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型大学在自主中的源头作用

点赞:4463 浏览:1215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自主创新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既要满足今天的需要,又要考虑明天和后天,这是大学要真正负起的历史责任.具体地说,我们应该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为国家和地方当前的需要怎么写作;通过应用基础研究瞄准国家明天的自主创新;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为国家后天的建设做好战略性储备.

全国科技大会以后,大家都在思考怎样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高教战线的同志也在考虑高校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应该起什么作用?怎样起作用?我个人的体会是:对高校特别是对研究型大学而言,在自主创新的进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发挥好源头作用,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类创新要素.下面结合南京大学当前的实际谈谈几点认识.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积极参与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我国高校强调科技创新已有多年,但成效还不显著,为什么?根本原因是“两张皮”的问题没有很好解决.一方面高校每年产生大量的包括专利和鉴定在内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企业对这些成果不熟悉,更谈不上及时应用了.我们常见成果转化洽谈会意向性协议很多,成功率却低,为何?就是研究系统和应用系统形成“两张皮”.如何“两张皮”问题是高校的当务之急,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上做文章.


科学家领衔科技创业,投身地方经济建设

为了鼓励“人才带着成果转化”,以此改变过去守株待兔、消极等待别人来转化的局面,南京大学专门出台政策:允许教师在职或创业,让大家放下包袱,感到创业光荣;鼓励教师领衔到校外创办联合研发机构,成为学校和企业联合的纽带,真正为企业怎么写作;支持教师离岗创业,让他们有一段集中精力创业的时期.这些政策措施已经初见成效,目前南京大学教师在职创办的企业已上升至67家,注册资金达3.6亿元,其中由南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管理的校办企业有31家,一半以上企业由教师持股,持股比例从2%到37%.典型的方式包括:

1.科学家带着科技成果加盟科技企业

这是迄今为止高校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最佳模式.科学家以其前瞻性的研发能力和企业经营团队的有机结合使科技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

由南大物理系教授加盟的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国际最先进的太阳能技术为基础,集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技术怎么写作为一体的新型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成为国内光伏业三巨头之一.是教授走出实验室,完成“科技创新”到“科技创业”的成功案例.

2.创新团队和教授创办科技企业(由科学家领衔并持股把科技成果直接产业化)

由南京大学联合其他投资方共同成立的江苏南大戈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大学以大孔树脂吸附处理有毒有机废水技术入股,其中科研人员占股14.56%.近三年来,公司共开发了30多项废水治理与资源化新技术,申请50项发明专利,24项已授权.在20多个省、市建成了30余套工业化示范工程装置.首席科学家张全兴教授荣获2006年江苏省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称号

以南京大学一批归国生物学家为骨干创办的苏州兰鼎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总投资额为人民币3亿元.公司在重组蛋白质折叠技术这项关键生产工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利用大肠杆菌生产重组人尿激酶原的企业,他们开发的重组人尿激酶原、重组人脑利钠肽等四个国家一、二类新药,全部投产后可年新增销售额近30亿元.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对该公司把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使科研成果得以迅速转化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3.校办科技企业(由学校参股或控股把科技成果直接产业化)

2001年4月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的江苏南大苏富特软件有限公司,实现了江苏高校企业和软件企业上市公司“零的突破”.是国内唯一提供全面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入选中国软件百强企业.

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南京大学与全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商金川集团公司共建“南京大学―金川公司金属化学联合实验室”.这标志着南京大学和西部国有特大型企业金川集团的合作进入新的里程碑,同时南大也是金川在东部发达地区牵手共建实验室的第一所高校.根据协议,南京大学与金川公司联建的实验室将主要从事金属化学相关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主要集中在化学冶金,气相冶金、相关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研究等领域.金川公司首期投入500万元资金用于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南大则提供相应人力资源、场地和后勤保障.联合实验室将以南京大学的技术力量,实验装备为依托,以金川公司的研究项目为载体,使之成为校企互动、合作共赢的示范基地和技术创新平台,最近金川公司决定将追加500万元投资.

建立校府合作,怎么写作地方经济发展

近年来南京大学分别与南京市、南通市、无锡市、苏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常州市等省内地级市签订全面合作协议.由科学家领衔,走出校门在地方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形成官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模式.

学校以环境学院为主体与宜兴市人民政府、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管理委员会三方联合成立“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科技研发中心”.由宜兴出资500万元设立“技术创新专项基金”,提供10000平方米办公及研发场地,将科技资源和中试基地直接注入国家唯一的环保工业园内.省委潮书记今年3月视察中心时,对大学走出塔建立研发中心,直接怎么写作地方的合作模式给予充分肯定.

“南京大学-中国医药城研发中心”落户泰州医药高新技术园区,泰州市首期投入500万元启动经费.中心主要从事生物技术及生物制品高新技术项目的研发和生产,同时建立培训基地,培训国内急需的医药人才.中心还将发挥南京大学的品牌优势,吸引和推荐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项目在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进行研发,孵化、创业和成果转化.

目前,南京大学-南通循环经济研发中心、南京大学常州高技术研究院正在建设之中.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瞄准下一代核心技术和战略需求

基础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受科学家兴趣驱动的,目的是探索自然规律,称为纯基础研究,属于非功利的.比如达尔文发现的进化论,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另一类是有明确应用目标的,功利驱动的基础研究,称为应用基础研究,比如曼哈顿计划,晶体管计划.贝尔实验室1945年提出用晶体管代替真空管计划,组织了一批物理、化学、电子专家,从基础研究做起,用了5年不到的时间,完全地实现了目标,开启了微电子时代,既获得了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又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最近国内许多知名专家提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应用基础研究薄弱.比如我国的制造业不强是因为存在两个致命弱点:一方面是“神经系统不全”,信息控制系统不行,另一方面是“心脏系统不强”,发动机依赖进口.从汽车到轮船到飞机都是这样.为什么发动机不行?专家们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基础研究不行.发动机牵涉到材料、燃烧、控制、计算模拟等等几十个领域,没有各个领域都上水平的全力配合当然不可能造出最先进的发动机.

谁来承担应用基础研究?在美国主要是在大学,在中国我以为主要应由大学和科研院所负责,目前的企业一般是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做这类研究.因此,我们认为:由目标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是自主创新的源头,是5~10年后的应用技术,是研究型大学必须承担的责任.为了加强国家目标导向的科学研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国家明天的发展提供科技储备,学校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措施,加大对积极承担国家目标导向科研任务的组织和引导,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重点做了三件事:

1.围绕国家目标,加强跨院系跨学科的集成科研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的重点领域和重大专项,结合南大学科特色和科研领域优势,组建一批校内跨院系跨学科的科研实体,瞄准下一代的核心技术和国家战略需求,组织若干团队进行集成研究.去年采取的第一个行动是组建了先进技术研究院(国防研究院),这个研究院集成和整合了学校有关院系若干个从事国防科研的研究团队,按照国防科研的特殊需要进行组织.通过近一年的工作,凝练了主要的科研方向,加强了从事科研的队伍建设,完成了承担国防科研必须具备的保密资质和质量资质的论证工作,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学校从事国防科研的能力.最近,我们又将地科系、地理学院、大气系和环境学院等四个院系中涉及水科学的科研方向整合集成,并组织相应的科研队伍,成立水科学研究中心.该中心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水资源”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瞄准水污染治理、地下水合理开采、地面沉降等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工作,以期为国家战略目标做出贡献.目前,我们还正在论证新能源研究、城市科学研究等科研实体,力争在相关学科和研究领域为国家目标和技术储备做出更大的贡献.

2.大力促进跨学科研究,不断开拓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

科技创新的突破点往往产生在学科交叉点上,同时学科的交叉又促进新兴学科的产生,正是这样的过程推动科技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因此,近年来,我们抓住“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契机,努力促进学科交叉,为教师进行学科交叉创造条件.例如,我们正在筹建的“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根据目前论证的主要科研方向将包括物理、化学、材料、电子等4个一级学科,涵盖了8个国家重点学科,这个实验室的建成将极大地推动我校物理和化学两大基础学科在相关科研领域的交叉和融合,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创造条件.

3.鼓励和营造“自由式”探索,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

在瞄准国家目标组织大科学研究的同时,必须支持和鼓励一些教师开展“兴趣驱动”的自由式探索研究,力求在一些前沿科学方向上有所突破,为科学做出贡献.应该说从事“兴趣驱动”的自由式探索研究是我校的传统,也是我们今后要保持和发扬的重要方面.在这方面,南大今年已在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5篇科学论文.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重点做了两件事:

1.整合研究力量,大力提高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

人文社会科学由于其学科的特点,科研力量较为分散,缺乏战略层面的组织、引导和介入.近几年,南京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着重实现两个“转型”――从重视科研成果数量到注重科研成果质量转型,鼓励创造学术精品;由自由探索向自由探索和国家目标导向并重转型,鼓励创造标志性重大成果.制定颁布了《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行动计划》,促进了学校人文社会科学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在重大项目的立项数上获得了较大突破,近三年已连续获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6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同时也出现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和社会影响.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已于今年8月整体出版.该《丛书》总计200部,穷20年之功力,涉及270位著名的思想史人物,历史跨度2500年,篇幅达6000万字,全面总结了从孔子至孙中山的中国传统思想的演进历程,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发展规律,被学术界誉为“20世纪中国规模最大的思想文化研究工程”.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二十八卷也于今年上半年全部出版.该套史料集由六十位专家、学者经过五年搜集、整理、翻译而成,共1500万字,全部为第一手的原始材料,而且很多材料是第一次面世,在海内外引起较大反响.今年4月,江苏省委与南京大学共建南京大屠杀研究所,每年资助经费100万元.

2.积极促进学科交流和交叉,成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针对学校存在的院系分割与行政壁垒不利于学科之间的交叉交流的情况,去年4月,南京大学拨款近三百万元启动了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计划,这是我校文科发展的一个新尝试.

研究院的设立旨在探索新的科研体制,打破现有院系的界限和本位主义,集中并优化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力量,通过促进学科交流和交叉,打造人文社会科学精品,从而为“南大学派”的孕育提供肥沃的土壤.

研究院建成一年多来,已有驻院教授(时间长达半年以上)12人,邀请如德国弗莱堡大学迈兹教授、香港大学古正美教授、台湾大学许倬云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许纪霖教授等国内外著名学者近50人次来院研究或讲学,听讲教师和学生达1万余人次,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2020年储备人力资源

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关键是人才.人才从哪里来?应该从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中来.学生是一所大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评价一所大学是不是一流,最重要的标志实际上不是看它发表多少篇论文,也不是它得了多少奖,而是看它的学生在社会上有多大影响,做出了多少贡献.学生可以说是大学供给社会最重要的产品,也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最终的希望所在.

人才的成长有个过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起草小组专门对此作了研究.对象是两弹一星的功勋们,他们的平均毕业时间是1942年5月,他们研制成在1963年5月,从而提出人才培养超前20年的建议.听了他们的介绍,几次提到GDP是为了今天,R&D是为了明天,人才是为了后天.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也是大学承担的无法取代的社会职能,遗憾的是我国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成效不大,这可能跟我们的培养模式比较落后有关.

充分发挥型大学在自主中的源头作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科技创新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我们对中美本科以上教育模式作了对比,感到我们有四方面做得不够:一是通识教育不够.我国大学招生基本上是按照专业来的,过早的专业化教育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二是实践能力不够.美国高校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动手和创业能力,重视课堂学习中的案例分析、项目设计、情景模拟等,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学生毕业论文往往就是个人的创业计划.这和我们重视考试成绩、以成绩论英雄的培养模式差别太大.三是独立自主不够.美国高校通过各种勤工俭学、“三助”工作、名目繁多的学生社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耶鲁大学校报都由学生主办,学生主编说他的未来目标是当“纽约时报”主编.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百年校庆主要由学生策划主持.这些与我们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认识是不同的.四是创业氛围不够.在斯坦福大学,如果学生有了好的创业点子,学校就会鼓励他中断学业,帮助学生创业.成功的例子有杨致远在1995年放弃博士学位创办的Yahoo网站,Google网站也是两位博士生创办的.

针对这些不足,为了根本提高南京大学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近几年,我们陆续做了一些改革,主要是建立完善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即构建以通识教育和实践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就是本科生强化通识教育,塑造兼具科学与人文素质的复合人才;研究生强化实践教育,立足科学研究前沿,严格系统化专业训练,培育创新人才.

强化通识教育,推进研究型教学,促进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科生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南京大学每年招收3000人左右的本科生,数量不多,质量较好,着力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是全校的共识.一流学生培养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流的师资.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出现了,我们的优秀教师是去培养更多下蛋的鸡好呢还是自己去下更多的蛋好?对此,南京大学做了严格规定:本科生80%以上的课程必须由副教授以上教师参与讲授;核心基干课程必须由教授担任;教授、副教授每学年必须参与本科生教学,并纳入他们的年终考核内容.同时,为鼓励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开展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南京大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在教师职称评聘和评优评奖中,坚持“四个一视同仁”,即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一视同仁,教学研究项目与科研项目一视同仁,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一视同仁,教学带头人和科研带头人在待遇上一视同仁.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积极推进通识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今年上半年,南京大学在原来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匡亚明学院”,将强化部“强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总结推广.

二是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以1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为依托,在课程教学、实验与实践教学、学生课外学术活动、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等方面,大力推进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案例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是积极推进本科生创新工程.学校设立了“南京大学学生创新工程基金”,有7个学生创新工程基地,积极支持学生开展课外学术活动,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南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强化实践教育,严格专业训练,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研究型人才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步伐不断加快,高层次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南京大学构建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南京大学通过国家“211”和“985”工程的建设,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在校博、硕士研究生已达10500余人,先后有25篇学位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生教学改革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实行跨院系、跨校选课,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近,南大与东南大学试行两校之间研究生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我们精选20门以文理科为主的课程、东南大学精选20门以工科为主的课程,双方把互选的课程目录上网供两校研究生选修,两校互认学分,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二是实施个性化培养,大力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根据学科发展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对于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学位论文撰写提出统一的要求,都是完全必要的.但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加上人才的层次越高,其个性必然也越强.所以,在倡导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应为研究生个性的发展留下必要的空间;在制定出统一的培养规格和要求的同时,也应允许不拘一格的冒尖人才脱颖而出,同时为他们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为此,研究生院制定了《关于研究生实施个性化培养的暂行办法》,各院系可按不超过硕士生总人数的5%、博士生总人数的10%的比例,确定少数个性突出,在某一方面有专长、有特殊才能的研究生,作为特殊人才加以个性化的培养,目前,全校有10位博士研究生、30位硕士研究生列入个性化培养.

三是设立“研究生国际交流资助基金”,全面推进研究生培养国际化.在这项基金的支持下2003年全校有43位研究生出国交流,2005年上升为96位.

四是全面实施“研究生创新工程”建设,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对于博士生,重在创新能力培养:对于硕士生,注重课程体系建设,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学校建立了“南京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第一期已在物理学、化学和地质学等三个学科进行试点,计划在取得经验以后扩大范围进入第二期建设.

总之,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要有明确的社会分工和角色定位.对研究型大学而言,应突出源头作用,应该考虑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今天、明天和后天的需要,为国家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怎么写作.

作者简介

陈骏,1954年生,扬州市人,南京大学校长.1985年12月在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88~1989年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先后担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副系主任、地球科学系系主任、南京大学副校长和常务副校长.目前兼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9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2年入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陈骏教授的研究方向为矿床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他在对我国南方钨锡金矿产资源的研究和东亚地区古环境变化记录的研究方面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