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应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遭遇寒流

点赞:26805 浏览:1208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国是世界纺织服装第一生产大国,也是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国.自2000年以来,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数量始终保持增长势头.但这种势头,在今年首次发生了转变.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纺织行业在2008年遭遇寒流.2008前两月纺织服装出口研究报告显示,1~2月纺织服装出口综合指数提升了10.15%,高于前两年提价幅度.但由于1~2月份出口数量出现了-1.78%的负增长,导致前两月纺织服装出口金额增幅也降至8.19%的低水平.第一百零三届广交会以纺织服装类为主的流花路展馆的冷清场面给各界留下了深刻印象.主办方首次单列了服装出口成交额――28.6亿美元――比去年秋交会同期下降4.7%.本文将分析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遭遇寒流的原因并提出以转型升级作为应对的策略.

一、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遭遇寒流的原因分析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遭遇寒流的因素很多,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因素:

(一)人民币持续升值进一步减弱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优势

以2005年汇改前的人民币对美元比价8.2765:1计算,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18%.而2008年以来短短3个多月中,人民币汇率升幅也达到4.27%.2008年4月10日9点15分,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信息,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次升值“破7”,比价为6.992:1.人民币汇率毫无悬念地进入“6时代.”根据有关研究,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就将分别下降3.19%、2.27%和6.18%,人民币继续升值会大大削弱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利润空间,影响其议价能力.

(二)出口退税下调、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增加削弱了我国纺织服装业传统竞争优势

自2006年9月15日起,我国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纺织工业协会测算,下调的两个百分点让服装行业利润损失近48亿元,利润率则下降了0.26个百分点.听说今年服装纺织品的出口退税可能还会继续下调,调整幅度可能将由现在的11%进一步降到9%.这对纺织服装靠取胜的传统竞争优势会大大削弱.

中国新的《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执行.新合同法规定,企业要为员工购写5大保险金,而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向来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所占比例在90%以上,这就意味着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也在逐渐丧失.

棉纺织行业受上游原料棉花走势影响非常大,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消费大国,中国的棉花进口量直接影响国内的棉花,也影响着棉花和棉纺织两个行业的利润.

(三)产品档次不高、成本中心的转移使中国纺织服装业接单难

今年以来,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劳动法等政策调整、原材料成本飞涨等综合因素影响,纺织行业生产成本普遍上涨了10%以上,企业希望通过提价来消化成本,但结果却是出口数量急剧下滑.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大都是生产型企业,没有一个强大的品牌设计计划.这意味着在外贸产业链中,订单客户始终把中国作为一个成本中心,没有多大的议价能力.当没有品牌支撑的生产型企业,在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之时,来自越南、马来西亚等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东南亚国家就会成为定单客户新的合作伙伴.

(四)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主要进口市场购写力下降

欧盟、美国、日本及中国香港一直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四大传统市场,合计份额占到总出口的60%左右.美国市场受次贷危机影响很大,延续了从去年三季度开始的增长回落趋势,1~2月输美纺织服装出口出现了-7.79%的负增长.其中综合上涨了6.75%,出口数量增速则大幅降至-13.62%,比去年同期回落33.13个百分点.此外,由于香港市场是中国纺织服装输美的重要中转站,受美国市场衰退影响,今年前两个月出口数量也下降27.5%.日本由于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驱缓,出口日本的服装也出现大幅度下滑.欧盟方面由于于二00七年六月一日正式实施REACH法案,中国服装对欧盟出口大幅下降.尽管从2008年开始取消了配额,采取双边监控制度,但许可证管理制度有时间限制,双边监控下企业操作起来更难.

二、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需要加快转型

随着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全球经济的波动,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品行业正首当其冲的遭遇严峻考验.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需加快转型.

1.生产方式转型

首先,我国纺织服装的生产业应从OEM(原始设备制造商,俗称贴牌生产)向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最后向OBM(原始品牌制造商)的阶段转型.OEM,即定牌加工的特征是技术在外、资金在外、市场在外,只有生产在内,利润薄、技术含量低,没有上升空间.相对于OEM而言,ODM(原始设计制造商)要求厂商不仅仅为客户生产产品,还要负责产品的设计、研制与开发,这就需要企业提高技术,引进人才与设备.OBM要求企业不仅要具备生产和研发能力,还要拥有自己的品牌,实施自主品牌的生产.其次,我国纺织服装业应从低端生产向中高端生产转型,逐渐提升纺织服装的附加值.

2.市场转型

首先,我国纺织服装应从单一市场向多元化市场转型.前面提到美、欧、日及中国香港一直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四大传统市场,合计份额占到总出口的60%左右.这种向单一市场过渡扎堆的现象不仅会频频遭受贸易摩擦,还会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较深.生产低端产品的企业可以考虑从欧美市场转向亚洲或非洲市场,生产中端产品的企业可以考虑走品牌发展之路,开拓新的美、欧、日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从而提高我国纺织服装抗风险的能力.

其次,我国纺织服装应从过度依靠外销转向内外销并举.根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的企业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服装行业交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成下降趋势.近年来,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美、欧、日这三大国际纺织品贸易市场容量均未明显增长,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这种势头还会持续.而纺织品国内市场消费需求的增速超过了纺织品出口需求的增速.2007年1-10月,纺织服装国内市场需求增幅达到25%左右.以纺织服装出口为主的企业可以适当扩大内销的比例,做到内外销并举.

3.投资地转型

投资地转型要做到“走出去”或实行梯度转移并进面对生产成本的增加,外贸环境恶化的问题,不少企业开始萌生“走出去”的念头.一些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转向发达国家设限较小,资源劳动力等成本更廉价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到越南、柬埔寨等欠发达国家设厂.多数企业仍更倾向于留在国内,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特别是前一段时间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搬迁潮之后,不少纺企认为,东部地区的土地、劳动力、环保成本不断上升,将部分产能转向中西部地区,是目前保持我国纺织品成本优势的一条可行道路.据了解,江苏华佳丝绸有限公司、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广东省丝绸公司、浙江新丝路集团公司等一批实力较强的公司已经在广西、四川等中西部地区投资设厂.通过投资地转型,实现纺织产业链延伸,建立更具优势的生产基地和原料基地,可以极大地提升纺织服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升级的主要途径

服装产业的价值链由五个环节构成:研发设计(包括面料、服装款式设计),原材料供应(比如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生产网络(服装厂和其承包商),出口渠道(贸易中间商)和销售网络(零售业).如图1所示在这个价值链上,上游是资金技术密集型的面料和时装设计,下游是销售怎么写作型的市场开拓,而中游是劳动密集型的服装生产加工企业.上下游附加值较高,而中游处在这个曲线的底端,附加值最低.我国纺织服装业主要处于生产制造这个低附加值环节.

图1服装产业的价值来源及服装产业价值链在全球中的位置分配

资料来源:《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8期

1.向价值链左端延伸,加强面料和服装的研发设计

纺织服装企业首先应加强对做面料的原料进行研究,加大原料结构调整,实现原料多元化、环保化和高科技化;其次充分利用国产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原料优势进行面料新品种和新颖外观的设计;再次加强服装款式设计,我国的服装设计应该深入挖掘自己特有的古代文化,配合以国际服装的流行趋势,做到设计理念的创新和突破.作为企业,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优秀设计师,同时也可以考虑把设计外包给专业的纺织服装设计公司去做;作为国家和政府,要注重服装院校的建设,为企业培养优秀的纺织服装后备人才.


2.向价值链右端延伸,加强品牌建设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总体利润不高,“品牌战略”是实现高附加值的有效手段.在服装领域,“品牌效应”更为明显.目前,由德、法、意为代表的欧洲市场和以香港为代表的亚洲加工贸易流派,主导着世界服装市场.反观我国国内,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有着巨大的服装消费市场,但我们服装企业却不景气,呈现总体疲软、混乱的局面.这主要是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大都在低水平重复,缺乏品牌意识,产品缺乏差异化、个性化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企业,必须仔细研究品牌的内涵、价值及其创立的途径和方法.作为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创牌,给予创牌企业资金和政策支持.

转型升级:应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遭遇寒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纺织服装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向价值链的终端延伸,建立并维护好营销渠道,做大做强服装商业

现在可以说制约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重点不是“做”的问题,而是“卖”的问题.如果商业问题不解决,营销渠道没有很好的建立和维护,我们的纺织服装制造业就很难有突破性的发展,创品牌、提高附加值和提高竞争力也变得力不从心.纺织服装商业该怎样做,由谁来做呢?首先整合现有的纺织服装商业渠道.其次,结合我国的纺织服装的产业状况,借鉴国外的服装商业模式,创新我们的商业模式.现在虚拟的服装企业,可以称得上商贸型服装企业,如森马、高邦等企业,他们把销售渠道、终端物流放在首位,以市场定生产,这是值得借鉴的.再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完善互联网交易,通过互联网使产品制造商和当地消费者联系起来,省略中间销售环节.第四,有实力、有优势的服装企业可以向做服装商业转型.最后,我们也可以把自己生产的纺织服装外包给有实力,有经验,熟悉市场,懂得商业运作的专业的营销公司去做.

4.在价值链中间精选,做精做强加工制造

我国纺织服装制造企业普遍存在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产品单一的情况.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纺织服装制造企业新上项目应以技术装备升级为重点,并逐步提高机电一体化水平,实现工艺参数的在线监测,以自动化、连续化和智能化替代传统技术装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其次,制造企业要改变集中在单一纺织服装领域,低层次重复的局面.拓展纺织品的应用领域,大力发展医用、建筑用、汽车用和过滤材料用纺织品,并大力发展装饰用纺织品,培育新的增长点,争取做到纺织品加工制造多元化.再次,加工制造企业要精选,承接那些附加值高的加工制造,并不断改进自身的加工工艺,把制造做得更精,更强.最后,加工制造企业要强化管理,增加快速反应机制,走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高品质的路线.

5.延长产业链,推进纺织服装集群升级

产业集群是一组相关的产业活动在地理上或特定的地点集中的现象.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区位优势和产业集群效应日趋凸显,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等地.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使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外部规模经济和整体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并成为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主要因素.但是从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效应来看,集群化程度并不高.群内企业在业务上的关联度不高,中小企业在某些环节上为大企业提供专业化的配套较少.集群内专业分工不细化,怎么写作机制不健全.群内同类生产的外延发展过快,产品同质化和雷同现象严重,整个集群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容易限于相互压价,过度竞争.我国纺织服装集群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力,必须进行升级.首先,集群应融入纺织业国际供应链,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技术,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同国外采购商建立密切联系,提高自己的竞争地位;其次要加强群内企业协同竞争,完善群内怎么写作体系,搭建群内创新平台,构建集群创新网络;最后,合理发挥政府职能,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和协调机制,使群内企业避免过度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