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化学教学到底应注意什么

点赞:3596 浏览:875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新课改的实施,新教材的推广使用已有几年,中学化学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传统化学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死记、解题、应付考试能力,而新课程则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这两者其实并不矛盾,只不过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课把“探究能力”提到了重要位置.“实验性与探究性的统一,是化学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课堂上既要注重化学的实验性也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素养.

一、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识记、积累.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中学化学教学“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交流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这是对传统化学教学重知轻能弊端的有力矫枉.但教师和学生往往不能正确把握,易一味强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不切实际的去探究,而忽视基础知识的积累.殊不知,必要的知识积累也是“化学素养”的一个方面.能力从哪里来来自于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没有丰富的知识作依托,能力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初中化学教育是大众化的化学知识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不能把成人的思想感情下放给青少年,一味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知识与能力,恰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合则齐美,分则两伤.中学化学教学中应有一定量的识记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课程标准中“化学素养”的含义,一方面要把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着重点;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从而为化学素养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把课程目标落在实处.


二、强调自主学习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不能忽视、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内容.这是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体现了对现代教育规律的尊重,更是我们对传统化学教学做了痛苦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但是,倡导自主学习不能削弱和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以落实教师的主导地位为前提,因为教师首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如果课堂缺乏教师有效的组织管理,由于学生的组织应变能力有限,无法顾及其他个体的反应,必然导致课堂上的无序和失控,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对知识的构建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的,如果没有教师的渐入佳境的引导和因势而发的促进,学生就不能在较高的层面上把握知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探究性目标也就无法实现.成功的化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良好配合的结果.所以,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使得教师主导地位旁落,就会严重损害学生主体性的落实,这样的教学活动也必然是无序和低效的.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既是主导者,又是特殊的学习主体,要用其丰富的体验和经验处于教学的最前列,引领课堂教学的主流,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起到正确导向、精要点评、高效对话等主导作用.

新课程下化学教学到底应注意什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化学教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三、不能忽视学科特点,弱化教学重点.

根据对化学课程性质的认识和定位,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崭新理念,强调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和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这是基于化学学科本身的综合性特点和人的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需要而提出的.但是.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为了体现出课程的综合性和化学课的社会性、生活性、科学前瞻性,无视化学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一味地去搞课外延伸.以为不“拓展”“迁移”一下,就不足以提高课的品味,就不足以体现新课改的新理念.于是每堂课必有“拓展”“迁移”这一档“节目”,一定要塞进一些课外资料,进行强化“训练”,以显示课的容量之大,内容之丰.倡导综合性学习、突出化学教学的社会性、生活性,应以尊重化学的学科特点为前提,不能喧宾夺主、舍本逐木.要知道,化学是一门关于实验的学科.化学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正确的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真正有效的拓展迁移训练必须建立在充分理解化学知识的坚实基础之上.脱离化学学科特点去搞宽泛的“综合性学习”,也是难以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样是违背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因此化学教学必须尊重书本,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书本,学生要通过自主研读书本或带着书本走向教师,以获得新知,陶冶情操,发展能力,使学生从感知并准确理解化学知识.

四、不可忽视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把“化学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化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放到了化学教学的重要位置.在这个前提下,新课程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当有助于这种方式的形成”.这一观念的转变,无疑给遭受众议的化学教学带来一片曙光,对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授受式学习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平等的教育理念.它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把他放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为化学教学展现了广阔的碧海蓝天,教学中应认真领会运用.如教师设计好几个问题,然后分组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明确答案,其中“小组讨论”搞得轰轰烈烈,学生三个~群,四个一伙,甚至让学生加入到喜欢的那一组,整个课堂很热闹.而“小组讨论”这本来就是很传统的学习方式,近来被贴上“合作学习”标签大加标榜.在有些教师的眼里,它好像是新课改的产物,以为这是“合作学习”的最佳形式或唯一形式.于是几乎每堂课都有小组讨论这一道“风景”这实际上还是问答式教学的延伸,看似与学生合作、探究,但自主性却无从体现.主要原因:(1)学生受生活阅历、知识水平的限制,讨论的层面很浅.(2)教师对学生认识上的偏差轻易否定,未能充分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3)教师把个人理解、教参的答案或传统权威的结论凌驾于学生之上.(4)现代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等多方面原因从小就养成很强的依赖性,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大多数浮于表面,对较深的问题有的甚至就不想思考,从这个角度来思考,所谓的“小组讨论”就使有些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时间.问题出来后懒于思考而急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甚至等着别人的答案.这些实际上仍是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讨论题无论是由教师提出还是由学生提出,它都要能成为课堂教学的焦点,能点燃本节知识的亮点.它要有一定的新颖度,能迅速激起学生对话的兴趣;它要有一定的难度,能有效开启学生的思维;它要有一定的深度,对学习后续知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切不可任何问题都要小组讨论. 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就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为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前提必须是学生自主性,教师要坚信学生的能力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学生“练”和探讨出来的,只有学生“练”出来的能力,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性体现.因此现今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合作.所以学生在此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态度、探究精神、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才是一节课最有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