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开发非洲石油资源的机遇与挑战

点赞:23806 浏览:10747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勘探开发非洲石油资源正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非洲石油开采业正步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一批新的产油国正迅速崛起.这为我国石油企业在非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洲石油工业迅速崛起,推动产油国经济飞速发展,在国际社会正步入高油价时代的背景下,为加速开发本国的石油资源,非洲各产油国竞相推出优惠政策吸引国际资本勘探开发本国石油资源,如尼日利亚规定在深度超过1000米的海域开发石油,免收矿区使用费;喀麦隆允许外国合伙人占有高达40%的产量,石油收益可留在国外;赤道几内亚规定,新油田先开采的5000万桶石油,投资者收益分成90%,此后,随产量递增而递减,当油田产量累积超过5.5亿桶后,投资者按40%分成.

非洲53个国家中,目前有23个产油国.传统产油国如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加蓬和刚果(布)等正纷纷加大石油勘探和开采的力度;乍得、赤道几内亚、苏丹等纷纷加入到产油国行列,成为非洲新兴的产油国;纳米比亚、马达加斯加、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等国有望成为新的产油国.除尼日利亚、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外,非洲其他产油国均非欧佩克成员国,其产量不受同业联盟限制,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非洲石油业正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谋求石油资源勘探开发主体多元化是非洲产油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必然选择.中国石油企业的加入有利于改变非洲石油市场竞争格局.可以更好地维护非洲产油国战略利益.

西方石油公司凭借雄厚资本和尖端技术从事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活动,将非洲石油的核心资源牢牢掌控在手中.欧美石油公司长期垄断非洲石油工业,严重损害了非洲产油国的利益.仅西方石油公司拥有石油定价权就使非洲产油国损失惨重.据乍得总统府公报称,在乍得从事石油开采活动的石油联营公司,曾在国际油价已超过每桶30美元的情况下,以每桶18美元的向某些特定市场出售了5000万桶原油;在世界油价攀升到每桶70多美元时,乍得的油价仍被石油联营公司控制在25美元左右.不仅如此,为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西方石油公司往往在本国政府的指使下,以“”、“人权”和“反恐”等为借口,干涉产油国的内政,企图使之在政治上依附于西方,由此引发产油国国内的各种矛盾.为维护国家主权,维护正当的石油权益,并增强本国石油生产的自主能力,一些产油国正大力实施石油合作主体多元化战略,希望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行合作,实现其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主体多元化,以打破西方石油公司对本国石油工业垄断的格局,从而更好地维护本国的战略利益.

(三)实现海外石油供给源多元化战略是维护我国石油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非洲已成为我国能源外交的重点地区.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逐年提高,2004年为45.1%,2006年为47.0%,据预测,到2020年,将达60~65%,到2030年将更高达74%.获得稳定的海外石油供给,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影响深远.实现进口石油供给源多元化是确保我国石油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获取非洲石油是我国进口石油供给源多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洲是我国原油进口第二大来源地,而且增长潜力巨大.非洲正成为我国石油能源外交的重点地区.目前中非友好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这为我国石油企业在非洲开疆拓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四)随着伊拉克局势的稳定.美欧大型石油公司将重返伊拉克.这会减缓我国石油企业在非洲来自美欧大型石油公司的巨大竞争压力.

伊拉克是世界第二大储油国,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有1125亿桶,但其石油资源钻探率仅有23%,在其西部沙漠下可能还埋藏有2200亿桶石油资源.目前已发现的80个大油田,仅开发17个,石油潜能巨大.英美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将使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美英石油公司获得战后伊拉克大油田70%以上的权益.美国主导下起草的伊拉克新的石油开采法草案规定,开采初始阶段,外国石油公司可分得开采石油收入的60~70%,直到收回成本,此后的分成比例仍高达20%.随着伊拉克局势稳定,以美英石油公司为主体的国际石油资本将会把其投资的重点移向资源潜力大、石油勘探开采成本低(平均每桶不到2美元)的伊拉克.在此情况下,原先在中东局势不稳定背景下成为国际石油资本投资热点的非洲、中亚里海等地区,除大油田外,其他油田投资热度将会降温.世界石油投资格局的这种重大变化,有利于我国石油企业扩大非洲石油勘探与开发活动.

二、我国石油企业勘探开发非洲石油资源面临着诸多挑战

我国石油企业在非洲面临欧美等大型石油公司激烈竞争.

在美国政府的强力支持下,美国石油公司的势力横扫非洲主要产油区,目前已基本掌控了赤道几内亚、安哥拉、加蓬、刚果(布)和科特迪瓦等国的油气资源.2004年非洲日产石油720.9万桶,其中约29.3%输往美国.2005年从非洲进口的石油占美国石油进口总量18.7%.

勘探开发非洲石油资源的机遇与挑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石油企业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欧洲石油公司正忙于在非洲巩固扩大地盘.英荷壳牌公司、法国埃尔夫公司等欧洲石油公司在非洲几内亚湾沿岸国家都建立有自己的石油生产基地.英荷壳牌公司垄断了尼日利亚产油总量的40%以上,为尼境内规模最大的石油公司,该公司还拥有非洲诸多产油国的绝大多数合作项目;法国的埃尔夫等石油公司在尼日利亚、安哥拉、喀麦隆、乍得和加蓬等国的石油项目合作成效卓著;意大利阿吉普公司在尼日利亚石油界的影响举足轻重,还联手英国石油公司、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等欧洲各大石油公司相继进军安哥拉,以期有重大发现.

此外,日本石油公司对非洲石油志在必夺,埃及、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等国石油是其主要争夺对象;印度石油公司活跃在加蓬、尼日利亚等国;韩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石油公司也在抢滩非洲石油资源.

对非洲石油资源的这种白热化竞争格局,将增加我国石油企业在非洲勘探开采石油资源的难度或成本.

(二)西方媒体恶意诽谤.对我国石油企业在非洲从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将产生不可忽视的潜在消极影响.

面对中非经济关系的全面升温和不断深入发展,为丑化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国际形象,阻止中非之间互惠互利的经济合作关系不断升温,从而维护其在非洲既得利益,西方媒体抛出中国在非洲搞“新殖义”论调,诬蔑中国正在掠夺非洲石油、有色金属等战略原材料,向非洲出口制成品有害于非洲的长远发展,夸大中国石油企业在加蓬等国勘探石油过程中对当地环境的破坏.西方媒体的诽谤,正被一些非洲国家在野党在选举中加以利用,进行恶意炒作,甚至无中生有,大肆攻击中国,其潜在消极影响不可低估.

(三)石油财富正成为非洲一些产油国社会动荡的根源.

由于忽视环境保护,采油区污染严重,尤其是当地居民为分享石油财富,割破管道盗油现象时有发生,加之西方石油公司的输油管道因长年失修而破裂,造成大量原油泄漏,污染河流,恶化土壤环境,渔民无法捕鱼为生,农民无地可耕,70%人口处于无业状态,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泄漏的原油在炙热的阳光下自燃,烧毁农田和森林,还频繁引发输油管爆炸,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石油利益还引发当地居民与石油公司之间的不断纠纷,甚至发生严重的暴力冲突.石油公司的工作人员经常遭到袭击或绑架,石油设施常常遭到破坏.石油财富分配不均以及由此带来的腐败,可能引发产油国政局动荡、骚乱、乃至战争.非洲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的环境有趋于恶化的倾向.

(四)我国在非洲的石油工人遭绑架、石油公司遭武装袭击.安全问题面临严峻挑战.

2007年1月25日,9名中国石油工人在尼日利亚南部被绑架.2007年4月27日,中石化下属的河南石油勘探局在埃塞俄比亚阿博拉的营地遭到200多名反政府的“欧加登民族解放阵线”成员的武装袭击,造成74人遇害(其中中国石油工人9名,当地雇员65名),还有7名中国石油工人被绑架.2007年12月11日,苏丹反政府组织“正义与公平运动”武装袭击了中石油在苏丹的油田.

绑架事件或武装袭击事件发生的原因或是为引起国际社会对当地人恶劣生存环境的关注,并向本国政府施压,以满足分享石油财富的要求;或是向外国公司施压,以增加工作岗位或提高待遇;或仅为勒索钱财等.由于历史的原因,非洲一些地区领土纷争、宗教矛盾或部族冲突由来已久,和地方之间矛盾十分尖锐.这些矛盾如果与丰富的石油资源交织在一起,再夹杂着外部势力影响,就变得更加复杂尖锐.例如埃塞俄比亚欧加登地区生活的主要是索马里族人,他们历来有从埃塞俄比亚独立的倾向.河南油田勘探局在该地区从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卷入了当地的矛盾,成为被袭击的对象,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三、巩固扩大勘探开发非洲石油资源成果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非洲石油能源战略.加大对非洲石油能源外交力度.为我国石油企业在非洲从事石油勘探开发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鉴于非洲石油对中国石油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中国迫切需要制定对非洲石油能源的国家战略,应将获取非洲石油资源提升到能源外交战略高度,作为处理国际关系、国际问题的重要战略要素加以考量,积极谋求建立与非洲产油国的有效合作机制,追求与非洲石油输出国之间的利益平衡;加强与能源消费大国,尤其是与美国在开发非洲石油能源问题上的对话与协调,建立起彼此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利益关系,争取实现双赢、多赢、共赢,为中国石油企业在非洲业务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在实施进程中,还应做好我国三大石油集团在非洲行动的协调工作,鼓励三大石油集团在非洲联合竞标,避免无序竞争.

(二)积极探索符合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又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洲资源开发模式.

非洲大陆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缺少开采的技术和资金.西方石油公司在非洲的石油开采活动,不仅没有改善当地普通民众的生活,相反使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更加恶化,引发当地社会的动荡.而中国石油企业在非洲的石油勘探开采活动却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真真切切的实惠.中国石油企业在安哥拉和苏丹的成功经营就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在安哥拉内战期间,由于投资风险较高,安哥拉难以获得外部融资来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基础工业.中国提供的融资解决了安哥拉对建设资金的需求,中国石油企业成功中标安哥拉数个油区开采权.2002年安哥拉内战结束,西方社会对其战后重建的援助附加很多限制条件,致使安哥拉无法获得启动资金,而中国的援助不附含任何政治条件.中国还在安哥拉没有抵押品和偿还能力的情况下,给安哥拉两期共40亿美元的贷款,但双方约定用未来开采出来的石油偿付.中国的帮助使安哥拉的战后重建得以启动.这种集融资、石油勘探开发为一体的做法被称为“安哥拉模式”.


在苏丹,中国石油企业经营的领域涉及勘探、生产、炼制、运输和销售,建立起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产业链的延长,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苏丹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也改变了苏丹出口原油、进口成品油的不利国际分工地位.中国石油公司对苏丹石油能源的投资,促进了苏丹经济发展,提供的工程技术怎么写作加快了其资源勘探开发进程,并为其培养了石油专业人才.中国石油公司在苏丹还热衷当地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道路、桥梁、医院等基础设施,真正实现了与产油国的互利共赢.中国石油企业在苏丹的成功做法,为中国石油企业在非洲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西方媒体散布的“新殖义论”不攻自破.

(三)采取切实措施,防范危机发生,或在危机发生时.及时化解危机,确保人员财产安全.

防范措施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外派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其安全防范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重视对海外竞标项目的商业风险与非商业风险评估,制定严密的安全防范措施;中国驻外机构应组织力量认真分析研究所在国家或区域的安全形势,形成当地安全形势的评估报告和应对预案,供有关企业决策参考;海外经营的企业注意搞好与当地部族长老、酋长以及普通民众的关系,通过举办一些公益事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危机处理措施主要包括:外交部、驻外使领馆、海外经营的企业都应制定有危机处理应急预案;充分利用事件发生地的一些有效危机处理机制,如动员当地的部族长老、酋长参与危机处理等.

(四)重视对中部非洲和东部非洲的石油资源勘探开发.

鉴于西方石油公司已经掌控了北非和西非主要产油国的石油资源勘探开采权,并且在规模、技术、资金、经验等方面较中国石油企业有显著优势,因此,中国石油企业在非洲的发展战略应当调整为,巩固在北非和西非石油市场的现有成果,将主要精力投到中部非洲.原因是:西方石油公司在中部非洲势力较薄弱;中部非洲也有较丰富的石油资源,但勘探开发程度低,潜力巨大,如加蓬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有3.5亿吨,潜在的石油储量达6.8亿吨;中部非洲各国政府开发石油资源的愿望强烈,并制定了各种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

鉴于中国石油公司目前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几内亚湾,进口石油的运输线路长、运费高,增加了原油进口成本.有资料显示,东部非洲地区蕴藏着巨大的石油资源,且储量远远超过西非的几内亚湾.因此,重视在东部非洲寻找石油,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意义.

(五)重视对非洲海洋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

非洲的西部沿海、大西洋海底尤其是几内亚湾海域蕴藏有丰富的海底油田.随着深海勘探技术的运用,在安哥拉、刚果(布)、赤道几内亚和尼日利亚500~2000米深的近海,均发现重要油田.几内亚湾海域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世界海上石油总储量的14%.目前大约30%的非欧佩克非洲产油国的石油来自深海.专家认为,在喀麦隆、加蓬、刚果(布)、安哥拉和纳米比亚近海更深水域有储量更大的油田.海上油田远离陆地,生产和运输较少受战乱或部族冲突影响,可以免于偷盗和蓄意破坏,且运输方便.开采海上油田具有广阔的前景.

目前限制中国石油企业获取非洲海洋石油的主要因素是,中国石油企业目前尚不具备深海石油勘探开采能力,仅能在水深300米左右的海域工作.因此,应加强深海石油勘探开采技术的研究,重点立足于自主技术创新,同时还应重视加强国际合作.目前中国三大石油公司正在谋求与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海石油勘探开采技术的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在南海深海的石油勘探开采方面的合作,这对推动中国深海石油勘探开采技术的进步将起到积极作用.中国深海勘探开采技术如能取得重大突破,将大大拓展中国石油企业在非洲获取石油资源的空间.

(本文得到2006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和南京人口学院科研启动项目资助.作者单位:南京人口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