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美术教改中的应用

点赞:5846 浏览:1924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美术教学改革尝试的经验告诉我们,多媒体的运用,不仅适宜于美术教学工作的统筹安排、教学资料的储存、教学经验的交流,而且还适用于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多个环节和分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推动中学美术教学改革,是潜力无穷、方兴未艾的事业,应当进行全面的拓展和大胆的创新.作为中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将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

【关 键 词】多媒体;美术教改;教学课件

多年来,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美术教学改革尝试的经验告诉我们,多媒体的运用,不仅适宜于美术教学工作的统筹安排、教学资料的储存、教学经验的交流,而且还适用于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多个环节和分支.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美术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

1运用多媒体和其它电教设备,制作和运用教学课件,辅助并优化中学美术课堂教学

中学美术教育不仅要在艺术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还要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技巧,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众所周知,中学美术课的知识容量大,而课时量相对较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教学效率,在优化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精简教学过程.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使用“一支粉笔(板书)+一张嘴(讲述)+一本教材(教案)”,教学手段单一,理论知识讲起来枯燥,课本上的图片资料毕竟太小数量又有限,常常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次运用多媒体及其它电教设备制作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尝试之后,我们发现课堂教学效果被较大程度地改观了.在教学过程中,只需轻按鼠标,就能让课件按照编排程序播放在屏幕上,图文、声音并茂,令人在耳目一新的课件展示和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教学过程.

1.1在欣赏课上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效果.美术欣赏课着重培养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现在人教版的美术欣赏《教学参考》书中附有光盘,包含了不少中学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和制作的教学课件,图片、文字资料紧扣教材,内容详实,实用性强.课件多数是运用OFFICE中自带的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软件来制作的,其优点是,各校美术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地方特点,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幻灯片的某些地方进行修改和调整,为己所用.

如在讲述《外国古代绘画艺术》一课中,我们精心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首先,我们从《世界名画欣赏》的光盘中选取了几幅名画图片及说明资料,还有音色甜美的解说和优美流畅的配乐.其中有尼德兰画家杨凡埃克的作品《阿尔诺非尼夫妇像》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等.由于光碟中储存的名画具有既可整体观赏,又可局部观赏,并且图像清晰、逼真的特点,所以一经调用,就能牢牢锁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审美意识.尤其是在《最后的晚餐》的欣赏中,基督与十二门徒不同内心世界的细致刻画,都跃然于屏幕之上,艺术感染力极强.学生们不禁惊呼、轻叹.如果教师这时再随着画面局部的转换,作相应的讲解,可使学生印象深刻.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美术教改中的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多媒体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1.2在图案课上运用多媒体,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将传统上单一的手绘作业形式转化为智能创作型的劳动.利用多媒体进行图案设计课的教学,不仅适用于教师制作课件来辅助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它能为学生进行图案设计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新途径.我们将教师和学生在纸上设计与绘制的单独纹样,通过这两项设备输入计算机,再运用计算机进行一系列的修改、操作,由于计算机具有高速、精确、强记、灵活等特点,对图片进行复制、粘贴、着色、剪切、旋转、批处理等操作,简直只需举手之劳,就能获得对称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或手绘无法达到的各种滤镜特技效果.正如某位计算机专业人士所说的,使用计算机技术,“不怕'做'不出来,只怕'想'不出来”.


1.3在素描课上运用多媒体来突破教学过程中重点和难点内容.中学美术课中的素描教学,包括素描理论知识和素描技法的传授.素描理论中的构图知识、知识、整体观察方法等项内容,在传统教学中总是有些不尽人意.尤其是知识,很难达到让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效果.为此,我们以“水平圆的规律”为切入口,运用多媒体设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并与生活中的事物密切联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运用PHOTOSHOP软件,我们新建了一个有关系三要素(被观察物、画面和观察者)的图形文件,其中被观察物是分别位于视平线以上、与视平线等高及位于视平线以下的若干个水平圆,它们位于同一垂直方向且大小相同,而形态则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是一个整体、直观的演示图.接下来,我们用PHOTOSHOP和AUTHOWARE制作了下列几个图形及平面动画,如图1、图2所示.

图1

图2

其中,图2、中的圆柱体侧线起初是隐藏着的,随着讲解的深入,教师轻击鼠标,几条侧线分成三组,动态“显影”在屏幕上.经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师生一起归纳出水平圆的规律,再用鼠标调出文字,加深学生的理解.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于是我们用数码相机拍摄了生活中具有水平圆特点的透明圆柱体水杯、“百事可乐”易拉罐、工厂高大的烟囱、水井口及碗碟等图片资料,精心制作和课件的剩余部分.主要是由几个平面动画组成,包括图片及文字等.一般是在屏幕左侧显示生活中具有水平圆特点的图片资料,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后调出右上方简短的“规律总结”文字内容,最后再调出右下方的形画法示例,与左边的图片相对照,能加深学生对事物规律剖析、归纳的能力并加强理解和记忆.课堂教学中有一段时间是给学生做练习的,练习之后针对学生作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椭圆两边画成尖角、近段弧线和远段弧线的弧度及大小把握不当等),我们在课件中补充设计了“注意事项”,并以简洁明了的正确示范图例来作相应说明.学生经过这一课后,对于生活中有水平圆特点的物体形态,大都能比较准确地进行理解和描绘.

1.4在色彩课上运用多媒体来深化和“活”化教学内容,创造奇妙的色彩世界.尽管光学中的色彩和绘画中的色彩在原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设计和调用多媒体中的精美彩片.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中无穷无尽的颜色和各类着色工具来讲述色彩的一般知识,如有色系与无色系、色彩的三要素(明度、色相、纯度),色彩给人带来的冷与暖、华丽与朴素、兴奋与沉静、前进与后退等知觉与情感的体验等.还可以运用图片处理软件绘制十二或三十六色色相环.我曾经花费了不少精力制作了一个课题为《色彩的知觉与情感》的多媒体课件,除了运用典型的图片及动画资料来生动、直观地讲述这部分的理论知识外,我还将“色彩的味觉联想”和“色彩的象征意义”融于其中,对教学进行深化和“活”化.课堂上学生仿佛一会儿置身于“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色彩世界,一会儿又在《天鹅湖》的乐曲声中领略白色的圣洁,过一会儿又在国歌声和冉冉升起的国旗中领略红色的象征意义等

1.5在手工课上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优化手工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中学的手工课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我仅以《剪纸概述》一课为例.

在讲解剪纸技法的分类时,我制作了一个小小的FLASH动画,如图看上去非常直观、形象、富于动感和创意.具体方法是先制作两张长方形的“纸张”,一红、一白,左右并置.接着输入一白、一红两个五角星图片,然后让红色五角星“飞走”,成为“镂空”的白色五角星,此时出现动态提示文字“阴刻”(以块面造型为主),闪烁几次后消失;红色五角星“飞”到白纸上后,又从呈块面的红五角星中“飞走”另一个稍小一些的红五角星,“飞走”的地方留白,最后效果为保留红色五角星轮廓线条的“阳刻”剪纸(以线条造型为主,类似于双勾),如《剪纸两种主要造型方法的比较示意图》所示.

平面动画示意图简单明了,便于学生弄懂.这时最好还要“趁热打铁”,另外再举两个比较复杂的剪纸图片为例,对照比较一下阴刻造型和阳刻造型的不同艺术效果,籍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当然,以上只是列举了多媒体在欣赏课、图案设计课、素描课、色彩课及手工课上的几个实际应用的例子,像美术字、黑板报设计、统计图表等内容也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来辅助和优化教学,包括用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实现电子备课、资源共享,对美术教学实施统筹安排

根据教学大纲,对现有的教学资料,教学进度、课程内容、课时安排、教学重点难点等各类教学素材进行归纳、整理,制订出各学段的《教学进度横道图》,实施统筹安排并严格执行,是很有必要的.电子教案很先进,图文并茂,随时调用,随时修改和更新.很多学校建立了校园局域网和宽带互联网,实现了无穷无尽网络资源的共享.在相关网站上,我们可以搜索到能适应于教学的教案、课件、各类图片、声音、动画素材,但网络资源也不能说是应有尽有的,各所学校有各自的不同情况,学生的特点也不尽相同,所以对于网络资源,我们不能仅仅照搬或照抄,而要灵活地加以运用.而且就算是统筹安排过了,也不能一劳永逸,要注意知识的更新和链接.

3对于适合于学校、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的课件、各类信息素材以及课堂教学实录,可以通过刻录光盘的形式,长久储存起来,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得以“颗粒归仓”,便于先进教学经验的传播与交流

综上所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推动中学美术教学改革,是潜力无穷、方兴未艾的事业,应当进行全面的拓展和大胆的创新.作为中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将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愿多媒体技术这朵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奇葩”,盛放在全国各所中学的校园!

收稿日期:2008-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