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机制凝聚团队构筑平台塑造品牌促进技术转移怎么写作社会

点赞:12230 浏览:4133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1998年华东理工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将环境评价中心、安全评价中心及工程设计研究院等三家校内机构整体纳入技术转移中心,并系统开展体系架构与制度建设,积极探索技术转移的新模式与新机制,在全国重点高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得到教育部、原国家经贸委领导的高度赞扬.2001年被原国家经贸委、教育部联合认定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成为国家首批六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

技术转移中心发展历程

经过几年运行的基础上,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针对技术转移瓶颈问题,积极探索内联外引、关注技术放大与集成的新路,对内着力建设中试公共实验怎么写作平台,强化工程设计、安评、环评工程师队伍建设,完善技术市场、知识产权、专家咨询、信息平台等综合怎么写作配套体系,瞄准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特别是国家及行业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整合校内各学科人力资源联合攻关,注重过程研究和工程研究紧密结合,聚焦技术集成,大大提升了技术转移的成熟鹿对外面向市场需求,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方针,于2005年牵头发起组建了行业技术转移联盟(与全国16家著名高校结盟),2007年受邀参加国家首批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试点,加盟了2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一步密切了与能源化工领域特大型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设立技术转移中心上海宝山、浙江湖州、广东深圳等5个工作站(分中心),与上海交大、中科院上海分院组成上海“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同时积极建设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推广平台,基本完成教育部科技成果推广信息平台“石油化工频道”和“上海能源化工技术转移平台”的建设.

技术转移及怎么写作体系构建

在总结我国高校技术转移存在较多困难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运行模式和运行机制,着力在技术集成和技术市场开拓上开展工作,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转移体系架构.

功能架构与能力建设

依托学校已建的近20家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立足于打破原有科研体制的条块分割,充分发挥“转移中心”在学校的调控、组织作用,将科技成果按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开发研究分类建立人才、成果数据库,统一调配、统一指挥.

我国大学教授大多数从事过程研究,而工程研究涉及较少.针对工程研究的滞后甚至缺失势必在工程设计上留下许多漏洞和隐患(在化工领域尤其明显),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自成立开始,就坚持以项目为纽带,以技术集成能力建设为核心,从确定跟踪怎么写作的拟转移项目为起点,充分整合资源发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发优势,注重过程研究与工程研究紧密配合,强化技术集成.

技术转移是一项系统工程,从项目筛选、技术开发、示范工程到大范围推广应用是一个“链条式”的发展过程.如果一个环节受阻,就不可能使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科学有效的技术开发应包括过程研究和工程研究两部分.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自成立起就整合吸纳工程设计研究院组成技术转移中心工程设计研究部,使其紧密参与技术项目产业化的全过程,通过“转移中心”与工程设计院的整体运作,达到过程研究与工程研究无缝衔接,将工程研究提前,加强过程研究与工程研究的结合,大大降低技术转移的资本风险,加快转移速度,在机制上为研究与设计、工艺与工程的有机结合开辟了道路.2006年工程设计研究院完成了股份制改制,引入了新的活力,现已具备化工类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工程咨询甲级资格等一系列相应资质.

组织框架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组织框架就是围绕学校的自身特色和从事的主体行业背景展开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不断完善并构筑技术转移一门式怎么写作体系.现下设办公室、市场部、信息部、专家咨询部、中试平台部、设计研究部、综合怎么写作部、国际合作部.

运营模式与市场开拓

运营模式与市场开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成果推介:对学校重大的科技成果提前进行跟踪、摸排、调研,有重点的进行成果筛选、策划、包装、推介,利用各种渠道和机会进行宣传、推荐,及早进行成果转化潜在合作伙伴的搜寻、交流与对接,努力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与推广率.

技术经营:对于有产业化前景的先进适用技术利用中心现有的从工程设计研究、专家咨询、中试平台、安全评价、环境评价、知识产权、技术市场等技术转移架构进行整体策划、包装、运作,必要时组织技术集成、二次开发,使创新技术、核心技术得以成套化、工程化、产业化,大大提升技术的价值.

技术转移创新团队建设与核心价值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基于自身独特的体系架构与经营理念,自2006年又开始了以技术转移创新团队建设为核心的新一轮开拓、创新探索与实践.

经过多年的建设,华东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在建立新机制、探索新模式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建立起一支内外联动、快速响应的技术转移及怎么写作工作团队.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运营管理的核心价值在于:探索“机制”、凝聚“团队”、构筑“平台”、塑造“品牌”,努力成为促进能源、资源、化工等领域及区域间、国际间的知识流动与技术转移的引领者和带动者.

技术转移怎么写作业绩

技术转移项目交易额快速增长

2006年以来,随着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新一轮的建设发展与相关技术转移管理、激励制度的建立、出台,特别是技术转移创新团队的创建、带动与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技术转移工作,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轨道.

2006年和2007年,学校横向技术转移合同总金额分别达到了1.1165亿元和1.6078亿元,分别比2005年的7954万元增长了40%和102%,平均年增长率为42%,远远高出全国百分之十几的平均增长水平;促成1000万元以上的重大技术转移成交数,2005、2006和2007年分别为1个、2个和4个,年均增长率更是达到100%,2008年初又已经有了3个,近两年合计有9个超过1000万元的重大技术转移项目成交.技术转移体系日益完备,技术推广和技术交易活跃

随着技术集成和综合配套的逐步完善,技术转移中心运作项目的成熟度得到显著提高技术转移联盟和网络推广、协作平台的相继建立和有效运行,形成了稳定的客户群,技术转移体系日益完备.


近年来技术转移中心技术推广和技术交易活跃,2007年度组织大型技术交易活动数量3项,参加各类技术交流会近百场次,合作已遍及全国25个省市.特别是“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和“大型甲醇合成反应器技术”两个能源化工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已完全占领了国内同类技术市场的主导地位,已分别签约推广30余台套,将分别直接带动工业增加值、50亿元和200亿元以上,有力地促进了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树立起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一流品牌.技术转移成绩斐然,备受社会关注

2005年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被科技部评为“全国技术市场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又获得“第三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先进个人奖,其组织、参与运作的技术转移项目连续三届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优秀项目奖.

华东理工大学独特的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与运行模式以及高达50%左右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引起了包括《科技日报》、《解放日报》等十多家媒体广泛报道,《中国化工报》等更是辟出专版介绍学校的重点科技成果.由六部委在北京组织召开的“2007产学研结合高层论坛”上,作为全国高校的唯一代表,中心的技术转移成功经验博得了业界的高度赞誉.在六部委牵头推动成立的5个战略联盟中,华东理工大学就加盟了其中的两个:“新一代煤(能源)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充分反映出华东理工大学在产学研合作与技术转移领域的鲜明特色和领先优势.

典型案例

近年来,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为技术市场提供了小试、中试、工业示范一条龙全程怎么写作,为支援西部开发、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无水氯化镁工程被誉为“我国钾肥生产的历史性跨越”,它是在学校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帮助下,科技成果成功转化的范例.无水氯化镁是生产金属镁的基础原料,广泛应用于冶炼、汽车制造等行业.如何将钾肥生产中的废料――含水氯化镁变废为宝,加工脱水后形成无水氯化镁,是个世界级难题.技术成果在我校实验室诞生后,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立即介入其中工程设计研究院负责技术集成、产业化设计中试基地对实验室成果进行放大研究环境咨询专业人士赴青海开展环境评价、工程安全风险分析等等.将“毛坯”的科技成果加工成“半成品”后,科研成果产业化之路便走得顺畅多了.青海盐湖集团年产1500吨的无水氯化镁项目顺利实施,使我国成为继挪威之后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此项技术产业化装备的国家,在青海省报批国家发改委的“十一五”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规划中,正筹备建设10万吨级的工业生产装置.

华东理工大学:机制凝聚团队构筑平台塑造品牌促进技术转移怎么写作社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华东理工大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1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同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还介入了“反浮选一冷结晶氯化钾生产工艺中硫酸钙杂质脱除技术”的工程化研究,10万吨级的工业实验表明,吨成本增加约2元,吨销售收入增加约100元,经济效益极其显著,即将在100万吨级工业装置上应用.

八年来,华东理工大学以察尔汗盐湖钠、钾、镁、锂资源综合利用为攻关目标,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原国家经贸委、教育部、青海省科技厅、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约1500万元的科研项目,系统性地开发产业链建设急需的多项核心技术,已完成或正在开发的工业技术包括反浮选冷结晶氯化钾浮选药剂制备与合成,反应结晶耦合水氯镁石脱水成套技术与装备,超重力分离小颗粒硫酸钙制备工业氯化钾技术,氧化镁一氯化镁复杂体系低能耗镁电解工艺与装置,三元氧化物离子筛结构设计、制备与卤水锂资源提取.随着青海盐湖系列产业链技术开发的陆续完成,将成为华东理工大学及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支援西部开发、成功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一个经典范例.