动

由于网络虚拟环境中无政府主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高校应该从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培养入手,使大学生不仅仅是现实世界中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接班人,同时更是网络世界中先进道德的引领者.我们也不应人为割裂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纽带,人是实在人,无论一个人在网络虚拟实在中表现如何最终都要回到现实.因此,应科学合理的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虚拟实在世界观,合理区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倡导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弘扬社会道德主旋律.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有意识地延伸现实生活,并合理的将其拓展到网络虚拟世界,使虚拟世界更多的蕴含现实意义,增强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关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